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丽江木府 > 第53章 江山易主-永乐大帝登场

第53章 江山易主-永乐大帝登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这是朱棣自靖难的第三年,他又披上了盔甲,带着所有的将士做最后的战斗。他看着身边的将领跟着他常年征战,张玉、谭渊等多位将领永远留在战场上,随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他内心无限惆怅。而自己历经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次,九死一生,何年何月才是尽头,与其无休无止地争夺,不如干脆彻底做个了断。

    成王败寇 在此一举!

    建文四年(1402年)元月,朱棣进行最后一次进攻。他的老对手盛庸、平安等人收到消息后,立即调兵遣将派驻山东,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将城墙修的更加坚固,等待朱棣和他的大军到来。

    由于燕军行动路线隐蔽,他们并不知道朱棣的计划。燕军一路乘风破浪,连续攻下东阿、东平和单县,兵锋直指徐州。

    这时候,盛庸和平安才反应过来,朱棣的目标不再是他们这里,而是直奔京城。二人惊慌之下并不慌乱,直呼不能让朱棣得逞,于是二人快马加鞭追赶朱棣的大军。

    最先追上来的是平安,他率领四万士兵如影随形,紧随其后,速度之快可堪比长跑冠军。他认为,朱棣就算擅长突击,但徐州城防牢固,就算不能打败燕军,至少可以阻拦一段时间,到时再内外夹击,燕军插翅难逃。没想到又让他失望了,朱棣竟然没有进攻徐州。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当朱棣击退徐州城守军之后,这些守军便关闭城门不再出战,打算固守。然朱棣使了一个绝招,直接绕开徐州,图谋宿州。平安又吓出一身冷汗,朱棣果然不简单,目标非常明确,向最终的目的地(京城)进攻。

    朱棣就像一头猛兽,不顾一切地向目标迈进,即使前方是刀山火海,也敢去闯一闯,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敌人太可怕。

    我一定要追上他!

    三月,平安得知朱棣大军已经行驶在宿州的路上,于是,他命令部队昼夜兼行,终于到达宿州淝河。在他看来,朱棣应该是争分夺秒赶往京城,途中定然不会停留。我只要能追上他,离成功就不远了。

    很显然他这次又失算了,当他如同赛跑冠军一样到达终点时,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朱棣给他设的埋伏。朱棣为了拍死这只盯着他紧追不放的苍蝇,已经在此等候两天,现在这只苍蝇已经飞过来了,他立刻拿起手中的拍子(刀剑)往对方身上用力拍打。

    平安部众大气还没有喘过来,又遭遇突击,人困马乏,毫无抵抗力,被燕军轻而易举地拿下。平安反应快,他看出不对劲,策马飞奔,往来的方向逃跑。剩余的残兵到处乱窜。

    朱棣此战打跑了平安,但也影响了行军速度,那些朝廷大军从四面八方追了过来。朱棣明白,盛庸等人是不会让他轻易攻入京城,必须除掉这些尾巴,前路才能畅通无阻。

    五月,朝廷大军和燕军在睢水附近的小河相遇,双方当然不是来谈判的,而是来打仗。两军经过一番激战,难分高低,彼此实力相当,很难分出胜负。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朱棣得知对方粮草不足,正琢磨着这是一个打败敌人的好机会。然而他没有选择从正面发起攻击,他认为那样伤亡太大,还是选择偷袭。

    他首先虚张声势,在河对面布阵,随后将主力连夜转移到三十里外。半夜里,朱棣亲自指挥士兵偷袭,平安居然没有防备,士兵被燕军打成筛子,营地顿时乱作一团。眼看就要一败涂地,这时救援部队徐辉祖(朱棣的大舅子)及时赶到,挽救了处在崩溃边缘的朝廷大军。

