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推行改革
景昱善于用人,也善于治政,但并不代表他善于管理地方。
郭准上任之后,立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对秦州各郡,重新统计人口,并丈量耕地。
其实他的这种做法,主动针对的就是地主豪绅对土地的兼并。
在西番人入侵秦州期间,很多的农民为了一口吃食,以极低的价格把自己的土地卖给了地主豪强。
这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而地主豪强们则个个是沃土千顷。
现在,由郭准代表州牧出面,帮农民赎回土地,花费的钱财,算是农民欠州府的,以后以税收的方式归还。
地主豪强们当然不愿意把已经到手的土地再吐出去,千方百计的找理由推脱。
针对这种情况,郭准施行第二项改革措施,以土地的面积征税。
拥有耕地的面积约小,征税的税率越低,最低的档次,就是三十税一。
也就是说,一年的收成,农民只需拿出百分之三用来交税即可。
拥有耕地的面积越大,征税的税率就越高,最高档次,可达到十税其三,甚至十税其四。
一年的收成要拿出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来交税。
为了防止地主豪强们欺上瞒下,郭准还特意派出一大批铁面无私的州府官员,去往各地,一寸土地一寸土地的进行丈量。
他的这些改革措施,无疑是踩到了地主豪强阶层的尾巴,弹劾和检举郭准的书信,如同雪片一般送到了吴王府。
李余得知郭准的政策后,对于这些弹劾和检举郭准的书信,他看都没有,直接让人全部烧毁。
郭准的治政理念,虽然得罪了地主豪强阶层,但却极大的赢得了民心。
另外,对一些无主之地,郭准将其收入州府。
然后州府再以租赁的形式分给农民,并且规定,只要农民能连续租赁十年,保持耕种,十年后,租赁的土地将自动归为个人所有。
这一条政策,堪称是开了大周朝的先河。
得知这个消息后,许多因战乱流离失所、失去土地的农民,开始举家向秦州迁徙。
景昱担任秦州牧期间,秦州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回流。
而郭准接任秦州牧后,秦州又迎来一次人口大爆发。
原本秦州的人口与梁州人口差不多,都是四百多万,可才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秦州的人口便暴涨到七百万。
秦州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有目共睹,李余自然是欣喜不已,对于陶源推荐的人才,他也是越发的重视。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以杜疆为首的工部,于秦城内建起一座简易皇宫。
当然,秦城皇宫与京城皇宫完全没有可比性,规模要小上许多,连袖珍版都算不上。
目前秦城皇宫只有一座正殿,正殿的两边,还各有一座偏殿。
正殿是大臣们议事场所,两座偏殿,一座归中书省,一座归门下省,是给二省官员办公用的。
大殿内,最里端的高台上,摆放着一张金色的龙椅。
因为没有皇帝,这张龙椅就纯属是个摆设。
龙椅的下面,还摆放了一张相对小一些的椅子,这把椅子,是为李余准备的。
李余目前的头衔依旧是吴王,行监国事。
也就是说,没有天子,他可以代行天子之职。
郭准在秦州搞的风生水起,张泓依旧在梁州舒舒服服过自己的小日子。
他并没打算效仿郭准的改制。
郭准非常重视农业,对于像甘蔗这样的经济作物,他并不是很看重。
而张泓则恰恰相反,他是非常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至于农田这方面,他的关注度要低上很多。
他二人的特点,倒是刚好形成了互补。
这一天。
吴王府。
陶源来见李余,并且带来一封奏疏,上面有他为李余起的几个字。
眼瞅着李余要年满二十,即将举行加冠之礼,他也要有自己的字了。
李余接过奏疏,低头看了看。
陶源为他起了好几个字,让他自己来选。
其中有子孝、文举、公台等等。
李余看罢,把奏疏放下,含笑说道:“多谢陶公为我费心了,我自己也想好了一个字。”
“哦?不知殿下想的字是?”
“子鱼!”
“子鱼……”陶源捋着胡须,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李余含笑道:“庄子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鱼二字,便是来自于此。”
陶源沉思片刻,仰面而笑,抚掌说道:“殿下为自己起的这个字,甚好!”
李余也觉得这个字很好。
李余李子鱼,叫起来也朗朗上口。
他二人正说着话,金乌从外面急匆匆走进来,说道:“殿下!”
“何事?”
“郑王殿下刚刚派人送来了书信!”
李余一怔,十六哥来信了!
他伸手把书信接过来。
打开信封,抽出信纸,定睛一看,李余不由得脸色一变。
原来这是一封李元亲笔所写的求救信。
书信中,李元写明,楚王李锦,现已派出二十万大军,进犯郑郡。
目前郑郡的局势已是岌岌可危,李元请求李余出兵救援。
李余看罢,眉头紧锁。
陶源问道:“殿下,郑王可是出了意外?”
李余将书信递给陶源。
后者连忙接过来,从头到尾地看过一遍,不由得倒吸口凉气。
但很快,他又缓缓点了下头,他意味深长地说道:“郑王的封地郑郡,就位于楚州和魏州之间,楚王一直想挥师北上,吞并魏州,那隔在楚魏之间的郑郡,便自然成了阻挡楚王北上的绊脚石!”
李余沉吟片刻,看向金乌,问道:“送信的人呢?现在何处?”
“殿下,信使就在院外!”
“带他进来!”
“是!殿下!”
金乌出去,把信使领了进来。
信使是长途跋涉而来,因为局势紧急,他是日夜兼程,此时看上去,整个人风尘仆仆,和个土人似的。
进入大堂后,他立刻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带着哭腔,哽咽道:“小人拜见吴王殿下!现,郑郡危在旦夕,郑王殿下生死一线,请吴王殿下速速出兵救援啊!”
李余站起身,走到信使近前,问道:“郑郡目前的局势如何?”
“小人离开郑城时,郑郡已有五个县被李锦的兵马攻占!现……现李锦的兵马,可能,可能已经打到郑城了!”
郑郡总共才七个县,其中五个县都被攻占,又过去这么多天了,估计,李锦的兵马早已围住郑城,兵临城下。
李余说道:“你先下去休息!”
信使跪地叩首,而后,在金乌的搀扶下勉强起身,颤巍巍地走出大堂。
李余向一旁的黄兆招了招手,说道:“立刻召集大臣,去皇宫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