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保持平衡
听到诸葛亮要听自己的意见,而黄权等人都是看着自己,李严也只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在这里商议该如何。“李严这话一出,如同一颗石头扔进水中,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奇怪的眼神。
李严自顾自的继续说道,”陛下天资聪慧,而且颇有主见。“李严这话众人皆是点头表示同意,李严又接着说。
”两位皇子降生,此种利害关系陛下自然是能看到的,不会坐视不管的。所以我才建议,我等没必要在这里商议如何应对,陛下自有决断。“
听了李严的话,其余几人皆是恍然大悟,诸葛亮则没有反应。在蒋琬等人和今上相处的几年里,今上确实一位很有主见的天子,不同于孝怀皇帝。黄权几人又看向了诸葛亮。
看到几人还是要听他的意见,诸葛亮抿了一口茶,然后才不急不慢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与正方的意见是一样的,”诸葛亮看着几人,“今上颇有主见,两位皇子降生,打破了原有的列侯功臣与文武臣将之间平衡,陛下不会坐视不管的。在本相看来,陛下定然会立长皇子为太子,而陛下为了防止先汉和后汉的外戚乱政,避免王莽之事再现,必然会削减皇后亲族的权利,尤其是兵权。”
众人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因为先汉王莽之事,加之后汉时期宦官、外戚先后乱政,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从那时起,保持平衡就成为了文臣武将之间的一种默契,不论是现在的季汉,亦或是曹魏、孙吴,都是如此,一旦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就会使得王莽之事,外戚乱政的情况有再度出现的危险。
——————
未央宫承明殿
听了绣衣卫右都督周俭的汇报,刘永点了点头,看着周俭,”绣衣卫继续加紧在各世家、列侯以及文武臣将家中安插人手,按照绣衣卫的规矩,相互之间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
”臣明白。“周俭点了点头,随后退下了。
今夜两位皇子诞生,势必打破原有的政治平衡。保持政治平衡,这是一种政治默契,也是规矩。
”王道。“刘永叫来了未央宫宦者令王道。
”奴婢在。“王道跪在刘永近前。王道早就习惯了,天子一般晚上叫他,除了是需要他去做一件非常秘密的事情之外,就是传诏了。
”你立刻派人去中书府、秘书监、尚书省传诏,“刘永说道,”为了方便朕起草诏令,从国子监和翰林院中,挑选五位士子,组成诏令司,翰林院增设翰林学士,入职诏令司。专司负责起草诏令,中书府不再负责起草诏令。“
”诺“王道正准备派人去传诏,刘永叫住了他。
”朕还没说完呢,“刘永接着说道,”另外,由于真定郡公赵云年事已高,免其中军大将军、中护军之职,设立兵部,由赵云出任兵部尚书,负责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未央宫司马霍戈出任中监军,监察北衙禁军。“
”诺“王道召来了几个小宦官,派他们去传诏。
看着离去的几个小宦官,刘永自言自语看着宫门外,”希望他们能够明白朕的苦心吧!“
———————
当刘永的两份诏令送到了中书府后,众人不禁佩服御史大夫和丞相,他们说的完全没错,而当这份诏令送到了赵云的真定郡公府后,他也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其实他早明白,自从得知了廖昭仪生下了两位皇子后,他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也没有必要心中不爽。他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在武将当中,还有谁能比得上他呢,两个儿子深受陛下信任,次子赵广出任监门卫中郎将,长子赵统在新平郡领兵驻防,是手握数千兵马的将军。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呢?而且天子也没说错,自己确实年纪大了,需要给新人让路了。而且就算自己退下来了,还能够为国家培养新的骑兵将军,自己的用兵之法也能够传承下去,何乐而不为呢?
天子诏书中明确规定了兵部的职责,权力并没有变小,而且当初天子跟自己所说的兵制改革,自己也可以立马提上日程安排了。
想到这里,赵云立马进入了书房内,开始提笔做好兵制改革的规划,准备上奏。
赵云显得非常平静,但是马承就不是这样了,他得到这个消息,显得有些紧张、担心。
斄乡侯府内
马承心事重重,和几个心腹一起喝着酒,几个心腹看着马承忧心忡忡,只好出言劝说。
“将军,”右骁骑卫将军李霖看着马承,“我觉得您没必要担心。您年不过三十五岁就是一卫大将军,而您妹妹又是当今皇后,长皇子殿下又是您外甥。陛下如此做,只不过是为了照顾赵云将军,他毕竟年纪已经大了。”
“李将军说的有道理啊!”张羽也劝说马承,“皇后和陛下大婚后,感情和睦,长皇子的地位也是稳固的,将军您没必要担心,而且陛下这样做,也是对您和马氏一门有些担心。”
“担心?”马承放下手里的酒樽,看着张羽,“担心什么?”