    朱棣本以为可以将对方一网打尽,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下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没有消灭敌军,自己却是损兵折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朱棣回到大营后,将领们怨声载道,已经做好了分道扬镳的准备,关键时刻朱能站出来,他以汉高祖刘邦的典故引导大家产生共鸣,最后成功安抚了将士们的情绪。

    朱棣感激地看了看朱能,他也曾动摇过,但现实教会他,你已经没有退路,必须坚持下去。

    成功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徐辉祖刚取得胜利,朝廷下令将他调回京城,负责京城安防。留在小河的只剩下平安和何福,他们二人觉得小河不适合防守,必须换个地方,二人商量后,一致决定退兵至灵壁为据点。

    朱棣收到平安要更换战地的消息后,带士兵出来巡视,老远看到朝廷运输粮饷的队伍。天赐良机,朱棣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悄悄跑到对方的后面,打晕了这些没有拳脚功夫的后勤兵,将车上的粮食全部抢走。

    没有粮食,朝廷大军饭都吃不饱,哪还有心思打仗。平安跟何福商量,决定明天集中兵力突围逃跑。

    朱棣也料到对方来这一手,于是,他将军队埋伏在敌营外。第二天天亮,平安带着将士准备发起突袭,刚出营就遭遇朱棣的伏击。这些士兵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哪是燕军的对手,很快全军覆没。平安等三十多员大将被俘,只有何福跑得快,一个人逃回京城。

    这一战胜负直接决定了双方的命运。朱棣下一站是扬州,那里的守军大将叫王彬,他原本想阻拦一下,结果被手下劝退。朱棣不费一兵一卒,将扬州收入囊中。

    不用看地图也知道,扬州到京城(应天)的距离有多远。

    朱允炆在皇宫里如惊弓之鸟,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削藩行动会造成皇位不保。于是,他立即召集属下商量对策,方孝孺建议建文帝派人向朱棣和谈,结果遭到朱棣的拒绝。事情已经发展到这步田地,除了一决胜负之外,也只能听天由命。

    朱棣回绝了建文帝的和谈后,发起了最后的冲刺,他将兵力部署在浦子口,计划从这里渡江直捣京城。在最后关头,遇到盛庸的顽强抵抗。

    燕军连续奔波征战,身体透支严重,战斗力薄弱,被盛庸的军队击溃。

    盛庸暂时稳住了朱棣大军前进的步伐。

    朱棣也看出属下将士已经到了极限,再打回去会全军覆没。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二儿子朱高煦带兵过来支援,让朱棣刚熄灭的火焰又重新燃烧起来,他非常高兴地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加油!

    朱高煦非常聪明,他知道父亲打下的天下,将来有他一份,他当然要拼命。

    在儿子的协助下,燕军成功攻破盛庸的朝廷大军,然后一鼓作气渡过长江,抵达京城。

    城内的朱允炆没有选择逃跑,他决定坚守皇城。

    朱棣并不笨,他敢于带兵围城,自然有破解之法,他利用两个人顺利进入京城,一个是他的十九弟-谷王朱橞,另一个就是常败将军李景隆。

    这二人奉建文帝之命,守卫京城的金川门。谷王看着侄子朱允炆能力不敌四哥朱棣,迟早都要被挨打。于是,他跟李景隆商量,决定主动打开城门,迎燕军入城。李景隆跟朱棣小时候一起穿开裆裤长大,感情深厚,即使之前二人交过手,但丝毫不影响二人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文帝处境如此危险,他的二十多个叔叔、众多兄弟竟无一人出来帮忙讨伐朱棣。

    因为建文帝在削藩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的个人问题,那时他刚即位不久,在朝中毫无根基,龙椅还没有坐热,就开始对叔叔们下手,而且手法太过狠辣,很难赢得大家的支持。

    最后,在这二人的帮助下,燕军顺利攻入京城,直达皇宫。

    江山易主!

    云南

    周王朱橚得知哥哥靖难成功,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每天翘首以盼,终于等到这一天的到来。

    苦尽甘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