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起死回生
明朝 丽江木府第十四代土司-木懿
任职期限:公元1625年至公元1668年
木增经历少年丧父,中年丧妻,人生早已看淡。眼下朝廷主要忙于收复辽东,那里毕竟是明朝的领土,岂容他人随意践踏。说实在的,辽东的丢失,对大明帝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那些手里有兵,还有野心的人来说,他们都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在云南边境,还有吐蕃和缅甸虎视眈眈,木增深知以云南的兵力足以对付。唯一担心努尔哈赤会派人到边境制造混乱,到时他们之间相互勾结,将会给云南人民带来灾难。
好在这时,辽东总算有了能与努尔哈赤相抗衡的人,阻挡了金兵南下的脚步。木增深感欣慰,终于可以放心把丽江交给儿子木懿。
天启四年(1624年),木增正式将土司之位交到儿子木懿的手上,随后搬迁到玉龙山南芝山的别院静居。以后他将在此处,用毕生精力用在写诗作赋,教育子弟上。
辽东
从天启元年(1621年)至天启五年(1625年)的四年时间里,孙承宗不仅加强了对山海关的巩固,还收复了失地-宁远。这极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孙承宗决定再进一步,夺下另外一个城市-锦州。
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拿下它,相当于在后金的胸口上插了一把刀。但努尔哈赤却不以为然,锦州又小又穷,派兵驻守还要浪费人力物力,干脆不要算了。
孙承宗日思夜想,绞尽脑汁想要得到的锦州,却被努尔哈赤当作垃圾一样地扔掉,白捡的不要白不要。
孙承宗得到锦州后,完成了他一生引以为傲的关锦防线,这条线是由山海关-宁远-锦州组成的一整套防御体系。长度达到四百余里,可以直抵后金区域。这一路均有明军的堡垒和据点,无比坚固。
这就是孙承宗最伟大,也是最有成就的地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修建了很多据点,收复了一部分失地,培养了若干将领,招募了大量士兵,并接受了正规的训练。
现在他手上有一支精锐的部队,有很多优秀的将领,还有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对手努尔哈赤显然不知道这一切,至少不是很清楚。如祖大寿、吴襄、满桂、赵率教、毛文龙以及袁崇焕,这些人对努尔哈赤而言,名不经传 毫无意义。
他不知道这些人的实力如何,所以也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但他却了解孙承宗的实力,知道这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对手,所以在这几年时间,他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偶尔小打小闹一下,无伤大雅。
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中,也是猛将如云,最能征善战的当属八大贝勒。
这八大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最出名的无疑是皇太极和多尔衮,最会打仗的有三人,除皇太极和多尔衮之外,当属代善。
代善为人低调,作战勇猛,每次作战总是身先士卒。不仅如此,他还熟读兵书 深谙兵法,最擅长伏击。因为他很能打,所以努尔哈赤派他去攻打锦州。
当他带着大军来到锦州城下时,才发现这是一个烫手山芋。且不说锦州城墙坚如铁石,而且非常厚,单凭他带着的武器-刀剑和斧头,想要在城墙上凿个洞,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虽说情况不妙,但代善没有气馁,他命令士兵架云梯,用火炮炸开城门,拼命往城里冲。
此时的锦州守将赵率教,面对敌人的横冲直撞,还有代善的紧张不安,他依旧面不改色。对已经冲进城里的金兵,他早已安排好了弓箭手,这些人刚入城就被乱箭射死。还有架着云梯上来的敌人,被他的大炮和白开水给解决了,只听见城下哀嚎不止。
代善眼看形势不利,立即下令停止进攻。他依旧没有死心,准备观察两天看看情况再做决定。
可孙承宗却不给他这个机会,他先派出一小股部队去突袭代善大军,先拖住金兵,然后等大部队前来汇合,一起击杀敌军。
代善成功地击退了这股为数不多的明军,随后他才发现,明朝大军正在陆陆续续朝这边赶来。情况不妙,必须溜之大吉,于是,他下令赶紧撤退。
代善想要来去自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军好不容易遇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能让你轻易脱身。
代善和将士们很快就发现自己被明军重重包围,无处可逃。
明军一上来毫不手软,发疯似的朝对方猛打,金兵伤亡惨重。幸好这次来的都是骑兵,机动性强,在一阵轮番冲击下,竟然冲出一条生路,接着又一口气跑出了数百里,直到遇见了二贝勒阿敏,大家才得以喘息。
这一战明军大获全胜,斩杀金兵上千人,努尔哈赤终于尝到挫败的滋味。
在孙承宗治理辽东的数年里,双方偶尔会产生一些小摩擦,但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作战。
彼此都坚守着敌不动我不动的战略法则。
时间一长,努尔哈赤就顶不住了。他与孙大人不同,孙大人的主要任务是防守,只要敌人不进来抢东西就行。他来辽东只是出差,还有补助和物资领取,时不时还能回去晃悠一下,解解闷。
他就不一样,虽说占了很大一块土地,但什么产业都没有。又没有人给他发工资和物资,不抢怎么办呢?
必须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