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朕乃崇祯,山河永固! > 第346章 王徵到来

第346章 王徵到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看着面前的白糖,朱由检的嘴怎么也合不上。

    别看这是糖,这可都是钱啊!

    这是白花花的糖吗?

    不!

    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市面上一斤糖,价值两钱银子!

    就算批发价要低一些,每斤最少也能卖一钱银子。

    一亩地的玉米杆,就算只能做出来三十斤白糖,那就是三两银子的收入!

    再将这些银子做成了银元,那可是五枚有余啊!

    扣除了等于是购买百姓玉米杆的赏银,以及匠人们的赏赐、月银,朱由检每亩玉米地,最少能净赚两枚银元!

    也就是说,每亩地玉米,只要能产三十斤白糖,朱由检就能大赚。

    而实际情况却极为惊人。

    后世的玉米杆,每亩产量在一万斤左右,大约能压榨出四千斤汁液。

    玉米汁液的含糖量,达到了20以上。

    也就是说,每亩地玉米杆,能产八百斤白糖!

    就算朱由检没有肥料,一亩地产一百斤糖,还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那就是十两银子,熔铸了银元,添加了三成杂质……

    那就是十八枚银元!

    这可是十七倍的毛利率!

    还有比这更暴利的吗?

    若是算上银元与白银之间那可怕的汇兑比例,足足相当于三十多倍的毛利润!

    我尼玛!

    李自成抢钱都没这么快!

    至于白糖产量激增,会不会造成售价的降低……

    没问题,这个时空里,全世界都缺糖。

    西夷从全球抢了那么多金银珠宝,帮他们分担一下压力……

    这没问题吧?

    完全是正当合理的互利互助啊!

    身为人类,身为文明世界的一员,身为欧罗巴人嘴里的“白种人”,咱解决他们的库存压力,这是做好事不留名的行为!

    (清乾隆时期马嘎尔尼访华之前,西方人将华夏划分为白种人,一鸦后,变成了黄种人。)

    没毛病啊,老铁!

    更何况,这玩意添加在火药里,那可是大杀器!

    别的不说,加了糖的手榴弹,威力提高一倍不成问题!

    这个威力,可足够恐怖了!

    若是添加在没良心里……

    那是不是要改名叫黑心烂肝没良心……

    白糖——这是吃得吗?

    这特么是战略资源啊!

    ……

    “陛下,京师送来急报,王徵到了。”

    秦知恩骑着快马,连夜赶到均县,送来了消息。

    “王徵来了?”

    朱由检大喜。

    明末时期,科技大牛很多,宋应星、孙元化、赵士桢、毕懋康……这些就不说了。

    他们排不到顶尖。

    明末顶尖的科技大拿,公认的有两人——南徐北王。

    也就是徐光启和王徵。

    徐光启么……

    因为南方文人多,徐光启的牛逼,是个人都知道。

    别的不说,初中时期就开始学习的几何,就是徐光启的功劳。

    基本上初级几何、物理的概念、定义,都是他翻译、总结的。

    若说徐光启侧重于文科,而王徵则是一个怪人。

    自从宋朝开始,儒家思想已经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习性了。

    在信奉君子动手不动口的晚明风气里,王徵是一个亲力亲为的科技达人。

    风力、水力的自行磨、风车行远、风轮转重、自行车、轮壶、代耕、天球自转,地堑自收,水轮自汲、水漏自升……

    这都不算啥!

    蒸汽机这东西,惯于为科技发展找一个具体人的华夏,后世给安在了瓦特的头上。

    实则不然!

    这世上的机械,仅有绝少的一部分,是某个人忽然灵光一现的产物。

    大部分机械,都是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在前人的经验上,让它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蒸汽机这个东西,在瓦特改进之前,早就出现了。

    后世西方公认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于公元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

    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潘,在观察蒸汽逃离他的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

    同时代的萨缪尔·莫兰也提出了蒸汽机的主意。

    而早在这两人之前,王徵已经将蒸汽机做了出来。

    甚至,还已经做出了利用蒸汽机的模型机械。

    王徵早些年编撰的书里,记述了这些科技:

    火船自去、火雷自轰、云梯直上、云梯斜飞、气足发矢、自转常磨、自行兵车、活台架炮、活钳擒钟、神威惊敌……

    这些机械,运用的就是蒸汽动力。

    他发明这些蒸汽机械,并整理成册的时间,最晚不低于1616年。

    王徵是1571年出生的, 出生书香门第的王徵,父亲王应选是个私塾先生,舅舅张鉴不但是大儒,曾任太原府同知,更是一个机械大拿。

    王家可以说是富贵人家。

    24岁时,(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王徵就考中了举人。

    可以说,那时候的王徵,正是人生得意时。

    此时,正值大明巅峰时期,内外部的环境都可以。

    王徵年纪轻轻,又拿到了举人的功名。

    不愁吃喝,又有银子的王徵,就开始潜心研究机械。

    在他决心考取进士做官之前,王徵编撰了《新制诸器图说》,其中,就包含了上面的这些机械的制造方法。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王徵进京赶考前,第一次见到西方人庞廸我,见识了宣传天主教的册子。

    这是西方事务,第一次走进了王徵的眼帘。

    王徵旅居北京赶考期间,认识了西方传教士金尼阁、汤若望、龙华尼、邓玉函。

    因为有了之前天主教宣传册的影响,王徵成了天主教徒。

    并向传教士们学习拉丁文和西方科学知识。

    根据对西方传教士口授知识的整理,王徵于1627年写成了《远西奇器图说录》。

    很多人说王徵的蒸汽机,是在西方人的指导下研究的。

    实际上稍微研究一番时间线,就知道并不是这样。

    王徵认识西方人,是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之后,这个时期,正是王徵发奋定要考中进士期间,更是常住京师二十年之久。

    他出版《新制诸器图说》,是在考中举人之后,万历四十四年决心赶考之前,也就是1616年以前。

    试问,直到1679年,西方才有了蒸汽机的模型和理念。

    又是如何才能提前近七十年时间,将后来的知识,教导给王徵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