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工厂开工
经过对设备的改造,材料购买,招人,今天已经可以开工。
工厂的办公室内,沃特斯道:
“招了12名技师,6名工人。其中白人6名,黑人2名,华夏人10名。其中招来6个老师傅,都是原工厂前员工来的。”
工人负责生产零部件,技师负责接下来的组装和加工。
说到这,他抬起头看了看李青。
那个杰弗里果然帮忙联系了原工厂的工人,他们在银行开有工资账户,对杰弗里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李青这小子的威胁手段生效了!
老师傅,用人说的话叫做匠人,接近大师的存在。
一生能专精一样事情,在一件事情中叩问天道,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这样的人被称为大师。
大师之下,是老师傅。
老师傅工作资历很久,往往是从小便开始做这行的学徒。
但是由于天资或者时机、火候尚未成熟,仍旧只是师傅。
老师傅能指导技术不熟练的工人,带学徒,还时不时能提出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的办法。
能拉到6个老师傅,已经是运气很好。
尤其是,从金属原材料,变成能够用于手表生产的金属,然后加工为零部件,再进行组装,李青都有要求。
因为李青觉得,最源头就开始把控品质,才能塑造一个品牌。
有老师傅在,这样的品控就有了保证。
李青听完沃特斯的汇报,点了点头,道:
“目前我厂正常开工,一天能生产300只表。”
“但是,手表这玩意儿现在是全新的产品,在此之前从来没出现过,在此之后,必会流行!”
“可是,根据心理学规律,人们对新鲜事物总是有抵触心理,这意味着可能会有一个漫长的适应期。”
“这样一来,咱们的回款就会慢许多。许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也是如此,可能要几个月消费者才能适应,半年后才能普及,这对我们来说太慢了。”
沃特斯和李英豪点点头,人生经验告诉他们,李青说的话是对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要想在市场上翻腾出浪花,就要懂得消费者的需求。
没有需求,必须制造需求。
李英豪问道:“那么,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沃特斯侧耳倾听,他也想了解,李青有什么对策。
李青道:
“我有两计。”
“其一,人们虽然接受新事物有个缓冲期,但是,人往往有从众心态,当一件事物成为潮流,会争相模仿,唯恐落人之后,与他人迥异。”
“所以,我们在报纸上登广告,登上三个月即可,到时候天下人都会知道这个产品。”
现在还不是后世,没有网络或者抖音作为推广媒介,能依靠的媒体是报纸。
李英豪问道:“要刊登在哪里呢?”
李青道:
“就定为《纽约时报》,《纽时》的发行量早就在1899年超过了10万份大关,其风格严肃、庄重、富有教养,报纸多提供给纽约精英阶层。”
“一旦大都市的精英接受了咱们的产品,订单必定蜂拥而至。”
沃特斯道:“可是,现在咱们账上的资金不到500美元了,要在《纽时》上刊登,广告费比地方报刊要贵许多,何况是三个月,这笔支出哪来呀?”
李英豪道:“的确如此,全国性的报纸销售渠道更广,定报者和受众更多,但价格更加昂贵,不如选咱们加州的本地报纸《每日要闻纪事报》,价格能便宜一些,同样有不少的受众。”
“不,咱们就选择《纽时》,”李青一口否定了父亲的想法,道:
“这个你们放心好了,我自有办法。”
“什么办法?”李英豪和沃特斯异口同声问道。
“先保密,我的办法,一分钱也不花,也能上报纸。”
李青答道:
“爹爹,请你帮我联系《纽时》在加州的办事处就好。”
李英豪:“你小子,居然还会卖关子,行吧。”
若是一般人这么讲,肯定是吹牛逼。
可联想到李青在杰弗里那玩的花样和手段,指不定这小男孩有啥招数。
所以,二人都按下心来,等李青指挥。
沃特斯又问:“刚才你说有两种办法,那么第二种是啥?”
李青道:
“其二,我们每天理论上能生产300只左右的手表,前3000只,全部拿来免费送人。”
“啊?那不是亏大了!”李英豪道。
一只普通型手表的工本费要5美元,销售价15美元。
免费送出3000只,这一下就亏损了45000美元。
每只手表的利润就10美元,这得卖出4500只普通型手表才能回流。
这还不算上邮递费用,要算上那销售成本可就更多了!
李青道:“并不是如此,这3000只手表,是撬动销售量的杠杆!”
“咱们把手表免费送给加州附近几个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内华达州、伊利桑那州、夏威夷州、爱荷华和犹他州,七个州的名人、有影响力的人。”
“在《纽时》上刊登广告,能加快名声的传播,但有一定延时。”
“所以这是另一条推广路子,名人效应,当上流人士纷纷佩戴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效仿。”
“咱们送就给政客、作家、名媛、大学教授、歌手、知名演艺人员。”
“这些人常常在公众场合出现,一旦出现便会聚焦在场人的关注,将手表送给他们佩戴,等于无形中给咱们做了广告。”
“这样,先一步取得附近七大州的订单。”
“顺便说一下,咱们的手表现在有三种型号,普通版、pro版、女士版,未来根据功能和消费阶层可以研究更多不同的系列版本。”
听罢李青的计划,二人都点头表示同意。
考虑到加工材料需要更多,李英豪决定再拿出2000美元,又从朋友那借了3000美元,共追加投入5000美元。
沃特斯又追加投资2000美元,为了表示支持,他愿意保持20%的股权份额不变,只需要还最先借出的2000美元即可。
沃特斯的考虑是,一定要这小子承我的情,到时候把女儿嫁给他也顺理成章,容易些。
毕竟,在一个人低谷或者刚起步的时候帮助他,对他而言是最难得的。
一个人如果懂得感恩的话,他就不会忘记最先帮助他的人。
沃特斯觉得李青就是不会忘恩负义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