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有必要成为一名祖师爷了
智宵已经很久没有刻意关注过孔丘的动向,偶尔才会从在智氏效力的孔门弟子听到一些消息。
在智宵上一次听说孔丘的消息时,听到的是孔丘在楚地四处讲学,新收了数量多达几百的弟子。
那可真的需要用到“多达”这个词来形容!
目前并没有多少人选择将自家的学问广肆传播,相反每一个家族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都选择藏着掖着,有人窥探立刻便是极大的反应,通常到最后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孔丘的伟大在于是第一个选择广肆传播知识的人,只不过他教导的知识大多牵扯不到家族秘笈方面,多数是早就在传播的儒学,掺杂自己对儒学的一些理解。
用现代的说法,孔丘教导子弟的时候会掺杂私货,要的是在周公旦之外创造属于自己的儒家学说。
在这个想求知识而不得的时代,有人愿意教学是一件极为难得事情,且不论到底在教什么,有的是人愿意拜在门下。
孔丘在鲁国期间讲学,来听课的人绝对不止三千,所谓的三千弟子只是一个大概的概括,真正收录名下的人绝对不止三千人。
而孔丘带着弟子四处游学,每走一地就会收一些学生,解决了游历时的物资问题,顺便将孔门的学问留在当地。
怎么去解决物资问题?
孔丘游历期间,少的时候整支队伍有上百人,多的时候超过两千人。
那么多人怎么来保障吃喝会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哪怕想买也很难采购,能卖一定数量物资的也只有贵族。
到了当地收徒,纳入门下的都是谁?哪怕不是贵族,起码会是“士”的阶层。
新收一名弟子或许无法提供整支队伍的后勤保障,十位数或以上的新弟子总可以了吧?他们作为弟子还是选择奉养,不属于交易的一部分。
孔丘大多数时间就是用这种方式在保障游历的后勤供应,要不然即便能买到物资,几百几千人的物资该花多少钱,哪拿来的财帛动辄游历列国呢。
那些进行奉养孔丘以及师兄弟的人,他们不会觉得亏本,原因是可以学到新知识,再来就是加入孔门获得了新的人脉。
一样是孔丘的子弟,平时哪怕没有多么熟络,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有了那么一层关系,需要帮助时证明师兄弟的身份,能够帮忙肯定要顺手帮一下。
同样是孔丘的弟子,哪怕一个个都困难,他们在天然上就能够成功抱团,人多力量大的真理之下,多数困难还是能够解决的。
事实是什么?正因为孔门学说在当代,乃至于到很久的以后都受到排斥,一代代的徒子徒孙才更加抱团。
他们还选择了一项现代被禁止的方法,这位收几十名子弟,那位再收几十名子弟,每人收上几十名弟子,加起来数量简直恐怖,用传销……,呃,用滚雪球的方式一再增加“自己人”,到战国阶段变成数量最多的一个学派了。
只是,因为孔门学说不符合当代统治者的需要,再加上徒子徒孙质量极差的关系,空有极为恐怖的数量,为官者却是寥寥,影响力仅限在社会中下阶层。
因为影响力在中下阶层的原因,孔门的徒子徒孙跟叛徒创立的墨家学派,以及农家学派可是斗了将近两百年。
创建墨家学派的墨子(墨翟)早期确实学儒,学的还是孔门之儒,后面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
墨翟生前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选择追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一样是盯上中下层来传播知识,再加上墨翟被视为孔门之儒的叛徒,墨家还是儒门最激进的反对一方,抱团取暖的孔氏门徒能不恨死墨家学派吗?
