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384章:完结!

第384章:完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年底,朱佑栎在北京大雪纷飞之时回到了家里。

    朱见济看着又长高长壮实了不少的儿子非常欣慰,就算被爱子心切的王氏挤到了旁边,根本无法跟儿子碰一碰,也在一旁不住的点头。

    等到王氏把儿子上下打量一遍,发现朱佑栎当真没有受伤,只是因为在外奔波而黑瘦了一些后,才勉强让开身子,让朱见济能跟儿子说话。

    “父亲!”

    “好哇,好哇!”

    朱见济站到朱佑栎身前,看着已经长得跟自己差一个头的儿子,满心欢喜,最后不知道说什么,只能不断的复读。

    等到朱佑栎说了自己在外面做了什么,走过了哪些地方,虽然难免遇到一些危险,但到底是平安渡过了。

    朱佑栎甚至还在一片山区之中,说服了当地的村民,跟自己一块剿灭了附近的土匪。

    这经历听起来,还真的有开挂的以为。

    不过朱佑栎也提到,那个村子长期与世隔绝,官府的一应政令都很少听说,只知道延续祖辈的生活,不断的种着那略微贫瘠的土地,对这些年里,朝廷大力推广的海外良种都没有见过。

    这样的地方,不说穷山恶水,也不能称得上啥好地方。

    所以要想说服当地的村民跟着自己一块干事,也是不容易的。

    朱佑栎一个外面来的毛头小子,要不是自己能打,身边跟着的人也能打,他们能听话?

    “不管过程怎么样,结果好就可以了。”

    朱见济欣慰的拍着儿子的肩膀,“你去外面走了一遭,想来是有些真功夫在身了”

    “正好这两年,为父预备着改革六部,你就来帮我搭把手。咱们父子齐心,总不会吃亏受累的。”

    六部要改,要被拆分,这是很早之前朱见济就有的念头。

    现在大明朝要办的事情越来越多,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好。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真理,老一套的管理办法其实是不够用的。

    现在不主动改,以后总会有东西逼着朝廷改,最差的,就是在改动制度之时,顺便把“朝廷跟谁姓”也改了。

    要当一个好皇帝,目光就要放长远一点。

    只是六部跟丞相之制差不多,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不能一拍脑袋就改。

    对于这点,朱见济选择了温水煮青蛙。

    在考成法的基础上,朝廷其实已经在进行严格的官吏管理,要求他们专事专办的。

    而且表格模式推行出去后,每件事都有了明确划分。

    朱见济这个皇帝也有点强迫症,大小事都要求有朝廷管控,利用几次查田的机会,狠狠打击了一把地方乡绅,地方监察权的延伸让大明朝能够实现对基层乡镇的监管。

    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官员的工作负担又加重了不少。

    除了这些,改土归流后的西南归入中央直接管理的范围,三辽省份的建立,还有西域的收复

    对官僚系统来说,实际上也是一阵动荡的。

    要他们管理的地方又多了那么多,这哪儿受得住?

    偏偏每年考核有要求,不能偷懒,偷懒就实现不了今年的工作量,逼得不愿意被通报评批和因事罢官的人只能选择主动加班。

    在某次,六部有数位官员因长期加班到深夜而不幸猝死后,朱见济应内阁请求,宣布对六部进行扩招,增加其中的办事人手,并且增设一些部门,将事权进行重新划分,提高办事效率。

    时至今日,六部早就不是当初的六部了,已经膨胀到了可以让皇帝重新分割的地步。

    当然了,面对扩大了的部门,六位尚书也不会很乐意被分走权利,一旦宣布要改革六部,定是要面对新风暴的。

    好在自己的儿子,现在也长大了。

    朱佑栎也充满了期待,“那就听父皇的!”

