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智宵的威望
霸主除了能够向各个诸侯国收取进贡之外,还能要求列国出兵助战。
在过去的历史中,晋国每每与楚国约战,一定会带上一大帮小弟南下。
只是,晋国其实并没有多么仰仗或是看重列国的军队,更多是为了增加声势。
在晋军与楚军的交战中,离开是晋军冲锋在前和撤退在后,晋国一帮小弟的作战对象不是楚军,乃是楚国的那些附庸国军队。
这叫什么?大哥打大哥,小弟打小弟。
“卫国无有疑问,宋国可能出兵?”魏驹指的是郑国之前一直欺负宋国,宋国君臣肯定不甘心帮助郑国。
智宵将宰予召唤过来,吩咐道:“子我,你往‘商丘’一行,言告宋君派来一‘军’助战。”
子我就是宰予的字。
宰予恭敬领命,见智宵没有其它吩咐,原地倒退了几步才转身离去。
智宵看到魏驹一直盯着自己看,解释道:“有一句曰‘唇亡齿寒’。郑国若亡,宋国亦在楚军兵锋之下,安能无动于衷?”
再则说了,智宵会让郑国将占领的几座城邑归还宋国当作酬劳,想来面临危机的郑国不会拒绝。
至于说后面郑国和宋国要不要接着打?关智宵什么事呢。
要求郑国归还宋国城邑的事情,智宵没有告知宰予,只是以宰予的聪明才智应该会懂?
这种事情不明着说,主要是能在郑国和宋国一块捞人情,并且成与不成两边都不会因此恨上智宵。
卫国那边?他们现在对智氏有什么要求都会尽力满足,别说出兵帮助郑国可以让卫国也获得一些好处了。
智宵会要求宋国和卫国各自出动一个“军”的兵力。
两国的一个“军”跟晋国的“军”不一样,晋国一个“军”是包含战车组在内三万七千五百名士兵,列国的一个“军”则是包含战车组在内一万两千五百名士兵。
那么,宋国和卫国前来的军队数量就是两万五千,智氏、魏氏和韩氏会各自调动一个“师”,再加上智宵、魏驹之前就分别带了两个“旅”和韩庚带了一个“旅”在身边,合起来的军力便是五万五千。
“我需知晓郑国现存兵力几何。”智宵找到罕达,很直接地问道。
罕达没有犹豫,答道:“仍有两‘军’、三‘师’之兵。”
那就是郑国现在能够参战的兵力为三万两千五百。
这样的话,智宵能够指挥的士兵总数为八万七千五百,其中包括超过两千七百乘战车。
罕达非常高兴,他知道智宵问郑国的可用兵力,等于答应会帮忙抵挡楚军了。
智宵说道:“我已遣人前往‘帝丘’、‘商丘’邀请卫、宋两国前来助战,贵国亦需派人前往。如何答谢,宵不做干涉。”
郑国正在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他们怕的是没有援军,有诸侯国愿意前来支援,正是最愿意付出大代价的时刻。
罕达本不用对智宵说,还是说道:“寡君必定归还宋国城池,亦出重礼答谢卫公。”
没有提到怎么答谢晋国,只是连宋国和卫国都愿意付出重礼,贡献给晋国的礼物怎么可能轻了呢?
后面,罕达对智宵引荐向戎和驷弘这两位将领,当着智宵的面,要求向戎和驷弘必须服从智宵的命令。
向氏并不是郑国公族,以他们的实力是作为郑国非公族最强的那个家族,也是少有不被郑国公族强力打压的唯一那个非公族、
驷氏是郑国的公族,同时驷弘是矮个里拔高的那一位,算起来是郑国公族中少有能打的人了。
向戎和驷弘知道郑国现在的状况,朝智宵行礼,恭敬说道:“愿从世孙之命!”
稍后,罕达又送来了名册与库存文牍,必须还有一系列郑军与楚军交战的战报,摆出来的态度就是将智宵当成了救命稻草。
智宵欲言又止了一下下,还是说道:“正卿不忘奔告魏驹、韩庚二人。”
罕达一拍自己的额头,很是感激对智宵行礼说道:“世孙以诚待我(郑国)啊!”
这一波出兵救援郑国的家族,包括了魏氏和韩氏。
郑国君臣是对智宵足够尊敬了,可是好像有点遗落了魏氏和韩氏。这可不行,不但显得郑国非常无礼,惹怒魏氏和韩氏可能会在后面出事。
智宵提醒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郑国得罪魏氏与韩氏,还显得非常大度,获得了郑国君臣极高的评价。
地点在郑国宫城之内。
目前被楚国侵略的是郑国,一定会让郑国君臣一直会议不断。
在将一系列情况都处理通常之后,其他人离去,罕达却留了下来。
“君上,智宵实为可信之人。”罕达对郑君胜说道。
郑君胜听懂了,不断点头,严肃说道:“寡人知晓。”
那句话其实不是什么信不信任的问题,在于能不能扛事。
光是能够信任,可是无法处理危机,再来就是求不来援军,有个什么用嘛!
现在,郑国君臣看到智宵成功说服魏氏、韩氏出兵,看来智宵在魏驹和韩庚面前也很有威望。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晋国再次发生权力更替,哪怕是赵鞅上位之后,智氏依旧会在晋国掌握大权。
再轮到赵鞅故去,智宵在那一段期间声望不降,接替赵鞅成为晋国元戎的人必定就是智宵。
这样的话,郑国有必要跟智宵提前处好关系,也许这一次获得智宵的帮助就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郑君胜笑呵呵地说道:“若寡人所有,卿自可支用,务必使智宵满意。”
约是十天之后。
来自卫国的好消息先传到“新郑”这边,卫国已经答应出兵,军队数量恰好就是一个军团。
隔天。
宋国那边的好消息也传了过来,一样答应出兵,并且一来就是两个军团。
那么,宋国就是在智宵要求的数量上多了一倍!
郑国君臣很清楚宋国并不待见自己,一方便是给智宵面子,再来恐怕是为了被占的城邑。
不管宋国是为了什么,郑国君臣再一次看到了智宵的号召力,更加坚定想要讨好智宵了。
“尚未加冠便有如此号召力,如何能不亲近(讨好)呢?”郑君胜得知援军很快会抵达,心情放松又愉悦,对着群臣讲了那么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