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到春秋当暴君 > 第133章 态势越加扑朔迷离

第133章 态势越加扑朔迷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智宵路过“共”地和“雍”地的时候,看到了遍处正在爆发的交战,派人前往询问也知道自家占领的区域同样出现那般境况。

    为什么会突然动静那么大,广阔区域厮杀不休?这是范吉射和中行寅从鲜虞那边去到“沫”的一种效应。

    之前,范氏之主和中行氏之主逃往鲜虞寻求庇护,同时也失去了跟各处封地的联系。无法得到指令的各地邑宰或其他官员,他们难以形成协同合作,自然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等待能够接收到来自上面的命令,各地统属于范氏或中行氏的贵族或官员,他们不止会被激发抵抗热情,更多的是习惯性地听从来自上峰的命令。

    智宵在智氏的部队对某地实施占领之后有给予合理意见,及早地控制了有头有脸的人物,占领区内还是爆发了反抗,只不过相比魏氏的占领区交战烈度小了许多。

    “这种乱象会一直持续到范氏和中行氏在晋国彻底除名,不出意外总历时超过八年,没有那么快消停下来。”

    “智氏无法保住中行氏。如果智氏硬要保住中行氏,只会连智氏一块陷进去。”

    “倒是能够利用同宗的关系,更好的安抚中行氏的族人和所属大夫、‘士’、‘徒’,减少他们的反抗情绪。”

    智宵已经抵达“孟门”这座关隘,停下来进行休整,同时也是等待程朔将从“原”、“雍”征召的部队带过来。

    当前“孟门”的主官正是智宵之前任命的仲由(子路)。

    战败被俘之后被吸纳为家臣,随后又获得了一个关隘的主官位置,仲由可以说一点也没有被亏待,乃至于是得到了在鲁国从未获得的关键职位。

    仲由向智宵进行汇报,范氏和中行氏曾经试图夺回“孟门”的控制权,甚至赵氏和魏氏都尝试兵不血刃地控制“孟门”这座关隘。

    无论是范氏和中行氏采取进攻手段,还是赵氏和魏氏前来蒙骗,一致遭到了仲由明确的拒绝。

    范氏和中行氏想夺回“孟门”属于理所当然,因为智氏本身就是从范氏那边攻打“孟门”并实施占领。

    没有正式开战的赵氏和魏氏也想获得“孟门”的控制权,那是只要“孟门”在手也就等于控制住了晋国南部到中部的最便捷交通路线。

    战时掌握便捷交通路段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吧?

    听完仲由汇报的智宵脸色变得无比阴沉。

    那近乎是赵氏和魏氏联合要跟智氏翻脸的所作所为,一旦让他们得逞的话,要么智氏忍气吞声延后交战的爆发,不然就是立即撕破了脸进行交战。

    “祖父的病到底多重?”智宵担心的是这个,也在为智氏的未来感到担忧。

    如果不是智跞病重到无法理事,赵鞅和魏侈肯定会有更多的忌惮,不至于敢做出尝试夺取“孟门”的行动。

    赵氏和魏氏尝试夺取“孟门”的行动失败,只是没有再尝试使用武力夺取,不好说是“孟门”难以攻打,还是赵氏和魏氏有其它的顾虑了。

    待在“孟门”的智宵并不是只光在等候援军的到来,他派程集乔装打扮之后前往“沫”求见范吉射和中行寅,商谈一些可能的合作倾向。

    这是很明显的事情,赵氏、魏氏、韩氏和公族极可能对智氏下手,智氏很难独自对抗那些家族,只能寻找合作的对象。

    尽管范氏和中行氏屡战屡败,可是还拥有大半封地的范氏和中行氏仍旧保存着一定的实力,哪怕仅仅为智氏有效牵制一些敌军也是一种作用的体现。

    智宵对范吉射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很清楚范吉射哪怕愿意合作也会争夺主导权,范氏很难听从智氏的指示行动。

