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皇太极
努尔哈赤自从宁远战败后,便一病不起,不知道是不是遭到了炮弹的袭击留下的后遗症。这是自打仗以来,第一次遭受惨败,精神上受到了莫大的打击。
失败的努尔哈赤郁闷了几个月后,不幸撒手人寰。随后,儿子皇太极顺利继承了他的汗位。
皇太极的聪明才智一点也不亚于父亲努尔哈赤,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后,他在举办完父亲的丧事后,正巧又赶上国内闹灾荒,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攻打锦州。其实皇太极也不想这么快挑起战端,实在是形势所迫。
如今的辽东在袁崇焕的带领下,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勃勃,关锦防线的防御体系重新打开,城防更加坚固,将士们士气高昂。
对于皇太极的打算,袁崇焕也心知肚明。他架起了大炮,备齐了炮弹,等待金军过来抢粮食。
袁崇焕自宁远大捷后,名声大噪,升官发财不在话下,权利也越来越大,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在军营也树立了威信,众属下无不心悦诚服。
五月份的天气逐渐变热,路上依稀看到行人穿着清凉。皇太极率领六万金兵一路抵达锦州,将城下围的水泄不通。
城内守将赵率教不慌不忙地跟皇太极打起太极,他自知兵力不足,尽量拖延时间等待援兵。可不巧的是,袁崇焕派来的救兵遇到了阻碍。
当满桂带着一万多精兵良将火速增援,不料半路上遇到莽古尔泰的部队,两军不期而遇,战火一触即发。满桂好不容易杀出重围,不敢恋战,只好带着部队原路返回。
赵率教迟迟没有等到援兵,眼看金军就要攻城了,他依然镇定自若,只见他点燃大炮对准金兵主力一阵狂轰,同时还不忘向城下发射火箭,将冒着生命危险,好不容易才来到城下的金军一通乱射。
不一会,城下突然安静下来,原来是金军停止了进攻。
皇太极自知,如果继续强攻伤亡会更大,所以他决定换一个目标-宁远,他要越过锦州,直达宁远。
皇太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自己面前是一条严密的防线,锦州只是一个点。要想彻底攻破这条防线,必须找到那个关键点,只要攻破宁远,就可以切断宁远与关内的联系,那么,明军在辽东将直接瘫痪,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一年前,他的父亲在这里狠狠地摔了一跤,至今记忆犹新。今天他要在这里重新站起来,洗刷过去的耻辱。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到达宁远城的时候,看见明军整齐地站在城外,还有一部分士兵守在城头,架好了大炮。
皇太极被这个阵势彻底搞乱了,于是,他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先观望一下再说。看了半天,他才恍然大悟,这明摆着是挑衅,他立即火冒三丈,不禁发出一声怒吼!
去年父亲没有攻下宁远,现在自己也没能拿下锦州,如今敌军在城外布阵,如果再攻不下来,军心涣散,国威荡然无存。
皇太极认为,不打太没有面子。但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不能打。
这些人就是三大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这三人都坚决反对。场面一度陷入尴尬,皇太极让他们先回去,让自己好好想想。
这三人回去没多久,就听见了号角声吹响。皇太极还是顾及兄弟之间的情分,没有当面驳回他们的面子,等到他们走了之后才动手。
三位贝勒顾全大局,既然事已至此,只能跟着冲阵杀敌。
当他们来到城下,才发现明军敢来单干,是有资本的。
皇太极和袁崇焕都是沙场老将,对揣摩对方的心思很有一套,就不一一列举。
在一阵阵大炮的轰炸声中,满桂率领骑兵,向前赴后继的金军发起了猛攻。
当金军如蚂蚁般蜂拥而至时,满桂知道胜利的时刻到来了。
其实这场战役的结局已见分晓,明军铁骑疯狂地冲向金军的骑兵队,肆意挥刀砍杀,杀伤力巨大。金军始料不及,导致无数人被击杀。
同时,城墙上面的大炮时不时发出怒吼的声音,不断地瞄准城墙下面的金军,只听见城墙下面的惨叫声不绝于耳。好像在告诉金军,你们的战斗已经失败。
皇太极没有感到沮丧,战场上刀剑无眼,难免会死人。接着,他又向城内发出了更大的攻击。
当金军垂死挣扎,凭着顽强的意志来到城下时,却看到了眼前有一条无法逾越的深沟。挖这条沟的是袁崇焕的车营,专门用来阻挡金军的骑兵冲击组建的,由步兵和战车组成。作战时推出战车,挖掘壕沟,并使用火枪和弓箭反击,攻击不算厉害,但防守是没有问题的。
金军再次感到绝望,毕竟马车不是重武器,打不过去。这时,明军铁骑从背后一通猛打,真是雪上加霜,给了金军致命的一击,最后不得已只能选择放弃,退出了战斗。
皇太极败走,他本以为能一雪前耻,替父亲挽回颜面,拿下眼前这座小城市。然而事与愿违,他同样败兴而归。
皇太极刚继汗位,根基不稳,现在又吃了败仗,脸上挂不住,就这样回去,之后如何服众。走在半路上,他突发奇想,决定攻打锦州。
他选择的攻击地点是锦州南城,金军这次采用大量云梯,准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士兵们一批批地上,又一批批死,到最后还是原地打转,毫无进展。
连续几次惨败,皇太极有点吃不消,再这样下去,他损失惨重,亏本的生意不能再做了。
之后,他下令全军撤退。
宁锦战役,以明军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告终。袁崇焕上书给朝廷,得到了天启皇帝的表彰和犒赏。
人红是非多,袁崇焕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忌惮,平时只要抓住他的小辫子就上书弹劾。久而久之,皇帝没有什么耐心,对他也没有那么上心。
之后,他跟朝廷提出的一切治理辽东的建议,均遭驳回。袁崇焕也不笨,知道自己孤掌难鸣,于是,向朝廷递出了辞呈。
天启皇帝考虑辽东目前局势稳定,而且还有赵率教和满桂等将领坐镇,无后顾之忧,于是,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请求。
没过多久,皇帝病重,经过几个月的抢救,最终没能保住性命,这一年,他才二十三岁。英年早逝,而且膝下无子,皇位最后落到弟弟朱由检的头上。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检正式登基称帝,年号“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