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烧炭翁
却说杨钊领回了李白半年的俸禄,保宁坊里欢声一片。
李白是从三品,半年是三十两银子,五十石细米,五十石面,八十石粳米,五匹帛,还有酒、盐、醋、酱、羊肉、木炭等物。
“阿嫂,今晚上,我就想吃羊肉!”碧环说。
“依你!如今咱布也有了,银子也有了。阿嫂也该给你们姐妹,做身新衣裳了。”裴柔笑着说。
“有了银子,我也安心了。这几天,我要出去转转。早把谪仙人的九百亩封地领回来,这才能保着咱吃穿不愁。”杨钊说。
裴柔、凤环、碧环连忙应诺。
杨钊送李白上朝,顺便说了出去转转,看看封地的事情。李白应诺。
杨钊牵马出来,沿朱雀门大街,出明德门,奔终南山而来。
走出长安城,杨钊顿感天高地阔,连风儿都带着甜甜的味道。他信马由缰,向终南山而来。
终南山上,有玉真别馆,那是无数有志入仕者的圣地。他真的很想去看看。可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终南山太高了,不是他这种人攀登的。
来到山脚下,见有一条峡谷,有马车的痕迹,显然是条通途。便策马走了进去。
山谷里,树木郁葱,野花盛开;蜂飞蝶舞,景色迷人。他的心醉了,真的不想回长安了。就在山坡上,搭建两间草庐。喝山泉水,吃野果山菜,练剑修道,人生复有何求?
一阵滚滚的雷声传来,瓢泼大雨接踵而至。他抬头望去,乌云尚在东南天际,自己头顶依然天空蔚蓝、阳光灿烂,怎么大雨就落下来了?他仰天大笑。
“客官,到前面避避雨吧!我家就在前面!”
杨钊正准备回家,一个男子的声音传来。杨钊举目望去,男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身材高挺,看着杨钊。
“那就多谢了。请带路!”杨钊大声喊。
男子向山里跑去,杨钊策马紧随。走出一箭之地,果见山坡上,有用树枝搭建的凉棚。凉棚里,有老翁、老妪(yu)正在吃茶。领自己来的男子正摘下斗笠,脱下蓑衣。
杨钊下马,走了进来。老翁、老妪忙起身相迎。
“大枝,这位客官是……”老翁看着男子,问。
“在下杨钊,打扰老人家了。”杨钊忙抱拳行礼,说。
“杨郎客气了。老叟秦树,在南山烧炭为生。破家陋室,慢待了杨郎,还请见谅。”秦树也抱拳行礼,说。
“这是何村?”杨钊问。
“这是大板岔,就十几户人家,都是以烧炭为生。”秦树说。
“杨郎,先来窑里,把衣裳换了吧,莫着了凉。”大枝说。
“这个,方便吗?”杨钊不好意思地问。
“我只有粗衣,杨郎莫嫌。”大枝说。
杨钊走进窑洞,换了衣裳。大枝把杨钊的湿衣裳拿出来,冲另一间窑洞喊:“二叶,把杨郎的衣裳烘干了。”
窑洞的草帘推开,一个女子出来。虽一身粗衣,但难掩俏丽之色。接了衣裳,回了窑洞。大枝与杨钊出来。
老妪将板凳让与杨钊;来到窑洞里面,给杨钊拿了茶碗出来。秦树忙给杨钊斟茶。
“这是自家的茶叶,尝尝。”秦树说。
杨钊端起,细细品了一口,清香扑鼻,入口略苦,回味甘甜,不由叹道:“好茶!先苦后甜,满口清香。好茶!”
“听口音,杨郎是剑南人?”秦树问。
“剑南益州人,来长安还不足三月。今日无事,来终南山转转;不想上天给我泼了瓢凉水。看来,在长安,我还要小心啊!”
杨钊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杨郎好风趣!看来是做官之人。”秦树笑着说。
杨钊红了脸,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秦树闻罢,哈哈大笑,说:“杨郎何必气馁,岂不闻: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杨钊大惊,说:“老丈也懂诗?”
“我懂什么诗啊!生在这大唐盛世,顺嘴胡吟而已。看杨郎体格健壮,必是练武之人;文采横溢,风趣幽默,真是难得的儒将。这次进京,三郎封你何职?”秦树问。
“就封了个从三品,没有实职。故而胸中苦闷,骑马出来散心。”杨钊说。
“杨郎莫急,你是大才。三郎一定会重用你的。”秦树说。
杨钊见秦树虽是一个烧炭翁,但谈吐不凡,出口成章;自己再多言语,必露出马脚。可大雨不停,自己也无法离开。于是问:“老丈,烧炭必定辛苦。那一年获利多少?”
