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立场不同,谁都没错
而郑鸿逵就不一样了。
虽然说郑鸿逵能够在朝堂站稳了脚跟,与郑芝龙的势力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郑鸿逵自身的能力,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因素之一。
郑家五兄弟,哪个没有官方头衔?
然而,还就是郑鸿逵混的最好。
也正因为这样,郑鸿逵成了郑家扎在江南的一颗钉子。
成了独当一面的人物。
“父亲怕是还不知道,四爹(郑鸿逵排行四,郑芝龙老大)不但成了弘光朝堂的总兵!
更是与崇祯皇帝都往来甚密!
甚至,我那堂弟肇基,也成了崇祯皇帝身边的羽林卫儿郎。”
“哦?”
郑芝龙满脸的惊讶:“老四竟然混的这么好?”
“这还不算什么!”
郑森笑道:
“崇祯皇帝那边缺粮,四爹将江南的粮食,装船后送往襄阳,陛下可是按照斤两来给钱呢!”
郑芝龙哈哈一笑。
贩粮才能挣几个钱?
但是,能够搭上了这条关系,老四做的委实不赖。
“既然这样,我给你四爹送封信,将咱家的小船,再送去一些!”
郑芝龙是枭雄,自然知道趁热打铁的道理。
郑芝龙随手从怀里取出调兵的印信,抛给郑森。
他眼睛眨都不眨,直接豪横的开口道:
“将那些沙船,挑了一百条好一点的,送到镇江去!”
“还有,告诉老四,咱们郑家,不出手就算了,出了手,就要大方,要一次性砸的对方心服口服!
这既是送礼之道,也是晋升之道!”
分十次送十万两银子,哪有一次性送十万两银子来的震撼呢?
说完了这件事,郑芝龙问道:
“我儿,你来信说的想要组建一个船队,还要带上咱家的兵丁,这是为何?”
“你要是想要贩卖什么,只要在船头挂了咱家的旗帜,就没人敢惹。
多带了一些兵丁,也是一份不小的开销,却是无用啊!”
郑森抬起头来,看着父亲正色道:
“爹爹,我收到了消息,辽东鞑子倾巢而出,欲要和那李自成分一个高低。
我认为,这是男儿建功立业的机会!”
“噗!”
郑芝龙正在喝茶,猛然一顿,一口茶水就喷了出来:
“咳咳咳!”
“你说甚?”
郑芝龙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看着面前的儿子:
“你说啥?”
郑森使劲一挥拳头,豪气大发:
“爹爹,孩儿以为,东虏鞑子倾巢而出。
我得到的消息,东虏那边上至八十岁,下至八岁,只要拿得动刀子的,都被多尔衮带到了山海关,要与李自成一决高下!”
“这时候,正是鞑子老巢空虚的时候。
爹爹,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只消孩儿带上几百条船,带上万余士卒,就能横扫鞑子!”
“再现当年宪宗皇帝犁庭扫穴之故事!”
郑森站起了身子,直面郑芝龙这个威名远震全世界的大枭雄。
“爹爹,这是我郑家青史留名的天赐良机啊!”
“胡闹!”
郑芝龙勃然大怒。
他举起了巴掌,正要一掌拍在桌子上。
然后将儿子收拾一顿!
猛然看到儿子已经蓄起了短须。
他想起了刚刚会蹒跚学步的孙子郑经。
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了啊!
若是以往,以郑芝龙那火爆的脾气,早就动手了。
但是,一想到儿子这么做,也是为了郑家,他的心就软了下来。
“大木你刚回来,还是先去看看锦锦(郑经小名郑锦)吧!
还有,你一去年余,董氏(郑成功发妻)也颇为关心。”
郑芝龙强压着心中的火气,用妻儿,来迂回劝说儿子打消领队出海的心思。
“爹!”
郑森噗通一声就跪倒在地:
“爹爹可曾听说——陛下为了大明江山,为了祖宗社稷,直接将皇子、妃嫔们拜托与天津曹太监,孤身征战,这才有了而今的楚省安稳之地。
爹爹深受君恩,被命为这大明沿海的无冕之王,君恩何其深重!
父亲肩挑重担,孩儿不敢要求父亲犁庭绝户东虏。
唯求父亲以一部兵马赐予孩儿,由孩儿代替父亲为陛下尽忠!
爹爹啊,我郑家能有今日,多赖陛下恩典。
爹爹万万不可作壁上观,以免为万世嗤笑呐!”
郑森说到了最后,双眼含泪,几欲下跪恳求。
然而,郑森的话,却让郑芝龙脸色大变。
“竖子!竖子!”
郑芝龙气急败坏:
“你这烂泥糊不上墙的竖子,你可知我郑家正在生死关头?”
平心而论,若是站在郑芝龙的立场上,郑家这个时候,虽然看起来庞然大物,实际上的确是如履薄冰。
郑家存在的基础,就是郑芝龙手上掌握的这些海寇们!
粗浅的说,士卒、战船,是郑家荣华富贵的根底。
若是仔细研究一番,就会发现,郑家繁盛的根本是——海贸。
在环中国海,郑家表面上看是无可替代的。
但是,有句俗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郑芝龙真正成为环中国海的霸主,得益于朝廷的政策。
有了朝廷“海防游击、”“五虎游击将军”名头的郑芝龙,成了他崛起的最大臂助。
明处,郑芝龙是朝廷武官,暗处,郑芝龙是最大的海寇头子。
这些年来,郑芝龙靠着这两张皮,将郑家发扬成了庞然大物。
甚至,郑家有望冲一冲一流家族!
但是……
自从郑芝龙得到朝廷敕命,久居福建之后,琉球(台湾)岛上,红毛洋人就开始小偷小摸,小动作不断了。
郑芝龙早前朝台湾移民数十万之巨,将琉球这个华夏第三大岛,开发的很是成熟。
(第二大是虾夷,也就是后世的北海道,明朝虾夷是大明奴儿干都司的附属地之一,日本直到十九世纪才占领。第一大岛大家都知道!)
后世总有不学无术之人,说华夏从不开拓。
实则,自从三代起,华夏开疆拓土的办法,就是建封。
也就是封建制。
夏、商、周朝的战国之前时期,是以羁縻州性质的分封诸国为主。
到了战国,分封对象就从诸侯国主,变成了王国内部将领,将领打下土地,王朝设立县以草治,待成熟后,分化成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