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 第22章 大明三冗两积,积弊甚矣!

第22章 大明三冗两积,积弊甚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22章大明三冗两积,积弊甚矣!

    无论如何,大明朝也只有张居正这一位首辅敢向全天下的巨贾官绅开刀了。

    清丈土地固然有瑕疵,与为大明国库多出来的税银相比,就显得有些不值一提了。

    “张先生觉得我大明朝有何弊?”

    朱翊镠与张居正不知不觉来到了御花园中。

    “大明之弊,吏治有欺民贪污之患,宦官有权柄过重之嫌,边境有卫所不堪一击之危……”张居正直言不讳道。

    权倾朝野的张居正,毫不避讳大明朝的问题,就算谈话的对方是天子。

    “朕以为,如今的大明倒是像北宋。”

    “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

    “陛下何以见得?”

    张居正问道。

    “冗兵之说,天下卫所之兵百万有余,然军屯之地收于边镇将领与地方豪绅,朝廷养百万之军,开销甚大。”

    “冗官之说,国朝至我天启朝,恩荫之官不计其数,举荐科举入仕者更多。”

    朱翊镠继续道。

    “冗费之说,冗官冗兵自然导致冗费。

    但此大明又与宋不同,我大明宗藩何其多也!”

    张居正点了点头,“臣也以为宗藩之事,尾大不掉。

    长此以往,朝廷恐被宗室所累!”

    “嘉靖年间,御史林润曾言: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米四百万石,而各藩之米,竟八百五十三万石。”

    朱翊镠之前看过了十几篇叙述明代宗室的论文,提及此处自然是信手拈来。

    “陛下之才,远胜臣当时矣。”

    连林润之语天子都烂熟于心,张居正不由道。

    “难得听张先生出言拍朕的马屁。”

    朱翊镠笑道,“谁人不知张江陵乃是神童。”

    张居正面色如常,“臣何能及陛下。”

    国家大政,国朝之弊,十四岁的天子信手拈来,这让张居正如何小觑?

    “至于积贫积弱,张先生比朕更清楚。”

    “大明能战之兵,无非就只有戚继光将军的戚家军,还有李成梁将军的辽东铁骑了。”

    “可叹俞老将军殆没,我大明失一定海神针!”

    张居正默然。

    …

    张居正单独入宫奏对数个时辰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整个京城。

    京中的太小官员猜测不断。

    有人说张居正对早朝安排不满与天子争吵一番,双方不欢而散。

    有人说张居正隆恩正盛,天子与其推心置腹,并表示国事尽交付之。

    张居正风言风语皆入耳,但只是晒然一笑。

    又一道旨意从乾清宫出: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能戡平倭乱,不贪寸功,忠诚许国者,有将俞大猷。

    今将星陨落,朕何其悲乎!今追赠俞大猷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襄、右柱国、特进荣禄大夫。

    钦此!”

    …

    坐在次辅值房的张四维有些怅然若失。

    无论是万历皇帝还是天启皇帝临朝,张四维发现自己的生活完全没差。

    本以为新帝登基,自己会被天子倚重,就此指点江山,掌握朝中大权。

    事与愿违,自己还是蹲在次辅的值房里处理着琐事。

    再等等张四维,你一定可以的!

    张四维在心中默默为自己鼓劲儿。

    卧薪尝胆,才可谋得万世。

    …

    辽东城。

    城墙低矮无比,但守军却是似乎没有任何加固的意义。

    因为驻守在此的将领向来以为,最大的防御就是进攻。

    与其加固城墙,不如主动出击尽歼灭强敌。

    与城外的荒凉破败不同,城主府内遍布着的奇石异草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庭院之中,山石与流水交错,小桥与亭廊交汇。

    谁也想不到这等园林风景竟出现在苦寒的辽东。

    如此之景,没有数万两银子是怎么也建造不出来的。

    城主府大堂主座一人,国字脸,有长须,双目炯炯有神。

    身上的杀气令人下意识的畏惧。

    此人正是辽东总兵官、辽东铁骑之主、宁远伯李成梁。

    只比张居正小一岁的李成梁,全然没有老态。

    仅仅就在坐在那里,便是如同一头择人而噬猛虎在侧。

    “启禀大帅,有张相爷信来。”

    身着甲胄的军士匆匆步入大堂。

    李成梁闻言,连忙放下手中的酒樽,接过张居正的信件。

    之前甫一接到张居正言新帝登基的消息,李成梁就急不可耐的上了贺表,并且提出了要进京觐见天子的要求。

    如今张居正再度来信,定然是关乎自己是否觐见天子。

    屏退了左右之后,李成梁才谨慎的拆开了张居正的信。

    “汝契亲启:”

    “……仆已与天子言明觐见之事,天子曰准。”

    “汝契需早做打算,亲卫宜少不宜多。”

    …

    看完张居正的密信之后,李成梁抚掌大笑。

    “来人!”