    有得选没人会想跟这种对象合作,问题是智氏能选的盟友实在太少,也许明知道跟范氏合作麻烦不小,还是只能极尽地废物利用。

    倒不是说范氏废物,纯粹是作为家族的范吉射太过废物,不那么废物也不会让原本由排行第一家族和第二家族的联合,打一个老三,给打成那般的结果。

    那叫什么?一将无能害死三军呗!还能是什么。

    “听闻世孙在‘濮阳’得见我师?”仲由来到智宵的身侧,轻声问道。

    智宵站在城墙之上吹冷风,眺望着远方,闻言应道:“师孔在卫作客,得南子礼遇,多次应邀前往与公子讲《书》。在卫国君臣设宴之时,诅咒卫国灭国遭到驱逐。”

    仲由本来就是问一问,得到那样的回答整个人都愣住了。

    孔丘要到很久的以后才被封圣,于当代来讲其实啥都不是。

    不止一个诸侯对孔丘做出评价,大意上就是孔丘文不能治国,武无法安邦,理想很美好却是显得太过理想化,根本不适应于当代的需要,无论哪个时代都不可能出现那种理想国。

    孔丘好歹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很好地治理了“曲阜”一座城池,怎么能说文不能治国呢?一切只因为孔丘提出并干了“堕三都”的影响太大太坏,期间不止是孔丘被三桓利用,并且“堕三都”之后直接让鲁国失去抵御齐国入侵的屏障。

    在武无法安邦的说法中,孔丘还真没有参与过任何一场鲁国对外战争,在军事上肯定也就没有相关成就了。

    仲由惊讶的不是孔丘被驱逐。

    他们不止一次数千人在列国晃悠,国小民寡的诸侯只能尽力礼遇,免得被这么一支武装团伙暴起,着实是扛不住的。

    面对大一些的国家,谁愿意自己国内有那么一支武装团伙在游荡,要么是孔丘自己减少随行弟子数量,不然就是进行驱逐。

    所以,孔丘遭到驱逐的次数有点多,很难让仲由意外得起来。

    仲由之所以愣住的原因太现实,一直在强调“克己复礼为仁”的孔夫子,怎么能够当着一国君臣的面诅咒亡国啊?

    “果、果真……?”仲由倒不是认为智宵在欺骗,纯粹觉得不可思议,另外就是纳闷孔夫子为什么要接受南子的款待。

    南子是谁?她是宋国的公主,还是卫国的国夫人,并且名声方面极差。

    孔丘是谁?他在诸侯与世人的眼中是那样的人,在一众弟子眼中又是另外的一种人。

    在一众弟子眼里,孔丘是一个很高尚的人,并且众弟子也真的认同孔丘的思想。

    恰恰是因为有那种崇敬,仲由才无法接受孔丘接受南子的款待,与之相比诅咒卫国灭亡倒是不算什么了。

    智宵没有心情谈论什么孔丘,有个人敢在这种时候过来闲谈,随意聊上几句罢了。

    什么时候?就是智氏正在面临危机,谁都能看得出智宵心情不好,很有眼色没事不做打扰,偏偏不知道那样只会让智宵心情更压抑。

    仲由来聊几句挺好,起码可以让智宵的注意力被转移。

    “我闻有孔门弟子向楚君极力推荐师孔,子西亦有意召见师孔,想来师孔愿往楚国?”智宵说道。

    现任的楚国之君叫熊轸。

    楚国当前的令尹叫熊审,他的“号”称为子西。

    仲由听了略略迟疑地说道:“子西与楚君……矛盾颇多?”

    要不怎么说有众多师兄弟就是好呢?那种消息哪怕是列国诸侯都不一定知道,偏偏仲由就从一些楚国出身的师兄弟那里听说到了。

    楚君轸与担任令尹的子西关系确实不怎么样,原因是子西一直想迎回白公胜。

    白公胜是谁?他是楚君轸的侄子,父亲就是被迫出奔的楚国太子建。

    等于说,楚国君位本来该由太子建继承,现任的楚君轸是抢了君位。

    那么楚君轸会怎么看待白公胜归国的这一件事?哪怕不担心白公胜夺位,看到白公胜这位侄儿心里多少会有些别扭吧?