至于墨翟为什么会学孔门之儒再反目成仇,史书上并没有给一个说法。
一些野史之上倒是提到过墨翟对孔门之儒的评价,用“于国无用”、“与人无用”、“结社必毁社稷”、“遗祸万世之学”这种激烈的言语进行痛骂。
同时,也有墨家与儒家抢饭吃,才会天然对立的说法。
什么抢饭吃?墨家和儒家的门徒都有白事方面的业务,操持白事的理念还决然相反。
同行是冤家,别说操持理念上的冲突。
至于说孔门之儒为什么和农家学派斗上,纯粹就是影响力上的斗争了。
儒家在奋斗阶段依靠的是报团取暖,再搞不分良莠就是收录门下。
儒学一旦在朝堂得势必然于国有害这一点,确确实实是被墨翟给预言正确了。
另外,墨家其实不是被儒家斗倒,完全是墨家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墨翟现在已经出生,智宵也派人找到,只是招纳失败。
关于墨翟的出身在历史上有三种说法, 分别是,一说乃是宋国公族,一说是鲁阳人,一说是滕国人。
智宵已经查清楚墨翟的身份。
墨翟就是宋国的公族,当前也在宋国有大夫爵,还有自己的封地。
事实上,没有一定的家底,哪有条件允许墨翟玩技术创造呢。
身上有爵位,名下有封地,一家子几百人,治下几万人,日子过得很美,墨翟怎么会接受智氏的招揽嘛。
愿意接受他人招揽的都是什么人?要么是在本国斗争中失败,失去了爵位以及名下封地、属民;不然就是家族体量太小,本人又有足够的斗志以及冒险精神,愿意到新的环境进行奋斗。
像范蠡、孙武这种落魄贵族就是需要新出路的类型。
伍子胥则是属于内部斗争失败,不得不进行逃亡的类型。
这一次谈话,智宵跟仲由聊了不少。
前面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孔门之儒的发展,也就是上面提到孔门之儒的弟子大肆收徒,有困难的人使用互援互助的方式渡过难关。
智宵能够看出仲由兴致很低,抑郁和悲伤也看了出来。
只不过,智宵没有选择过问。
下属愿意讲困难,领导听后可以帮也能不帮。
有一个真理就是,没有领导会愿意听下属讲有什么难处,尤其是个人生活方面,认定下属的存在就是去解决困难,不是给领导制造困难。
这样好像也没有错?毕竟,花钱雇人已经给出回报,拿钱就应该办事,不是给雇主添堵的。
只是在讲究人情世故的雇主,有能力帮到下属也不会吝啬就是了。
最近智宵在琢磨自己是不是也搞个学派。
其实智宵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且已经在大肆教书育人,再加上智氏的实力,比任何人都适合搞学派。
智宵没有在某个学派的成宗做祖,主要是之前没有那个心思。
好不容易等智宵与仲由谈完正事,等智宵示意仲由可以离开之时,仲由沉默了一小会竟然哽咽了。
“这是如何了?”智宵有点被仲由的突然哽咽吓到了。
以长相而论,仲由皮肤很黑,且有着一脸的绕腮胡,总之就是长得比较粗犷。
能够想象一个长相粗犷的男人哭泣的样子吗?哪怕是在哭,着实也是哭得比较凶。
“请宗子救救我师!”仲由行起了大礼。
什么叫行大礼?说白了就是双膝跪地,上身俯拜下去。
刚才智宵就察觉到仲由的不对劲,没有出言过问而已,听到请求不得不问:“师孔有何难?”
称呼师孔是一种尊称,不是智宵拜孔丘为师了。
如果是孔丘的弟子,该称呼孔师才对。
现如今,有大量弟子且有足够名字以及才学的人,一般就是用“师”来作为前缀。
如果视为已经完成“三不朽”的人,则是氏后面加个“子”的后缀。
所谓三不朽就是:立德、立言、立功。
现在的孔丘没有人认为达到了可以称“子”的高度,到春秋晚期有资格称“子”的人并不多,周公旦以及管夷吾则是公认可以称“子”的不朽人物。
仲由俯身在地,一边哽咽一边述说孔丘以及一众师兄弟在楚国遭遇的困境,暂时没有提到是因为他们宣传智氏的政策才遭遇那等困境。
因为智宵不知道前因后果,心里比较纳闷楚国君臣是不是有失妥当。
在大多数时代中,诸夏大地的人会很尊重文化人,乃至于到了给予各种优待的程度。
孔丘的学说怎么样先不提,乃是一位有渊博知识的人物。
且不论孔丘的名声好与坏,总之是一位名人。
名气显得足够大,再加上有渊博的知识,等于是有双重“免死金牌”加身,对吧?
