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6章 九龙山
早朝。
众臣已经跪拜,正分列两边。
萧远位于正上方,先是开门见山的表彰了此次远征鬼族文武之功。
彭双、唐越、卫庆等将领都得到了应有的功劳和丰厚的赏赐,包括贾攸、王肃、娄鹤等随军文官,及一些偏将校尉,乃至有功之将士。
徐荣早已喜形于色。
他差一点就由平东侯至武字侯,但侯爵往上晋升,那得泼天之功才行,显然这次的随征是不够的。
但眼下,这种实打实的军功积累,军阶提升,已让他的身份更加尊贵了,又哪能不兴奋呢。
他一身官服,跪拜殿中,两手放于脑侧,额头触地,屁股高撅,颤声高呼:
“臣,叩谢陛下!吾皇万岁!”
其他受到表彰赏赐的文武亦是如此。
“众卿平身。”萧远温和道:“赖诸卿相助,方于半年之内,扫平鬼族,朕自当论功行赏。”
“谢陛下——”众人再次齐呼,起身之后,纷纷归于班列。
一个皇帝的英明,其实有很重要一点,那就是赏罚分明。
有功者不得抹煞,有罪者必得惩罚,如此方能威严服众。
萧远在这一点上一直做的很好。
封赏战功之后,萧远看向了殿中一名老臣:“太卜。”
“臣在。”
那是一名老者,胡须已经花白,面色倒是挺红润的,精神头极好。
太卜之职,官阶下大夫,掌阴阳卜筮之法,及农祭诸事,亦观测星象,为君主解决诸疑。
虽然有些虚妄之谈,但其在玄学上面的造诣是极深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朕让你办的事怎么样了。”萧远直接问,是为烈士陵园。
太卜道:“回陛下,臣收到手谕后,这些天来一直寻山望气,终得一风水宝地。”
“何处?”
“就在长安城外的九龙山。”太卜道:“且臣对照九龙山走势,观测星象,发现此地气势非凡,有镇脉之象。”
何为镇脉之象,萧远懒得问,他只想让战死的将士们落叶归根,有个风水极佳之处。
于是说道:“陈怀明,此事交由户部去办,在九龙山修建烈士陵园,将士们热血抛洒疆场,开疆拓土,皆是为国而战,在此事上,不要省钱。”
“是,微臣领命。”陈怀明连忙拱手弯腰。
“今后之九龙山,非烈士,非有功于国家者,不得葬入其内。”
萧远说完,又看向了刘玉之:“此次远征,国家对战死将士抚恤方面都安排好了吗。”
平定鬼族,秦军虽然损失不大,但战场之上,这些在所难免。
刘玉之出列拱手道:“回陛下,臣于日前已经给各地郡县下发公文了。”
“恩。”萧远点点头:“此事和之前一样,容不得半点马虎,让各地郡守亲自把关,不要再有那种县乡克扣烈士军饷的事件发生,一经发现,立斩不赦!”
“是。”刘玉之躬身领命。
接下来,又是其他大臣出列上奏,谈论了一些政事政务,然后便到了鬼族军政官一事上。
这件事,在许多官员看来,跟发配边疆没什么区别。
毕竟鬼族是异域,而且环境不好,生活条件与生活习惯都和国内无法相比。
可同样的,亦有眼光独到者,认为这是一个绝佳晋升的机会。
只要过去把事情处理好,待上三两年,届时调任回来,肯定会升!
因而萧远一回来,就收到了不少自荐的奏章。
不过他并没有马上确定,因为这个军政官很重要,是需要认真斟酌的。
而提到此事,治粟内史王之栋马上就站了出来,施礼说道:“陛下,臣举荐渝州郡丞戴冀,戴大人为官清廉,又有治理多地之经验,由其前往鬼族,为陛下经略异域,再合适不过。”
戴冀吗,萧远看过他的自荐信,也调看过其履历,还算不错。
而戴冀那边,不仅是上了自荐信,更是给王之栋写了书信,请求在朝堂推荐一二,可见其对此职的渴望,或者说对升迁的渴望。
不过没等萧远说话,江仪已经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戴冀并不适合去鬼族,其一,戴冀乃南方人,而鬼族在东北之外,若至凛冬,戴冀绝不能承受那里的恶劣气候。”
“其二,戴冀虽政绩颇佳,但一直以来,都是任以文职,从未处理过军政,更无军旅生涯,恐怕无法处理好鬼族复杂的局面。”
他说的这两点确实是个问题,萧远道:“那卿可有人荐。”
江仪立马道:“禀陛下,臣举荐武陵郡丞崔执,崔大人不仅忠君爱国,且严于律己,更在军中做过别部司马,这对管理鬼族来说很重要,臣以为,其实为不二人选,望陛下明察。”
“恩”萧远缓缓点了点头,考虑起来。
王之栋则是有些急了。
这个江仪,好讨厌啊!
每次宣系出来荐官,他必然搅局。
情急之下,他说道:“陛下,江大人所言,实乃强词夺理,戴冀虽未有军旅任事,但并不代表他就不知兵事,而且南方人怎么了,即便鬼族气候恶劣,微臣也相信,以戴大人的品德和坚韧,这些都不是事。”
“王大人谬矣。”江仪马上反驳:“鬼族一至凛冬,便天寒地冻,异常艰苦,非文弱书生所能坚持。”
“江大人言之凿凿,戴冀如何就是文弱书生了?”
两人开始争论于朝堂。
接着,其他大臣也开始出列,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支持戴冀的,有支持崔执的,当然也有举荐其他官员的。
不过总结来说,戴冀和崔执两个人的呼声最高,也是最佳人选。
既是如此,萧远便准备从这二人中选一个,最后拍板即可。
他扫了眼朝堂众臣:“今日朝议就先这样吧,诸卿可还有他事要奏。”
众人都明白,陛下这是要斟酌一二,然后委任了。
于是异口同声:“臣等无事——”
“那便退朝吧。”萧远说完,直接起身,迈步离去。
两侧众臣齐齐拱手弯腰:“恭送陛下——”
这场朝议结束的很快,并没有什么政务大事,因为之前的奏章萧远在回都路上都已经批阅了。
一个勤政的皇帝,走到哪,奏章都会跟到哪。(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