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坊市
持续了大约半个时辰,秦枫才从珠算口诀中回过神来,“此物确实好用,配上这口诀,速度着实快了不少,而且这样计算更准确,不易出错,值得大力推广。”经过一番尝试,秦枫终于确认了算盘的好处,易学好懂,上手快,再配上口诀,更是又快又好。
“小宝啊,这才短短几天时间,你就给了朕两个大大的惊喜,你想要什么封赏告诉朕,朕不能亏待了你。”
韩战想了想说道,“皇上,我不要什么封赏,你上次已经赏过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韩战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要什么封赏,自己还太小,即便给了什么封赏对自己也是没什么用处。
“朕历来有功必赏,怎可少了你的,想想有没有什么想要的,告诉朕。”
“皇上,我真不需要什么封赏,要是可以的话,我以后能不能进入皇家藏书阁去阅读书籍,我听说藏书阁有很多书籍,我想进去看看。”韩战想了一会道。
“这个没问题,只是你才入学几天,能认得多少字,能看得懂吗?”
“皇上,以前娘亲经常教我识字,现在已经能够阅读很多书籍。”
“既然如此,那你就好好学习,以后藏书阁就随你进出。”皇帝对寒战说道,又转头吩咐太监总管高忠“你去取一块朕的令牌拿给小宝,以后小宝就持令牌随意进出藏书阁。”
一旁的梁世达暗暗吃惊,这韩小宝还给了陛下什么惊喜,居然能让陛下如此看重,他也进过藏书阁,只不过每次都是有限制的,藏书阁有侍卫把守,是不可以随便出入的,里面有太多的书籍,而且很多都是珍藏的书籍。除了太子,就连其他的皇子都不可以随意出入。有了这个令牌,以后岂不是随时可以进出皇宫。
梁世达不动声色地将此事记在心里。随后开口道“陛下,韩战年纪虽小,却是聪慧非常,日后必是栋梁之才。”
“梁爱卿说的不错,小宝确实聪慧,爱动脑筋,如果能持之以恒,以后必不可限量,”又看向韩小宝,“小宝啊,好好用功学习,等你长大了,这朝堂上以后也你一席之地,好帮朕分忧。”
这算是对自己的承诺吗,韩战心道,不过还是赶忙施礼,“小宝谢谢过皇上,我会努力的。”
这时高忠拿来了令牌,秦枫取过令牌走下台阶,亲手递给韩战,“好好保管这枚令牌,不可遗失了,以后拿着令牌就可以自由进出藏书阁了。”
“谢谢皇上。”韩战恭敬的接过令牌,仔细看了看,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好了,朕还要批阅奏折,你们先下去吧。”
“微臣告退。”
“小宝告退。”二人施礼后退出勤政殿。
二人回到学堂,接下来梁世达就让韩战给学生讲解珠算的运用,并要求每人都要背熟珠算口诀。半天的课程就这样结束。接下来的日子里,韩战就这样每天上午去学堂,下午回去韩府,或者是去藏书阁翻阅藏书,他要了解这个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藏书阁。藏书阁的藏书很丰富,各类的历史书籍,野史,诗书,还有很多佛教和道教的书籍,很多都是孤本,让韩战大开了眼界。
就这样日复一日,转眼间春去夏来,天气越来越热,韩战下学后回到国公府,吃过午饭,一个人在书房翻看从藏书阁带回来的书籍,听着窗外知了的鸣叫,又加上天气炎热,看了一会就热得坐不住了,索性丢下书籍,打算出去转转。来到这个世上还没有好好看外面这个世界。
想到这里,出门喊上刘管事,来到前厅告诉韩国公,说了想出去转转。
韩国公听后很是高:“你这孩子整天闷在书房看书,从不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出门,既然你想出去就让刘管事带你去吧,再多带几名护卫。”怕自己孙子在外面被人欺负,韩国公派了四名护卫跟随韩战护卫他的安全。
“刘叔,这京城哪里比较繁华。”出了国公府韩战就问向刘管事。
刘管事:“京城里要说繁华的地方还是坊市,京城有三大坊市,最繁华的还是西城坊市,那里各种门店都有,从针头线脑到珠宝玉器全都有,其次就是东坊市,那里主要是鸡鸭牛羊,还有各种农具家具和铁器,还有一些奴隶。再就是南城的番市,那里大都是西域过来的番商,卖的都是一些我秦武没有的稀奇玩意。少爷想去哪个坊市转转。”
“今天就先去西坊市看看吧。”韩战说道,随后一行人去往西坊市。一路上马车还是不停的颠簸。马车里的韩战随着马车颠簸,一定要做一辆带减震的马车,这天天坐这破车早晚给自己颠散架了。可惜自己问过刘叔,这个时代没有弹簧,也没有弹簧钢,想要做出一架舒适的马车弹簧或者弹簧钢板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冶炼技术还不能造出弹簧钢,自己虽然前世是在钢厂工作,炼钢的工艺也都知道,苦于没有材料,只能以后再想办法了。
随着马车的一路颠簸,几人来到了西坊市。下了马车,让车夫找地方歇着等他们,韩战带着刘管事和几名护卫步行在宽阔的坊市街头。大街上人来人往,男女老少熙熙攘攘,还有挑担贩卖针头线脑的,各家店铺门口小二招呼客人的叫声不断,好不热闹。
韩战随意的逛着,时不时走进各家店铺浏览一番,看到中意的小玩意偶尔也会问一下价格,几人逛了一个多时辰后,韩战没有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有点失望,逛了这么久感觉又累又渴,就进了一家茶楼,来到二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要了几碗凉茶,韩战又给每人点了样糕点,几人边吃边闲聊。刘管事看看窗外火辣辣的太阳叹息一声,“看来今年又是大旱,这都快一个月没下雨了,估计粮价又要上涨了。”
“已经在涨了,前两天我媳妇去买米,已经涨了一成,再继续旱下去还得上涨,唉!”旁边一个护卫开口说道。
“继续旱下去不知道今年又要有多少人挨饿,二十年前那场大旱,连续三月滴雨未下,庄稼绝收,中原大地饿殍遍野,百姓卖儿卖女,甚至易子而食,我们全家只剩下我和弟弟,父母和妹妹全都饿死,幸遇公爷收留,才侥幸活了下来。”刘管事不禁唏嘘感叹。
一旁的护卫也是插言;“谁说不是,我们哥几个也都是幸得公爷收留,这才有口饭吃,从那以后也就跟随公爷出生入死。
“大旱之年难道官府就不开仓放粮吗?”
“官府是会开仓放粮,可那时候官府也没多余的粮食,粮食都在那些世家大户手中,他们不但不放粮救济,而且趁机哄抬粮价,更可恶的是掺杂使假,往粮食里掺入谷糠泥土。很多地方官都是世家之人,他们狼狈为奸,盘剥百姓,朝廷也是鞭长莫及。”刘管事想起往事不禁双目含泪。
“刘叔,咱们府上可有田产,产量如何?”韩战问道
刘管事;“小少爷,咱们韩府有田地三千亩左右,其中有水田两千多亩,还有旱田一千亩左右,好年景水田每亩可产二三石粮食,旱田有一石半。”
“这么低的吗”,韩战知道一石大约是一百二十斤左右,也就是说水田也就三百多斤,旱田只有二百来斤,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如果赶上旱涝会更少,甚至是颗粒无收。韩战知道这么低的产量主要是因为种子和肥料,这个时代的人还不知道如何发酵肥料,更不知道怎么培育优质种子,他决定去自家的农庄看看,只有实地考察了才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