    于是在朝臣惊喜的发现皇太子终于重新出现在皇帝身边,天家父子的感情也没有变质时,还没来得及为之高兴多久,就接到了皇帝的新圣旨。

    很多好不容易适应了现在的工作强度,觉得乾圣朝都二十多年了,不会再多做折腾的官员在事后都忍不住回忆起这封圣旨下达之时,自己那复杂的感情。

    “我真傻,真的。”

    “我单知道皇帝年轻气盛会有很多想法,会做很多事情,但不知道一个做了二十四年天子的人还能这么折腾。”

    “而且他还带着儿子一起折腾!”

    “六部以前人多,门面很阔气的,人人路过六部正门,都要夸一两句,里面的人也都昂头挺胸的,气派的厉害。”

    “可圣旨下来后,折腾了两三年,六部被分了十几块。”

    “我来原来的部院门口,喊六部里面认得的老友名字,没有应,门开了再看去,只见里面空了不少房间,人也不多了。”

    “我问,我那老友呢?还在这儿当差的人说,怕是调去新成立的某某部了。”

    “我当时心里想着,不过外派几年,哪里会变得如此之大,就又倒退出门去看招牌,还在贴在旁边木栏上的人员调动告示”

    “原来的牌子已经被换了,我那老友,也果然被调去了新部之中,做的还是以前一样的工作,也没有多轻松。”

    “等我好不容易约他出来喝酒,他手里还紧紧攥着几份报告呢。”

    谢迁是真能说。

    听完了终于过完地方磨砺阶段,调回京城的某人长篇大论,前来向他请教为官经验的官场新人只能面带笑容,然后在心里感慨。

    至于朱见济跟朱佑栎,在做完了大事后,在歇口气的空挡,却是受到了来自沂国的坏消息

    万贞儿去世了。

    年纪上来了,再好的大夫,也没办法跟生死簿抢人。

    第一代沂王朱见濡悲痛难耐,竟然跟着一块病倒,并且很不配合治疗。

    “你母亲是看着我长大的,现在她去了,我又何必独留在这世上?”

    “你不要多讲了,好生照顾弟弟,把国家管好就好。”

    面对着跪在面前,请求自己配合大夫治疗,缓和心情的大儿子,朱见濡只是有气无力的躺在床上,面如死灰。

    国事他已经安排好了,不需要多关心。

    所以现在朱见濡只需要安心等着死就好。

    朱佑樘还在赶回来的路上,没能陪在爹娘身边。

    朱见济听说这个事情后,自然也赶紧派人过去探望,可惜一来一回到底是需要时间的。

    等皇帝的使者登陆吕宋没多久,沂王去世和世子请求册封的消息就一同传了回来。

    “沂王就比我大了一岁啊。”

    哀叹堂兄之时,朱见济不免念叨起对方的年纪。

    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一直很有信心,倒不担忧自己像堂兄或者亲爹一样,三四十岁就没了。

    可他担心朱佑栎。

    要是这好大儿也英年早逝,自己的心血岂不是要白费了?

    为了培养太子,朱见济特意拉开了自己和其他儿子的距离,特意让朱佑栎去领着弟弟们,树立起榜样形象。

    如今成果已经出来了,后面的小子对大哥的确爱戴服气,被朱佑栎调教的很好。

    但相对应的,他们对朱见济就是敬大于爱了。

    “你说天底下,还会有第二个懿文太子吗?”

    大半夜的睡不着觉,朱见济把老婆推醒,突然问她。

    王氏迷迷糊糊的回道,“懿文太子?你和春官不都被人说跟他一样吗?”

    当然,这里指的是待遇一样。

    懿文太子朱标跟他爹朱太祖,那可是绝对的好父子。

    当年朱见济跟着景泰帝一块干活,也有人常拿懿文太子来跟朱见济做对比,不过等话传到景泰帝耳朵里的时候,反而被皇帝斥责了一顿

    懿文太子好是好,可偏偏命不长,硬生生带着他那一脉都往地下去了。

    要是朱标多活几年,哪怕最后同样没继位,可指不定能把朱允熥培养起来,而不是让脑子进水的建文帝上台。

    这么一来,历史就要完全改写了。

    由此可见,太子的寿数如何,实在是影响国家根基的大事。

    而自打朱见济五岁那年生过病,景泰帝就很忌讳别人在寿数这方面对儿子指指点点,怕人说多了,真把自己的独苗苗给吹去陪太祖了。

    只是没想到,景泰帝替儿子注意着,自己一个调整弹道,把自个儿给炮出去了。

    现在,轮到朱见济来替自己的儿子担忧。

    “春官一定要好好保养身体啊!”