    因为子西一直想迎回白公胜,直接让楚君轸对子西很有意见,君臣之间的关系不说变得很恶劣,交心是真的交不起来。

    话说也是那样,楚君轸没有想方设法想干掉白公胜以绝后患已经显得很是理智,偏偏子西三天两头闹一出想迎回白公胜的动静出来,某种程度上是在逼迫楚君轸干点什么呀。

    子西为什么想迎回白公胜?因为白公胜很有军事才能,并且竟然投奔到死敌吴国那边去了。

    完全是子西看重白公胜的军事才能,不想让吴国拿白公胜来做文章,说起来也是出于公心。

    仲由又说道:“子路听闻公孙胜已有心归国。”

    这个消息智宵倒是不知道,他知道的是白公胜真的被子西邀请回国,还被封为巢邑大夫,后来发动叛乱杀死子西和子期,囚禁楚惠王,自立为楚王。不久叶公率军勤王,与楚国国内的人共同攻打白公胜。白公胜兵败,自缢而死,楚惠王恢复王位。

    本来智宵可以因为预知很多历史事件,在掌权之后干很多便宜行事的操作,只是当前晋国内部的情况变得很诡异,不知道该是往什么方向发展了。

    仲由见智宵没有谈兴,下去好好消化孔丘被南子接待又被卫国驱逐,后来更是遭到曹国驱逐,现如今下落不明的事情。

    智宵则是在“孟门”等了将近一个月,终于等回程朔带着万余部队过来会合。

    万余士兵是程朔在“雍”和“原”能征召的最多兵力,原因是当地原本属于范氏,愿意合作的贵族、“士”、“徒”不多,再来就是需要在当地留下足够的卫戍部队。

    在援军抵达之后,智宵又在“孟门”逗留了五天,主要是将征召过来的人编队,给那些征召来过来的人举行效忠仪式。

    这种效忠仪式就是所谓的分封,由智宵亲自承认他们本来拥有的财产归属权,保证会一视同仁进行对待。而他们这是为智宵献上忠心。

    类似的事情本来应该由智氏家主来做,奈何当前的情况比较特殊,智宵本身也有心增加自己的封臣,避免智跞有个三长两短在智申那边闹出什么幺蛾子。

    智宵也有考虑过做那些事情会引来智申的强势反击,只是相比智申可能的反击,两父子的关系本来就那样,肯定是手中拥有更多的实力来得更实在。

    在从“孟门”出发之后,智宵统率部队先往“潞氏”进行一定数量上的换装,再次带上两万余的私军,随后才正式向“新田”进发。

    相比晋国南部的混乱不断,中部倒是显得非常平静。

    他们耗时将近二十天,抵达“故绛”时遭遇到了赵鞅的使者。

    来人是姑布子卿,面见智宵时一点不拖泥带水,径直说道:“君上有令,不可率军前往都城!”

    智宵统率的私军数量三万多,不到晋国一个“军”的规模,只是在数量上依旧显得很多。

    在刚刚入营期间,姑布子卿很用心观察智氏的私军,能看出智宵麾下不说多么精锐,起码不是拉农夫凑数,并且在武备上很充足。

    这么一支军队去“新田”会发生什么事?哪怕智氏不敢攻打“新田”,仍旧会对一些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

    智宵直接伸手:“君令何在?”

    姑布子卿错愕了一下,随后从怀中掏出一直令牌。

    智宵近乎于夺似得抢过令牌,随意看了几眼,说道:“此令牌真假难辨,再则并无君上手书,你如何证明非是假传君命?”

    姑布子卿还真的没有晋君午的手书,令牌却是真的。

    有令牌而没有手书,主要是赵鞅想让姑布子卿有便宜行事的权利。

    姑布子卿不做纠缠,问道:“足下抗命便是乱臣贼子,应当谨慎。”

    智宵一点不示弱,先命令帐内武士将姑布子卿以及来人一并控制住,才给予说法:“如今国中战乱不休,随行将士不过保护宵安全,方抵‘故绛’便有人前来假传君命,是否乱臣贼子需往都城确认。”

    讲实话就是姑布子卿惊了,完全没有想到智宵会那么果决,尤其还看不出一点的顾忌。

    智宵心里其实挺乱的。

    且不管姑布子卿是谁授意过来,敢明晃晃出现并进行阻止,显然是“新田”发生了一些智宵不知道的事情。

    “大军拔营,日夜兼程赶往都城!”智宵下达了新的命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