第13章 科举制度,拜儒圣像
“太师大人,什么计策这么妙,能不能和小王说说?”
可能是赵则看得太入神,连温良进门都没有发觉。
“啊!太子殿下来了!”
赵则也是微微一惊,连忙起身相迎。
“太师这个警觉性还有待提高啊,怎么说您也是三品大儒啊!”
“哈哈哈,惭愧惭愧,实在是微臣看得太过入迷,怠慢了殿下,还望殿下海涵。”
“无妨,就是不知太师看的什么,能让太师如此拍案叫绝?能不能让小王也看看。”
赵则走回案几前,将桌上摆着的白纸递给温良,正是温良当时改良后制作出来的第一批纸张。
“殿下请看,这是陛下今日早朝刚刚颁布的国策,微臣也是从老友那里抄录过来的。”
“哦?”
温良嘴角上翘:果然。
他接过白纸,轻轻一抖,翘起二郎腿,像看报纸一样浏览起来。
“这……”
温良才看个开头就已经哭笑不得:难怪父皇如此遮遮掩掩,原来他也是要脸的!
这白纸上抄录的不是别的,开头的“科举”二字就说明了内容。
但温良还是耐着性子看完。
里面内容和温良所想的内容有很大出入。
温良原本构思的科举,就是前世已经无比完善的科举制度,像什么乡试、会试、殿试,进士科这种。
但成兴帝颁布的这个科举,大概分为常科和特科,常科就是秀才科和明经科以及进士科。考试方式为口试、策试和文试。策试考的是治国策略,文试考的类似于命题作文。而特科类似于招收特长生,是常科的补充。
科举面向全国百姓,只要通过考试,就有机会得到吏部的选拔授予官职,也只有考试合格之后才能得到吏部授官。但是所授官职只能在六品以下。
“了不起,了不起!”
看到这篇国策,连温良都忍不住鼓掌,自己只是提出一种开科取士的思路,成兴帝就能扩充完善到这个地步。
而且看今天内阁三老的反应,他们事先也不知道这一点。
这说明,成兴帝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才思完善的这一制度。
更重要的是这个版本的科举制度比之温良构思的更加适合此时的大宁王朝的国情!
因为此时大宁朝世家大族对国家行政机关的渗透极其严重,要是直接选用完整的科举制,只怕立即遭到世家大族的反扑。同时,此时大宁朝虽然儒道兴盛,但由于造纸产业未出现,底层民众中的读书人太少,根本支撑不起温良脑海中那个庞大的科举选拔方式。
这也对温良起到了一个点醒的作用,告诉他,不要盲目地照搬前世完善的制度,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将手中的白纸递还赵则,温良按了按眉头。
他在脑中默默推演实行这一制度后,大宁朝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情况。
赵则接过纸张,问道:“殿下认为此国策如何?”
“于世家而言,此策不可谓不歹毒。”
“于寒门子弟而言,此策乃天籁之福音。”
说到这里,温良看了一眼赵则继续道:
“于儒家而言,此计注定了儒家大兴的局面。”
“怕是今后武学、道门都将被儒家压得抬不起头!”
这话无疑是说到赵则心里去了:“哪里哪里!殿下言重了!”
“心里话罢了!”
“不知殿下今日找老夫何事?”
赵则收好白纸,让人端来两杯清茗。
温良笑了笑:我的目的都达到了,你问得太晚了。
他端起清茗,抿了一口,然后放回案几上:“小王此次前来是想让太师做小王的儒学领路人!”
啪嚓!
赵则手里的茶杯都差点端不稳,杯盖和杯口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抬起头,看向温良:“殿下是认真的?还是……这是陛下的意思?”
“这是小王自己的打算。”
“可是殿下已经选定了武学,此时修习儒学怕是得不偿失。”
“小王心意已决!太师只要说行还是不行便可。”
“兹事重大,臣必须先向陛下禀报!”
赵则盯着温良。
“难道太师先前让本王来此不是为了传授本王儒家修行之法?还是说太师也不希望本王修习儒术?”
温良也毫不怯懦地回视,连自称都由谦称改为尊称。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自己说完话后赵则露出心动的神情,表情中透露出一丝挣扎的神色。
两人就这样对视着不说话,直到赵则败下阵来。
赵则想不到此时才八岁的太子殿下已经有君王的威仪之色。
“罢了!希望陛下知道后不要拿臣开刀!”
听到这话,温良的嘴角翘了起来。
稳了!
“不知殿下何时开始?”
“越快越好!”
“那臣现在就去沐浴更衣,殿下在这里等我。”
温良在赵则的办公室喝了两杯茶后,看到赵则出现在门口。
只见他穿着一套明显不是此时风格,并且要小上两圈的衣物,这套衣服一看就很有年头,紧紧地裹着赵则,将他的形体完全展现出来。
同时他头上戴着一顶通天冠,手中拿着一块长长的玉圭。正是他当初穿到自己寝宫的模样。
看到温良疑惑的目光,赵则解释道:“这是当年儒圣所穿的官服,官帽和玉圭。有儒圣文气加持。”
同时他将一卷厚厚的卷轴递给温良,上面写着“儒圣道”。
这时的“道”是指言语,就是当年儒圣的经典语录。类似于前世的《论语》。
“等一下开始后就读这个。”
赵则说完便走到挂在墙上的儒圣像前,这是原版儒圣像,流传在外的都是临摹的,他恭敬地道:“儒圣门徒无需跪拜,只需行弟子礼。”
随后温良见到他手中凭空出现三炷青香,放下玉圭,双手持香往上一送,三炷青香便无火自燃。
赵则手持青香置于脑门前面,朝着儒圣像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
“儒圣在上,今有弟子赵则为大宁王朝太学祭酒,引荐大宁王朝太子温良为儒家弟子,望儒圣显威,赐下文气,以助其广学博闻、明心见志。”
说完,他将手中青香递给温良。
温良早已将流程记在脑中,不用其多说,便放下《儒圣道》,接过青香,按照赵则刚才的样子拜了三拜。
“弟子大宁王朝太子温良,今诚心向学,望圣君赐福!”
等他说完后,他手中的青香便迅速燃烧,一缕缕青烟随着香火燃烧而升起,纠集在儒圣像前,最后化为一个“善”字。
随后,青烟消散,一缕缕通透的青色气体从儒圣像中飘荡而出,缭绕在温良周围。
见温良还没有拿起放在桌上的《儒圣道》。
赵则有些心急:快拿书啊!怎么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但他不能开口提醒。
于是在赵则震惊的目光中,温良开始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