    乾圣二十七年,政治上风波逐渐平息,也因为年岁已长,成功娶妻的朱佑栎突然被他爹语重心长的嘱咐了这么一句。

    皇太子不由得猜测是不是自己在洞房之时的表现过于优异,从而引起了众人惊叹。

    唉,其实这种事情只能讲天赋,后天是无法弥补的。

    “儿子懂得!”朱佑栎看着父亲,严肃的点了点头。

    可即便有这样的承诺在前,老天爷也不是太给面子。

    等到朱见济才过完五十四岁生日,一直陪着他走过青春年少岁月的王氏就病倒了。

    这时候的朱见济差不多把政务都交给了太子,自己倒是可以专心的陪着老婆养病。

    “你怎么还不去睡觉?”

    还是在半夜,病中总是昏昏沉沉的王氏突然醒过来,然后发现皇帝竟然坐在床边,看着床杆闭目养神。

    朱见济睁开眼,给王氏摸了摸额头,发现没发烧没出汗,才缓缓说道,“你病一直没见好,我不放心,多陪着你点。”

    王氏笑道,“我已经好多了。”

    “你这话,生病的时候说了不知道多少次,结果眼下不还在床上躺着?”朱见济哼了一声,根本不信。

    “可陪床哪里是皇帝能做的?你也上了年纪,别折腾自己的身体。”

    “快去休息!”

    王氏都没想到,年轻时候丈夫睡不着或是睡得晚,自己要劝他去睡,现在还得这么说。

    “我不!”

    “春官他们也在隔间陪着,有问题还有宫人伺候,你担心我干什么?”朱见济继续哼哼。

    太子要处理国政,是无法熬夜陪床的。

    朱见济也不可能让儿子这么消耗自己的身体,所以把本想跟老爹一块陪护的朱佑栎给赶去旁边睡觉,自己霸占了床边唯一的位子。

    可惜的是,其他孩子早就出去就藩了。

    老二去了河中,老三老四老五三个去了印度,老六最惨,被分到了北殷洲那边

    就算听说母亲病重,也根本没办法跑回来看望。

    “有我陪着你,你就好好躺着吧!”朱见济让睡在偏殿的太医给皇后诊治了一番,确认皇后正在恢复,病情好转许多,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后,便得意了起来。

    “你此前病的那么厉害,都亏了朕这真龙天子给你蹭了龙气护身,才有今天的好消息你不要白费了我的好心,赶紧养病去!”

    他嘴上说得轻松,实际上在王氏病的最厉害的那段日子,朱见济总是难免想到马皇后的事。

    这位老祖宗的境遇,跟他们家又何其相似?

