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杀富济贫的阳谋
官府封锁临安府,临安府粮商们欣喜若狂。粮商们以为没了外部粮商的竞争,就能从临安府的平民身上攫取更多的肥肉。但是他们利令智昏,当然也就看不到其中的危机——外部消息断绝。临安府的粮商们,不知不觉成了聋子和瞎子。
封锁临安府,也就断绝了外部粮商哄抬粮价的可能。而且,临安府官府公告中提及淮宁城的瘟疫,详细讲述了三十年前因洪涝引起瘟疫,淮宁城人口因瘟疫死亡三十多万人。高达九成的死亡率,也吓住了外部的粮商们,他们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冒险。毕竟钱赚得再多,也要有命花才行。
失去了临安府外的粮商,临安府内的粮商同时失去了信息来源、外部资源。
随后,官府出台限购令,直接遏制了平民哄抢之风,同时也降低了粮商们现金流入。粮商们无法快速回笼资金,而他们却对此浑然不知。
官府调用官仓的粮食,设立官办粮食售卖点,则吹响了进攻号角。粮商们为了垄断临安府的粮食,不得调用仅存的现银,再变卖和抵押资产,以高成本收购官仓的粮食。而此时,粮商们已经没有了资金。
当官仓的粮食耗尽时,粮商们以为胜利就在眼前,更是疯狂的将粮价涨到五倍。粮商的贪婪无度,侵害了平民百姓的利益,也失去了人心。
少了平民百姓的采购,粮商们的店铺,现金流入也越来越少。
官府从外部采购、调拨的粮食,也运抵临安府。当然,这批粮食数量不大,仅仅只够临安府百姓十日的粮食。
不过,官府却将大理石混在其中。望风而来的粮商们,更是“亲眼”目睹了百车粮食运抵官仓的好戏。
而临安府衙以两倍粮价售卖官粮,暗地里回笼了大笔资金。随后,府尹蒋老大人上书皇帝,皇帝下旨调拨运粮食。这道旨意,成了压死临安府粮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粮商们此时已经资不抵债,每天的现金流入已经低于高利贷的利息,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眼见粮商们即将崩盘,债主们开始上门逼债。粮商们为了清偿债务,选择了降价抛售粮食。
官府此时钱粮充足,蒋老大人下令降价出售粮食,一是补偿临安府百姓,二是通过倾销,逼迫粮商们继续降价。
粮商们阵脚已乱,以半价清仓粮食。而蒋大人早有安排,派出临安府大半的府兵、官吏、衙役,全面回收粮商们囤积的粮食。仅仅三日,粮商们囤积了粮食,近八成被官府收购。等到粮商们反应过来,他们已经损失惨重。
粮商们赔了个底朝天,最后还竹篮打水一场空,彻底失去了操控粮价的资本。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精心设计的局,官府仅凭几份公文,花费微不足道的钱粮和人力,通过正当的商业手段,击垮了临安府大大小小的粮商。
除了蒋有财、蒋修文,无人知道这个精妙的布局,竟出自于一名九岁多的孩童。
而李文乐此时,早已置身事外,返回了春宁县。
临安府洪涝后的危机,竟然一个月之内化解。事情传至朝堂,临安府府尹蒋修文大人,也得到了连江国君臣上下一致赞赏和肯定。
庆武十五年十一月,临安府完成了秋粮入库。连江国庆武帝下旨,召临安府府尹蒋修文进京述职。吏部传出了确切消息,蒋修文力挽狂澜,赈灾得力功在社稷,皇帝极为欣喜。如果不出意外,蒋老大人会升任部堂,甚至入阁拜相也不是不可能。
蒋老大人得知了消息,激动了一宿没睡。次日一大早,他就派了蒋有财去往春宁县,邀请我同往京都汉府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