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新的提议
智宵对保存卿位以及裁撤卿位是一种比较矛盾的心态。
首先,由他人去担任卿位的话,智宵并不想智氏再获得一个卿位。
可是,一旦换成智宵可以就任下军将一职,考虑到智申不可靠的关系,再加上智宵也希望掌握国家层面的权柄,变成智宵有些心动了。
只不过,一门两卿位这种事情,家族内部团结自然是能够成为助力,一旦家族内部矛盾多且大则会分成分裂的诱因。
到了现在,智跞成为裁撤卿位的一方,导致智宵不能表达相左的意见,只能安静地听着。
有那么一个问题,赵鞅之前提议智申和韩固上位,为的一定是在国战中消耗智氏和韩氏,目下却推举智宵担任下军将,是不是想要推动智氏分裂呢?
毕竟,智宵与智申不亲是一个有心人都能察觉到事实。
他们只是无法确认一点,比如说是不是智氏布下的一个局罢了。
智跞回首看了一眼,看到的是显得极其平静的智宵,默默点了个头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随后,智跞说道:“卿族只余四家,便保留四个卿位。”
这有点算是废话。
旧有的卿位家族一直在阻止新的卿位家族出现,这一项默契已经保持两百年以上的时间,要不然曾经的祁氏下场也不会那么惨,甚至牵连了羊舌氏。
只剩下四个卿位家族,谁都不想承担更多的责任,保留卿位谁都可能占了名份光吃亏,不如裁撤掉避免掉进坑里。
关于裁撤掉卿位,韩氏百分百赞成,魏氏觉得无关紧要,只有赵氏的态度一直在变。
赵鞅要开口说话前。
晋君午先出声问道:“中军佐以为如何?”
之前,赵鞅就是想问晋君午,没有想到被抢了个先。
在本意上,赵鞅希望晋君午站出来反驳智跞的提议,还是想让智氏和韩氏掉进坑里,魏氏主动入坑也行。
所以,赵鞅开始阐述晋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外部诸侯已经不再那么畏惧晋国,未来晋国必将会有恶劣的外部环境,保持三个军团编制极有必要。
“固,臣以为非但不可裁撤卿位,为保国祚无恙,霸权可得彰显,乃至有需恢复新军将、新军佐卿位必要。”赵鞅话讲得很大声。
刹那间,大殿内开始出现窃窃私语。
四个满编军团的话,等于晋国就能够拉出十五万的军队,保家卫国方面绝对绰绰有余,对外有动作也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够单独扛住。
那可是十五万正规军,不是临时拉出来凑数的农夫!
别看晋国现在只剩下四个卿位家族,消失的范氏、中行氏大批“士”、“徒”、“羡”其实就是被智氏、魏氏、赵氏、韩氏给获得了。
也就是说,内战打得很凶没有错,死亡人数却没有那么多,最多的是战败被俘的双方将士。
因为是内战的关系,并且不是精神信仰上的矛盾,纯粹就是地盘和利益之争,压根就不存在必须从肉体到精神都要消灭的必要。因此只要战败一方认清现实,还是能够为胜利方可用的。
同时,晋国的内战没有大肆对非战斗人员进行杀戮,主要还是以收为己用为主。
在这种情况之下,晋国的内战固然出现了伤亡,受到最大损耗的是生产设施以及经济损失,人力却是大多被保存了下来。
以智氏、魏氏在内战中获利最大,单独一个家族完全有那个能力拉出两个满编军团。
只不过,碍于范氏、中行氏旧人没有完全归心的关系,战斗力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赵氏这一边,他们现在也有能力拉出一个满编军团,面临的麻烦则是兵源中有大量的农夫与奴隶。
韩氏这边肯定有能力拉出一个以上的满编军团,并且会显得更加纯粹一些,要命的是韩氏的战斗力历来不强。
那么就是晋国的战斗人员还足够,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出现战斗力下降的趋势。
面对赵鞅坚持要保留下军这个编制,并且想要恢复新军的编制,不止晋君午听了呆住,其余人也是听得一愣一愣的。
赵鞅趁着众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继续大声说道:“下军将智宵,新军佐韩庚;新军将魏驹,新军佐赵毋恤。臣便是如此提议。”
那公族呢?又一点好处都没有!
晋君午听了脸色变得很臭,想要开口拒绝,想到了什么将拒绝的话憋回去。
看一看赵鞅的提议是什么。
保留下军编制,恢复新军的编制,担任军将以及军佐的人都是现存四个卿位家族的小辈。
这个提议看上去很公平,尤其是让各个家主产生了期盼。
什么期盼?他们的后辈都能提前进入国家核心,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好事。
再则,四个卿位家族是一块入坑,有什么不良后续的话,怎么都能依样画葫芦立刻采取反制措施。
晋君午实在忍不住,说道:“智氏世子乃是智申,非是智宵。智宵担任下军将,将智申置于何地?”
刚才智宵在宫城大杀特杀,这一点晋君午可不会那么快忘记。
先不管宫城内是不是有埋伏,智宵以臣子的身份在宫城内部大杀特杀,以晋君午的角度来看就是不对,并且是在践踏君权。
那么,君要杀臣,臣就必须引颈就死了?也不对,当前并没有“君要臣死臣不得死”这一套说法。
应该有的流程是他们进入殿内,埋伏的人冲出来,再进行反击。这样的流程之下,不过是事败,不算是明晃晃地践踏君权。
最近几年,智申大多时间并不在“新田”这边,并且因为智宵的表现,导致智申的存在感确实极低。
晋君午讲那一句话,其实就是智氏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在挑拨几个卿位家族的关系,尤其是赵氏与智氏的关系。
如果是以才能和功劳的话,智宵确实有资格,魏驹、韩庚也一再跟智宵蹭了不少军功,倒是赵毋恤至今身无寸功。
不以才能和功劳,玩一手分糕饼,完全是拿智申当死人了。
晋君午的目光一直在非卿位家族的家主身上来回扫视,感到失望的是没有人敢跳出来质疑或争取。
公族早就烂了。
非公族、卿位家族的其余贵族,敢明面反抗的人也都先后入土。
到底是裁撤掉下军,还是保留下军,又或是保留下军再恢复新军,看就看四位卿大夫能不能谈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