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终下决定
江明月见潘昭并未直接拒绝而是在反复考虑,不由得补充了句。
“这本册子记录的仅仅是平王私自开设铁矿场,秘密锻造兵器而已,其实他还在税收上早就做起了手脚,可以说从苛捐到杂税,全都在朝廷的政策上有所添加,今年的北方各民族皮草征集就上涨了三成有余!
而且最可恶的是,他在各处抓流放犯和流民进矿场做苦工,如今人手不够,还把主意打到了北疆周边这些村落各民族部落的百姓头上。
用不了多久,地处荒凉的村落百姓就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捕,进而变成黑户去采矿了,至死,都逃不出来。”
潘昭停住了脚步,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江明月,见她满脸郑重的表情不由得怒发冲冠。
“岂有此理!
如此草菅人命,简直是丧尽天良,胆大包天!”
李夫人这才明白这本账本到底意味着什么,官宦家庭出身的她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不由得瘫软在椅子上。
之前只是因为变法而被牵连流放,这次,这次可是要么一朝得势,鸡犬升天,要么就是满门尽灭、鸡犬不留啊。
潘昭却不像李夫人考虑的这些,如果之前只是知道平王在私造兵器,很可能会有忤逆之心,他还在有所顾忌,但是刚刚得知平王竟然如此丧心病狂对所辖百姓下手,那他就彻底斩断了顾虑了。
“这件事情我们绝对不能隐瞒,必须想办法呈上密报!
言琛和景渊之前都曾帮助过我,绝不是落井下石之人,此事可向他们寻求助力。
只不过,如今圣上势力微弱,就怕知道了平王所为,想处置他也怕是有心无力啊。
老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然,不然圣上何以保全不了自己的老师啊。”
潘昭说着禁不住长吁短叹,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大哥,我倒是有个想法。”
江明月提议道。
“弟妹有何妙计?”
潘昭燃起希望。
“大哥可还记得咱们流放路上的一系列遭遇?”
“当然!”
“那解差们开始对咱们态度如何?后来又对我态度如何?原因何在?”
“自然是因为你拳头……不对,自然是因为弟妹武力高强。”
“天启朝一向重文轻武,所以导致朝中文官地位明显高于武官,各大世家也多把自家子弟塞到文官职位上,武官才多为平民出身,是也不是?”
“是”
“朝廷的各大武将,尤其是驻边将军,全是不被重视,和发配差不多的地位,是也不是?”
“是”
“粮食补给,兵器马匹,全都需要一催再催才能发下来,不然就会被层层扣押,是也不是?”
“是”
“那么敢问,天启朝夺得天下之时,出力最多的是文官还是武将?”
“是……谋士献策,武将冲锋。”
“出力最多,流血流汗最多的又是谁?”
“是……武将!”
“不错,治理天下需要文官,但是别忘了,打天下和推翻王朝,需要文官,更需要武将!”
“……是啊,我天启历经五代皇帝,竟然渐渐把祖宗打下江山的手段给丢弃了——”
“历朝历代,政权更迭或者朝代替换,都少不了流血和牺牲,而这些,都离不开武将。
所以,这就是咱们可操作的地方,这就是圣上最好的后手和最佳的援助!”
“是我着相了。
不只是我,是大家都着相了啊。”
潘昭禁不住仰天长叹,“富贵迷人眼,天启发展了这一百多年,我们都太安于享乐了,都忘记厉兵秣马的重要性了。”
“如果我记得不错,北疆的驻边将军徐将军,就是先帝时期的武状元吧。
十九岁时就曾经率大军三千,深入草原深处,歼敌八千。
后来又领兵两万,大败草原盟军五万人马,可以说是一战封神,这才从一介寒门上升到一品将军。
可惜刚刚升官,先帝就驾崩了,当今圣上年幼,太后垂帘听政。
徐将军为人刚硬耿直,不懂官场之道,所以处处碰壁,最后一介战神沦落到驻守边疆,也是够凄凉的。”
江明月曾特意找潘贺铭了解过本朝历史,所以说起这些来也算头头是道,说的潘昭连连叹息。
“其实也不怪圣上,他不过才刚过弱冠之年,根本没有经历过战争,平时接触的都是文官,所以理所当然的就依仗文官。
其实就连我,不也是见识过弟妹的真实身手后有所感触才改观的么。”
潘昭不由得有些失笑,然后继续分析。
“所以其实咱们可以求助最近的徐将军,我和他没有过什么交集,只是外放做官时见过两面,不过言琛和他有过些来往,颇有些情谊,确实如你所说是个忠君护主的良才。
而且他手握北疆十万大军,平王的辖军最多两万,就算是私自屯兵,也不可能和徐将军的人马相抗衡,所以此行,还是需要徐将军发挥主要作用。”
“事不宜迟,我们还是要尽早行动才是,免得夜长梦多。”
江明月提醒。
“我可以修书一封做担保,如果能送到言琛手里,由他出面牵头,无论是上报圣上,还是联系徐将军,这事都是事半功倍。
不过,咱们现在是流放之身,出北疆都费劲,更别说去平原府了。”
潘昭一时间有些发愁。
江明月笑了“大哥,你只管写信,送信的事我来解决。”
“你?”
潘昭有些将信将疑,但是看着江明月笃定的眼神,又想想她既然能拿到这么重要的账本,那么必定有自己不知道的能力,能送信出去也就不稀奇了,所以立即准备笔墨,准备修书给陈大人。
不过刚提笔他就顿住了,抬头郑重地看向江明月。
“弟妹,我这信一写,只怕你们一家就会暴露在世人面前了,恐怕会招惹来无尽的麻烦,你想清楚了么?”
“雏鹰要飞,总是要经历一番摔打的。”
江明月浅笑,“大哥不要怪我把你们一家都拖下来才是。”
潘昭摇头“一笔写不出来两个潘字,都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再说了,咱们做的是对得起百姓的良心事,不问祸福,但求心安。”
说罢刷刷刷下笔书写起来。
潘昭的字笔锋锐利,以字窥人,足以见此人的傲骨和坚守,江明月心里暗道,不愧是丞相沈安的学生,有沈安的风范。
再看看替潘昭研磨的潘贺铭,想必贺铭也是受他的影响才长成如此性情,在他身上可真看不出半点潘诩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