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新政发布
第二天一早,谢长惟还是带着林一一和陆有为乔装打扮去了码头,害怕两个孩子跟着会有突发的危险,就让他们自己待着自己捡来的几个侍卫在府里玩。
那码头叫南运码头,现在被曹家强占,官府几次下通牒让他们撤离,他们都有恃无恐,既不交银子也不让地。现在码头上只有曹家的货物来来回回的搬运,再没有其他的人家。
不过看这个地方的大小,林一一也觉得确实没有地方容下其他人家了,几十平米的码头能做什么呢?
“这么多年,曹家这样霸占码头,也没有人发出抗议吗?官府的威信不管用?”谢长惟盯着一个因为搬东西搬得慢了,被鞭打的百姓,握紧了拳头。
陆有为面色为难,思索了一会才决定开口:“回禀王爷,卑职是去年元月才接任南阳郡守一职的,这些日子公务繁杂,无暇顾及码头一事;昨日卑职回去查阅过往资料才发现,这上两人郡守都是曹家所出,上任郡守牵扯到前两年的童试舞弊案,才被罢免。
这么多年,曹家盘踞南阳,上下官员大多与其有利益勾结,直到去年卑职进京述职,向您汇报,回来后严打了一些为曹家撑腰的官员,这才勉强将府城内部分官员换掉。
这码头虽不大,但是却是曹家最重要的布匹和粮食生意的中转站,因此曹家不可能因为官府的一纸官文就放弃这个地方。衙役也好、百姓也罢,在这里丢了性命的不在少数,只是他们给了钱安抚受害者家里人,人家不上报,我们没法查,一直拿曹家没办法。”
林一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山高水远的,确实皇上管不到,又有官员护着,曹家发展成地头蛇也不奇怪。
只是谢长惟和林一一哪是吃素的呢?一个是除了皇上以外最有权势的王爷,一个是在一年间将乾京商业发展变了个天的王妃,他们想做什么,一个曹家哪拦得住?
“计划照常,整个山南道减免赋税的布告先发下去,三日后在南阳郡发布整顿码头的告示,若是曹家反抗,格杀勿论。”
这下连当地百姓的发展情况都不看了,这税收说减就减了。
谢长惟气势压人,他看着那个被打的人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只觉得怒气直冲天灵盖,招手让张洽去把人救下,就拉着林一一走了。
林一一倒是毫无察觉,她现在心里只有曹家的布匹生意,她的染布坊半个月前就已经开始生产了,百来个女工半月的生产量在千匹左右,不知道半个月后开业能不能打得曹家措手不及呢?
她伸手扶了一下谢长惟的手臂,发现他手臂的肌肉格外僵直,这是他生气隐忍时会有的习惯。
“怎么不说话?曹家确实很过分,那我们只能比他们更过分,他们伤害百姓、私养打手,这事情捅到乾京也不会有人护着他们,我们有的是法子治他们,不要为了他们气坏了身体。”她从指尖开始,顺着手臂给他按摩,把僵硬的肌肉揉散。
“我本以为这世间最恶之人就是在战场上厮杀时,带走士兵生命的敌国士兵,但没想到,无论是在天子脚下还是在寻常地方,自己人也在残害着百姓,都是大乾的子民,何至于赶尽杀绝呢?”
天塌下来都能够顶得住的谢长惟第一次透露出脆弱的样子,他低垂着眼不看林一一,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她。
“人世间有善也有恶,如此恶人只是少数罢了。我们如今有了权势和地位,就是尽我们的能力去驱散这些恶,如果连我们都对这个世界失望,连我们都不出手,那么这世间又有多少百姓将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呢?”
林一一双手捧着谢长惟的脸,在他的唇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
“别太担心了,这世上还是良善之人多,那些为非作歹的奸贼,总会有人处理他们,不是我们也会是别人的。”
谢长惟叹了一声气,把头埋在她肩膀上,在晃悠的马车上睡去。
林一一倒是眼睛睁得滴溜圆,安慰人的话她倒是说得很顺,心里的火气不比谢长惟少。
居然、居然、居然让自己的夫君气成这样!
她一定要整垮曹家,让曹家后悔,没好好做人!
两人刚回王府,就发现门口有一群人排队送礼,看来都是在南阳郡有头有脸的人家。
林一一让林管家关门谢客,近几日刚到南阳,还未安顿清楚,请各位下次再来。
那些管家也不敢说话,这是在乾京都不用看人眼色的瑞王夫妇啊,难道在南阳郡会迁就自己?还是乖乖听话下次再来吧,惹恼了他们没好果子吃啊。
郡守府里,陆有为也带着自己的幕僚开始讨论减免赋税的事情。
大乾开朝之时一直并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但是世家逐渐做大,土地买卖过剩,导致这两个制度土崩瓦解,因此先皇改革了制度,将户税和田税并在一起,可以交粮食也可以以货币替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让百姓们喘了口气。
从前年开始,朝廷国库渐丰,某些边缘地区赋税已经降低了半成,而山南道一直都是缴纳先皇时期既定的数额。
如今,瑞王是一地藩王,自然有资格调整赋税政策,过去的十五税一,这次降低为三十税一;开垦新田者,上报衙门,免税三年;考取童生者,免税;发明农具者,免税;徭役由每户三十天缩短为每户二十天;名门贵族,取消免税制度,按照寻常税额缴纳。
这个布告得了谢长惟的准许,当天就发了下去,在百姓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少人感叹这瑞王真是心地善良,减免的赋税能让不少家庭吃饱饭,减免徭役能让不少壮劳力身体损伤降低;贵族们虽然有抗议,但也不敢明说,南阳郡的贵族哪还有权势高过瑞王的,为了那么些银两和权贵杠上,也不值当。
至此,整个山南道都沸腾了,人民劳作热情高涨,春耕刚结束,便马不停蹄的开垦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