张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您马氏一门加上亲族,两位郡公、两位县侯,而且您和西平郡公掌握了大汉大部分的骑兵,陛下不可能不担心。而且前车之鉴,先汉王莽乱政、后汉外戚、宦官先后乱政,导致国家陷入混乱和分裂。陛下又担心也是正常的。”
听完了张羽的话,马承点了点头。他这么一说,自己就明白了,毕竟先汉、后汉的前车之鉴,让当今天子不可能不有顾虑,而自己的外甥地位稳固,妹妹与皇帝恩爱如昔,自己确实没有必要担心。
“你们说的对,”马承点了点头,“我确实有些担忧过度了。”说完了,马承端起酒樽继续喝着酒。
——————
三月二十五日 未央宫永延殿
新组建的诏令司工作进展顺利,办事的地方安置在兰台,诏令司的翰林学士必须有一个人在皇帝身边伺候。包括秘书监审核过后要递给皇帝审阅的政务也必须先交由诏令司,然后由诏令司在皇帝身边侍从的翰林学士递交给皇帝审阅。
“太仆谨奏,”翰林学士李撰向刘永读着奏报,“太仆已在新平郡、北地郡建立起五个大型的马场,益州临翼郡、汶山郡建立起三个大型的马场,豢养从临翼郡的榷场中换来的马匹和从南匈奴换来的马匹。但是草料不够,青储窖数量不够。希望少府再增加十五座青储窖、草料库三十座,以豢养马匹,保证骑兵所需的马匹数量。”
“准奏,”刘永细细地想了想,回答道,“同时下令左骁骑卫大将军马岱,立刻向北收复河朔地区,增加草场,以豢养马匹。”
李撰提笔写下了刘永的批示,又拿起了一封奏报,“兵部谨奏,兵制改革规划现已完成,望陛下审阅。”
“此事留中,”刘永想了想,“此事明日朝议时,召三公九卿商量此事。”
李撰拿起另外一份奏报,“典农令杜祯谨奏陛下,益州典农属、凉州典农属、司隶典农属三属中,凉州典农属、司隶典农属屯田囚徒人数不够,请陛下圣裁。”
“此事朕会让人想办法,典农司暂时不要理会,”刘永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朕会想办法解决。”
李撰随后写下了批示,又拿起了一封奏报,“臣成都府尹张裔谨奏,自国朝回都长安,中都留守陈震因政务越发繁忙,身体越来越差,前日已经吐血不止。臣谨奏,望陛下将陈震大人调往长安修养。”
“准,”刘永说道,“传诏,成都府尹张裔调任中都留守,原中都留守陈震调任秘书监秘书令,原秘书监秘书令郤正调任新城郡太守。同时为了保证新城郡安全,令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率军五千屯驻新城郡。”
李撰立刻写完了批示,拿起一份奏报看了一眼有些犹豫,刘永看着李撰,“怎么了?”
“这是中书府的中书侍郎蒋琬、尚书左仆射郭攸之等人的奏报,”李撰有些犹豫,才读了起来,“臣中书侍郎、录尚书事蒋琬、尚书令黄权、尚书左仆射郭攸之、光禄勋射坚谨奏,太子乃国家之本。臣等请陛下早立太子,定国家社稷之本。”
“这些人里,没有丞相和御史大夫吗?“刘勇看着李撰问道。
”没有。“李撰再三确认后才回答刘永。
刘永现在肯定不立太子,因为现在立太子势必会造成刚刚因为刘瓒和刘康而引起的蜀汉内部的一些动乱,而且刘永希望自己培养太子。从西汉开始,太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一代不如一代,未来的太子必须要进入民间,了解民间百姓的疾苦,一旦继续像以前一样培养继承人,就难免会出现像晋惠帝司马衷一样的‘何不食肉糜’的愚蠢皇帝,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那样,而且现在这个时代,世族在不断壮大,一旦出那样皇帝,就会被世族掌控。
”陛下,”李撰看着不说话的刘永,“此奏报如何批示?”
“留中不发。”刘永犹豫地回答道。过了一会儿,又看着李撰,”批示,现在三个皇子尚还年幼,国本之事容后再议。“
”诺“李撰提笔写上了批示,然后李撰就在小宦官的帮助下,将这一堆处理完的奏报送往尚书省,交由尚书省执行。
”头疼啊!“刘永看着离开的李撰自顾自地说道。
看着说话的天子,宦者令王道、千牛备身张绍二人在旁边侍候没有说话。金吾卫中郎将糜威带着各自的属下巡查永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