“我有四子三女,女儿大叶已经出嫁,儿子大枝明年就要成婚,说起来还是九口人。一年下来,我们能得十两银子。”秦树笑着说。
“这么少?”杨钊吃惊地问。
“不少了。如今一斗米才五文钱,盐更是不值钱。衣食丰足,太平盛世啊!”秦树满足地说。
“那这炭是论筐卖还是论盆卖?”杨钊问。
秦树大笑,说:“一筐两文钱。”
这时,一阵炖鸡的香味飘来,杨钊惊诧地看着秦树。
“贵客来了,我没有好的招待,只能炖只鸡了。望杨郎莫嫌。”秦树说。
“人不留客天留客,我也就不客气了。你一年能烧多少炭?”杨钊再问。
“若再开两个窑洞,一年能烧二十两银子的炭。”秦树说。
“那送炭的马车可有?”杨钊问。
“送炭没有用马车的,都是牛车。牛车还能帮着耕地、拉庄稼。这一架牛车,少说也得二十两银子,不是我这个家能置办的。”秦树说。
“家中可有剩余的木炭?”杨钊问。
“已经存了不少了。杨郎走时,可带些回去。我烧的木炭,也是很有名的。小的时候,曾跟着阿爷给上官昭容送过炭呢!”秦树自豪地说。
“大枝!”杨钊喊道。
大枝应声从窑洞里出来,问:“杨郎何事?”
“会骑马吗?”杨钊问。
“大唐男儿,自然会的。”大枝说。
“你背上一篓木炭,就送到上官昭容的梅园。他们问,就说杨钊叫送来的,看木炭好不好?他们说好,就把木炭留下,要五十两银子的订金。骑马去吧!”杨钊说。
“这怎么可能?不认不识的,人家敢给我五十两银子?”大枝疑惑地说。
“大枝找不到,杨钊他们能找到的。按我说的,去吧!”杨钊笑着说。
大枝牵着杨钊的马,在满腹狐疑中去了。
“怎么,昭容的园子,有主人了?”秦树问。
杨钊点点头。秦树神色穆然地点点头。
二叶拿着杨钊的衣裳出来,说已经烘干了。杨钊走进窑洞,把衣裳换了。
走出窑洞,老妪已经端鸡上来。三叶拿来酒碗,二枝抱了一坛酒过来。
杨钊和秦树吃起酒来。
“这酒也是我自家酿的,是不是与别家不同?”秦树问。
“感觉更加香醇,更加绵柔。”杨钊说。
秦树哈哈大笑。
两人吃酒正酣,大枝回来,惊诧地看着杨钊。
“怎么,木炭没有送下?”杨钊问。
“留下了。”大枝说。
“那是没给订金?”杨钊问。
“给了。”大枝说。
“那你发什么呆?”杨钊笑着说。
“给了一百两,说再给保宁坊订五十两的。我说五十两银子,两个坊就够了。他们说不够,硬订一百两银子的。”大枝说。
杨钊听罢,哈哈大笑。他没有怀疑过天宝,也没有怀疑过公孙大娘,他怀疑玄风等人不肯给自己面子。如今,她们给足了自己脸面,心花怒放,得意不已。
“杨郎,一百两银子,我们真的烧不了这么多木炭。”秦树说。
“我教你一个办法。大枝,你不用烧炭了,你挑烧炭好的人家,去预订他们的炭。我们不懂炭;你是行家,他们不敢糊弄你。你把好的木炭送到就是了,他们怎管谁烧的?”杨钊说。
秦树、大枝听罢,哈哈大笑。
“杨郎,你不仅文武全才,经济之道,也是内行啊!”秦树夸赞说。
“好好干吧!明年,我再给你联系几家。都是先付订金的。”杨钊说。
秦树一家人忙向杨钊感谢。有生以来,杨钊初次尝到了被人尊敬的滋味。
雨过天晴,杨钊告辞。秦家早在杨钊的马背上,褡了两个篓筐;里面有两坛酒、两只鸡、还有茶叶、山菇之类的东西。杨钊忙说感谢,策马向长安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