    把守在大堂之外的家丁走入堂中,单膝下拜:“大帅!”

    “去唤大公子和二公子来。”

    “喏!”

    家丁领命快步而去。

    不一会儿,两个年轻人出现在了大堂中。

    “父亲唤我兄弟二人前来,所为何事?

    可是又有部族包藏祸心?”

    李如松一脸杀意的问道。

    三十一岁的李如松其实也并不年轻。

    从十几岁时,李如松就追随父亲李成梁冲锋陷阵。

    经历杀阵的李如松鲜有败绩,出城诛杀异族如切瓜砍菜,这也养成了李如松不可一世的骄纵性格。

    “你兄弟二人稍作准备,随我进京。”

    李成梁将手中的密信收起来道。

    “父亲,你这里又有好酒,我都闻到香味儿了。”

    李如柏嚷嚷道。

    李成梁二子名为李如柏,时年二十七岁。

    上面有这么一个强势无比的大哥,李如柏自知比不过,便时时饮酒作乐。

    但随即,李如柏反应过来,“入京?”

    “可是入京觐见新帝?”

    李如松倒是有了几分猜测。

    “新帝?”

    李如柏猛然一惊,“万历皇帝何时……”

    话没说完,李如柏就挨了一巴掌。

    “慎言!”

    “万历皇帝禅位于潞王,当今天子可是天启皇帝。”

    李成梁沉声道。

    “天启皇帝,我怎么不知道……”李如柏喃喃自语道。

    啪!

    又是一个巴掌落下,李如柏委屈的抬起头,却发现李成梁的虎目凶狠。

    “平日就知道饮酒,张相爷上次来信的时候,你还醉的不省人事!”

    “上次我去信就是在问相爷能否觐见天子,谁知天子答应的如此爽利。”

    手握重兵的边将擅自入京,轻则定玩忽职守之罪降职罚俸,重则是谋逆大罪危及性命。

    …

    蓟镇。

    军营大帐。

    手拿兵书的戚继光正读的入迷。

    忽然,帐外马蹄阵阵。

    随即,大帐之外走进一军士。

    “卑职参加大帅!”

    军士恭敬道。

    戚继光这才放下兵书来,“可是有事?”

    “启禀大帅,有张相爷加急密信。”

    军士从怀中小心翼翼的拿出一纸密信。

    闻言,戚继光快步走过去接过张居正的密信。

    “路途艰险,快去好生歇息一番。”

    戚继光拍了拍军士的肩膀笑道。

    “是,大帅。”

    军士起身出帐。

    戚大帅果然和传闻中的一样,爱兵如子。

    军士如是想着。

    戚继光并未直接拆开密信,而是走出帐外对着左右亲卫吩咐道:“给本将看守好大帐,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

    左右亲卫执戟而立,皆高声回答道:“喏!”

    戚继光这才放心的回到大帐,坐在桌前展开张居正的密信。

    “元敬亲启:”

    …

    “今上有圣君之姿,仆问于上觐见事宜,上曰准。”

    “接仆信自可从蓟镇赴京。”

    放下张居正密信的戚继光点燃了桌上的烛火,随后将密信燃烧殆尽。

    多年征战和在官场的摸爬滚打,让戚继光养成了无比谨慎的性格。

    这也是张居正极其欣赏他的一点。

    沉思良久,戚继光喊道:“来人,让山海路参将吴惟忠来见我。”

    “喏!”

    帐外的亲卫领命而去。

    不消一炷香,帐外就传来了声音。

    “启禀大帅,吴将军已在帐外等候!”

    “让他进来。”

    “喏!”

    话刚落音,吴惟忠就走进帐来。

    作为戚继光的老部下,吴惟忠正是嘉靖三十九年戚继光在义乌招募的士卒。

    之后,吴惟忠便是跟着戚继光一路南征北战,立功无数。

    由于其战斗勇猛,又善于谋略,所以一直深受戚继光的器重。

    “末将参见大帅!”

    吴惟忠单膝跪地抱拳行礼。

    “汝城不必多礼。”

    戚继光说着,就走上前去把吴惟忠扶了起来。

    “大帅召见末将所为何事?”

    吴惟忠问道。

    “天子刚刚登极,吾作为边将本不应擅离职守。

    但新君登基,吾等也想入京觐见朝贺一番,一睹天颜。”

    戚继光说道。

    “大帅放心,末将领最精锐之军随大帅入京,保护大帅沿途安全!”

    吴惟忠道。

    “非也,本将召你前来非为此。”

    “大明四海承平水清河晏,本将入京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本将一走,这蓟镇的防卫不能出现一点差错。”

    戚继光看向吴惟忠。

    “汝城,你跟随吾也有二十年了。

    一直以来,吾都视你为左膀右臂,本将入京觐见期间,你代本将领蓟镇之兵。”

    “蓟镇,不容出丝毫差错!”

    吴惟忠闻言,当即跪地道:“末将必不负大帅所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