讨厌孔丘的人极多,视孔门之儒为洪水猛兽的当权者也不少,多数诸侯就是驱逐罢了,可不敢做出什么伤害行为。
在之前,智宵听说孔丘以及一众弟子在楚国过得不错,能够一收就是两三百名新弟子也证明了传言非虚。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到底是遭遇到什么不幸,以至于仲由哭成那样。
智宵也不再问,说道:“力所能及之处,宵必不推脱。”
智氏这边吸纳了近百名孔丘的弟子,仲由、冉有、宰予、公西赤、叔仲武算是地位比较高的一些人,其余哪怕地位再低也是在某处当教师。
智宵当然不是要他们在智氏传播孔门之儒,纯粹让他们教导孩子识字罢了。
有那一层原因在,智宵听到孔丘有难,哪怕仅仅是表态安慰在智氏效力的孔门弟子,样子总是该装一装。
当然,力所能及的事情,智宵真的愿意帮。
仲由这才说道:“我师与师兄弟在楚广传智氏分地之策……”
在仲由的述说中,一应事情发生的过程慢慢被铺开。
本来的资助孔丘一众人的楚国朝堂下令驱逐,同时朝堂对他们的物资供应断掉,并且严令楚人脱离孔门和不再资助。
因为一直有人供养的关系,再则是没有获得土地使用权,孔丘以及弟子到了楚国并未进行生产,一时间被断掉供应,肯定是要生活变得极度糟糕。
所以,续孔丘等人被困陈国与蔡国边境之后,他们再一次有了饿肚子乃至于饿死人的惨状,情况好一些的是离开楚国都城“郢”够远之后,有楚人偷偷进行接济,就是接济的食物仍旧不够吃。
这里还是楚国令尹子西决定放孔丘以及弟子一马为前提,真要严格执行楚君轸的命令,派兵监控就会让想接济的楚人无法靠近孔丘等人。
“如此说来,师孔等人缺衣少粮?”智宵脸色在变得沉重。
即便孔丘以及弟子是当智氏的“自来水”才遭到楚国君臣报复,事情的起因就是跟智氏有关,真要不去管的话,以后谁还敢或愿意给智氏说好话?
另外,智宵已经遭到求助,拒绝一定会冷了在智氏效力的孔门弟子的心。
智宵站起来,不断地来回踱步。
现如今有晋军在郑国境内跟楚军交战,双方再一次进入战争状态,没有使用外交途径的空间,相反极可能让孔丘等人加深困境。
“我可使人予粮,相助师孔往宋。”智宵一番权衡,决定付出一些代价。
智氏在楚国有安置人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情报,必要时则是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刺客去刺杀某人。
之所以帮助孔丘等人会出现代价,一来是那些人暴露就需要回国,再来就是一些事先藏起来的物资被消耗掉了。
仲由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很清楚智宵决定帮忙会付出什么代价。
其它不用说,若是智氏在楚国的布置被楚国君臣洞悉,楚国跟智氏的关系绝对会变得极差,再来就是产生警惕心会影响到智氏未来的谋划。
“此恩不言谢!”仲由再次一拜。
这种恩情确实不是用嘴巴道谢能够报答的。
智宵没有再强调什么,示意仲由可以走了。
“很相当长一段时间阶段里,师徒关系确实是比父子关系更加亲密。”
“我掌握着很多很杂的知识,不传下去就太可惜了。”
“只是……,我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教书育人啊!”
“或许可以效仿孔丘,更重视地培养不多数的人,再让他们代为教学?”
智宵决定了,真的有要搞一个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