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春耕大典
因为要去南阳郡,林一一提前做了很多准备,什么自行车行、瓷器店都已经商量好,开年就派人过去筹备。
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发明都已经寄给南阳郡守了,饺子压皮器、曲辕犁、水车、安全帽这些,一点没藏私,能造福百姓的全部都送过去了。
若是林一一知道南阳郡郡守为了把这些东西落实,已经几天几夜没回房,他夫人都已经到了要和离的地步,她会作何感想呢?
不过现在南阳郡的发展确实好了很多,光是靠猪肉脯和牛轧糖这两样就已经让不少人找到了活计,挣的银两也不少。
在府城郊区要建酒厂的消息一出,百姓们就日日等着招工,不管男女老少,翘首以盼瑞王夫妇的到来。
南阳郡百姓焦躁的心情暂且不提,皇上此刻心情极好,若是有飞艇,他真的想上天。
因为河北道官员响应大乾的号召修建水利的时候意外发现了铁矿的存在,这让本就铁器稀缺的大乾又增加了一份实力。
现阶段许多基础设备的建造都需要用到铁铁矿的,发现无疑是推动了大乾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这个好消息的影响下,一贯不喜欢举办各种祭祀大典的皇上在迷迷糊糊当中答应了户部推行的春耕大典。
在二月初,户部选了一个好日子在皇家庄园挑了一块所谓风水极好的田,就等着皇上带领官员们一起参与。
由于是林一一发现了两季水稻,认出了红薯等作物以及它们的属性,就连水车的发明也是在林一一的推动下,来到了皇上的御案之前,皇上强烈要求林一一参与春耕大典。
并非是作为瑞王的王妃参与观摩,而是以林一一个人身份参与活动,并且亲自下田农耕。
这在这个时代,本是只有男性官员才能够做的事情,却在林一一身上破个例。
不过这个时候也没有人会提出异议,毕竟她的这些功绩都是实打实的,什么样的道德立法都大不过让百姓吃饱饭去。
林一一本人要不是被谢长惟口中“第一次由女眷出席参与春耕”所打动,也没有很想亲自下田去插秧。
“敢问娘子今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出门?”谢长惟贱兮兮地走到房间里,瞧见林一一还穿着里衣,没穿和自己色系一样的衣服,有点失望。
林一一用梳着头,瞧见外头还灰蒙蒙的天困意上涌,打了个哈欠道:“就穿靛青色,昨晚不是说好了吗?还是你想换衣服了?”
“不,我不想换,就穿靛青色吧。天气还有些凉,等会出门大麾要记得绑紧。”谢长惟接过她手中的梳子,像对待珍宝似的,轻轻柔柔地梳她的头发。
连翘和半夏就在门口候着,也不敢进来打扰。
就在林一一觉得自己困得快晕厥的时候,就被打扮好,由谢长惟扶着上了马车。她全身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全部依靠在谢长惟身上。
谢长惟瞧着她困觉的样子觉得很是可爱,悄悄在她涂了口脂的嘴上香了一口。
然后,他就顶着别人或是惊奇、或是怪异的眼光走了一路,他还以为是因为两人穿着一样色系的衣服惹得别人羡慕了,心头畅快,走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
直到林一一实在受不了他人调笑的目光,转头一看,才知道这男人偷偷干的好事。
“夫君,你什么时候这么不靠谱了?”她拿起手帕,动作幅度极大地给他擦嘴巴,但意外的,动作很轻。
谢长惟无端地笑了,深邃的眼眸里倒映着她的模样,瞧着她很是可爱,又摸了摸她的头。
林一一拍了拍胸口,试图恐吓心动到快要出逃的心脏。你个没出息的,这是你老公,天天睡在你旁边的,你激动个什么劲!
皇上实在受不了他们这腻腻歪歪的样子,赌气似的,也牵起了皇后的手。
皇后不大适应在光天化日下做这么亲密的举动,想把手抽回去,却被皇上紧紧攥着,这才罢了。
日头逐渐高了,这个时候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不少人脱掉了罩在身上的大麾,准备进田插秧了。
在正式下田之前,礼部还有祭文,林一一就躲在谢长惟背后,偷瞄田里的水。
“一会儿你不必亲自下去,天气寒凉,你也不必沾水,站在我边上,把秧苗递给我即可。”谢长惟见林一一从自己右边臂膀上探出头来,玩心大起,伸出左手把她按了回去。
“我带了水鞋,我要下田的。”林一一两眼眯眯,把抱在怀里的东西递到他手上。
“咳咳嗯-”站在上头的皇上见这两人在此刻还在玩闹,有点牙酸,故意出声,提醒他们两个。
林一一被吓得身子一震,又缩回谢长惟的背后不敢再探出头来。
皇后看了他们俩一眼,发出会心的姨母笑。
“春耕大典正式开始-”礼部尚书的声音传出去老远。
大家该脱靴子的脱靴子,挽裤脚的挽裤脚,已经做好了下田的准备。
林一一也折了折袖子,穿好褐色的水鞋,拿到自己分到的秧苗站在田垄上。
于是在一片干练的男性背影里。突兀的出现了一个身着白衣的女子,脚上还穿着不知道什么材质的鞋子。
只见她没有那世家小姐柔弱的做派,只是低着头认真的插秧,仔仔细细,排列整齐,速度也不比旁边的人慢。
旁人或许还会被泥泞的淤泥粘住,暂停前行的步伐;她倒是一步一步后退十分麻利,偶尔陷到地里去了,谢长惟用手扯一把她的鞋子,把她带起来,她又埋头干活去了。
皇后没有下田,看着林一一动作麻利的样子总觉得不对劲,这弟妹哪里像是官家大小姐的样子,分明是做惯了农活的小农女。
林一一可没空理会他人心中对她的看法,以往只在电视上看过农民伯伯插秧的样子,现在换了她自己,只觉得又疲惫又有趣,还没一会就已经腰酸背痛,只能咬牙坚持了。
都是些不事农桑的皇亲国戚和高官子弟,插秧的速度自然比不上日久劳作的农民,五十余人才插完了一亩水田。
而后皇上又带着这群人象征性地刨了一亩红薯地,种了几棵红薯秧,才回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