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苏窈惊了。
等了三个时辰?
六个小时?
等这么久干嘛呢?
难道又出了什么事?
急急忙忙跨上了台阶,到殿中时身上的斗篷还没脱,先看到等在殿中的身影,道,“听人说你等了许久,可是出了什么事?”
江姝言看到苏窈回来,双膝一曲,直接跪在了地上。
动作利索得旁人都能听到膝盖磕在地上的声音。
“你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
苏窈困惑,在她搀扶江姝言起身之际,听到江姝言扶着她的手臂,情绪失控地颤道,“太子妃,多谢太子妃。”
人落泪,并不一定会跟悲伤联系到一起。
就现在而言,江姝言是喜极而泣。
“多谢太子妃,我,我接到了圣旨,我母亲有了诰命!有了诰命,我母亲就可以写入家谱,她可以入宗祠,名正言顺受供奉,她有了依靠,再也不用做孤魂野鬼……”
苏窈看得出江姝言是真激动,先扶着人让她站起来,道,
“当时你不在场,就自作主张替你求了。”
江姝言感激万千。
她曾想过为母亲求诰命,可那太难了。
自来接受诰命,首先是官员正妻。
妾室能得诰命,少之又少。
前路渺茫,她不知自己要做多大的贡献才能为母亲求来那一纸诰命。
日以继夜,她想了又想,只觉得越来越遥远,渐渐成了心中不可言说的执念,却没想到这居然真能有实现的一天。
想到母亲终于能正名,终于能有依所,千言万语到了最后都是重复的一句,“多谢太子妃,多谢太子妃。”
苏窈看得出她的激动,拍拍她肩膀,让她先稳稳情绪,微笑道,
“你的感谢我收到了,不过,这也不全是我的功劳。”
江姝言眼中的湿意未退,眼神探过来,不解话中含义。
“皇上因女子学堂的兴办而嘉奖,你有付出,我不过是将你的付出代为转达而已。能为你母亲争取到诰命,靠的是你自己的努力,你母亲会欣慰的,也会因你自豪。”
江姝言知道苏窈是在安慰自己,“还是要多谢太子妃。”
“好了,等了这么久了,你也乏了,早些回去歇着吧。”
宝蓝看着江姝言离开的背影,帮苏窈解开斗篷时提了句,“太子嫔情绪挺激动的,想来是真的欢喜。”
苏窈点点头,道,“心愿得偿,大抵都会如此吧。”
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江姝言是真的激动。
宝蓝吐了吐舌头,小声坦白,“起先您说帮太子嫔,奴婢还担心过好一会儿呢。”
苏窈笑笑。
她知道宝蓝在担心什么,无非是担心江姝言不肯领情,怕她白费了好心。
想当初,她最怕的就是江姝言不服劝,真跟她斗来斗去。
为此,她还担心过好长一段时间呢。
她不想搞雌竟,自然也不想自己成为别人眼中针对的对象。
尤其,这些时日看下来,她觉得,江姝言并非无可救药之人。
出身和后宅的生存环境锁死了江姝言看世界的方式,这是这个时代的原因,但不能全都归结成为是江姝言的错。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得已。
而江姝言的’不得已‘是脆弱,并没有对旁人造成实际性的伤害。
是以,江姝言的脆弱,她的不自立,是可以被理解的。
所以,她觉得,江姝言,可以帮。
苏窈说,“明哲保身的事做起来容易,可未经他人苦,怎能真正理解他人行事作为?有些人处于悬崖之上,只要有人稍稍施力便能获救。所以,在我看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一帮忙,也是可以的。人当有锋芒,但也应与人为善。”
如今,江姝言不就是好的例子。
宝蓝小鸡啄米般点头,看着苏窈的眼睛里全是崇拜,“太子妃说的有道理。”
苏窈伸手捧嘭宝蓝的脸颊,“我们的宝蓝小可爱啊,怎么这么可爱呢~”
宝蓝一被捧脸,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洗漱后,暖暖活活躺在床上的时候,苏窈幸福地舒展四肢。
她觉得这样就能挺好的。
不仅能继续兴办女子学堂,还拿到赏赐,成全江姝言的孝心,还能再次打脸江夫人。
一箭四雕,binggo~
江夫人以嫡妻正夫人的身份压人,可如今江姝言的生母有了诰命,就有了与嫡妻平起平坐的资格。
诰命虽无实权,但在身份地位上却能提高不少,死后也能有资格与丈夫合葬一起。
这样一来,不仅能打压江夫人嚣张的气焰,还能够帮助江姝言,多好。
人世间多的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江姝言母亲接受诰命,江姝言自然是欢喜的一方,
而江府则是愁绪万千心中添堵的时候。
江府中,江夫人翘首以盼终于等到了人。
是以,她一看到江太傅回府立即迎了上去,眼神喜津津全是期盼,
“老爷,您可算回来了,宫里怎么说?”
江太傅看到江夫人,一把将人甩开,骂道,“贱妇,都是你出的馊主意!”
江夫人被甩开,直接倒在院子里铺就的石子路上,掌心被蹭破,她是吃痛又吃惊,仰头不解,“老爷,您,您为何如此?”
江夫人看着江太傅的怒色有些后怕。
心中,难道……难道真的被雅儿说中了?
江太傅甩了袖子,指着江夫人鼻子骂,
“贱妇,若非你出的馊主意,我不会在朝上被人推至最首,更不会在宫中受这份屈辱。”
今日在早朝上,弹劾指责太子妃的折子虽然不是由他最先提出的,但他是太傅,自然而然成为了代表,最后也就被留在了勤政殿。
这才有了在勤政殿的一出狼狈。
是他糊涂才会听信了她这愚昧妇人的话。
说什么要镇国公府相争!
今日,在勤政殿,在看到昭元帝警惕不填喜怒的眼神时,江太傅幡然醒悟,即便过去十多年,昭元帝对江家从未放弃过警惕。
偏偏,偏偏他因这妇人的话冲昏头,行了如此冒进之事!
今日决策,虽然昭元帝未明说,但处处都是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