    为了这个,朱见济还跑去太庙拜见了朱太祖跟马皇后,希望这两位老祖先在天之灵,能够给自己一点面子,不要让乾圣朝重蹈洪武的覆辙。

    幸好幸好,王氏从小就养的好,底子扎实,大明朝的医疗技术这几十年也是突飞猛进,简易版本的青霉素都有人弄出来了,这才挺了过来。

    朱见济为之松了口气。

    然后,那口气又被皇帝给猛地吸进去了。

    因为在王氏刚刚病好一些时,朱佑栎又病倒了。

    皇太子现在是实打实的国之副君,皇帝也仿效太祖太宗的例子,将朝政都放心的交给儿子,除了三品以上的大臣调动会关注一下外,其他的都让太子一个人决定了。

    所以朱佑栎的负担是不小的。

    以前被父亲叮嘱过,朱佑栎自己也习武强身,倒是从来没受过头疼脑热。

    他从小厉害惯了,成天也是一副自信昂扬的“天生主宰者”的气派,让人根本想不到,他也会生病。

    而原因,也不过是一边忙着国事,一边忙着家事,让皇太子忘记了日常锻炼,一个不小心就中了招。

    这事情发展的,差点让皇帝也跟着病倒,然后一家三口排排躺着,整整齐齐。

    好在朱佑栎只是简单的受寒,多穿了几件衣服,喝了几天苦药就好了,后遗症是因为生病缺了勤,积累下了一些政务,让有工作狂属性的太子极为难受,一下床就赶紧疯狂的扫起了文件。

    朱见济看了直叹气。

    “京张铁路这段日子也通了车,你要不要跟我去看看?”

    从工科院弄出来原始版的蒸汽机开始,已经过去十几年了。

    有皇帝的大力支持,还有巨额奖金鼓励,大明科研人员对蒸汽机的摸索倒也顺利,在乾圣三十年的时候,做出来了完整版的蒸汽机。

    当听到那刺耳的鸣笛声时,朱见济一边鼓掌一边扯着嗓子叫好。

    虽然蒸汽机刚刚问世,那种引导人类进入新时代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显露,但皇帝这么重视,自然会有人响应。

    一时之间,对蒸汽机的研究和利用就成了个热门。

    而有了新的强大动力,火车这种标志性的玩意儿也得提上日程。

    还是那句话

    想要富,先修路。

    把交通能力提上去,有利于大明朝强化地方控制,增强国力。

    再说当年为了方便马拉车,各地已经铺设了很多轨道,正是火车推行的好条件。

    在多次实验,确定蒸汽机的确能够拉动沉重车厢之后,朱见济就钦定,要在京城和张家口之间修建一条铁路。

    克服各种困难,今年总算是修好了。

    “可以。”

    朱佑栎在蒸汽机问世之时也旁观过,还见过火车模型,对那能够拉动车箱,载重前行的大家伙也很好奇,所以不用多考虑,便点头同意了。

    于是皇家父子第二天就出了宫,坐上了火车。

    此前,京张铁路已经试着运行过了,不然也不敢让皇帝跟太子坐上来。

    火车的速度也不是太快,这样也方便出现意外,人能够打开门跳下去,不至于摔死。

    “感觉跟马拉车的速度差不多。”

    摇摇晃晃的坐了一段路,朱佑栎皱着眉说道。

    不敢相信期待这么久的火车最后就表现出这么一副怂样。

    那朝廷花了几百万两银子岂不是打了水漂?

    “这算什么?新东西总是会改进发展的,火车刚出来就赶得上马拉车,以后要是多烧点煤,多加几个轮子,不就能跑的比马快了?”

    “到时候,用不了多少时辰,大明朝都能坐着火车转一圈!”

    “春官,你这是在和为父见证历史啊!”

    朱见济对着窗外的风景可劲儿的欣赏,看够了后才勉强收回视线,突然提出,“等明年,我就禅位给你吧。”

    朱佑栎猛地抬头,不知道他爹为什么突然说这个。

    天底下哪里有皇帝当得好好的,忽然放弃的事儿?

    以前的太上皇那是啥人啊?

    刘太公?

    唐高祖?

    靠着儿子坐的天下,当个太上皇是理所应当。

    可朱见济威望足够,完全可以不管儿子的想法,在皇位上坐一辈子。

    太祖高皇帝对太子多好?

    不也是舍不得把位子挪给儿子?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诱惑,谁能放弃!

    “这个不必了!”朱佑栎急忙拒绝,表示自己还年轻,不急着登基。

    “不行,就这么定了!”朱见济一锤定音,直接把话说死了,“等明年,我五十五了,你也三十三了都是恰好的岁数。”

    “天下哪里有四十年的太子?”

    “你现在执政,做的很好,我完全不担心。”

    “今年你母亲病了一回,我也想了很多,觉得既然已经把国事交给你处理了,为什么还要死抓着龙椅不放,拿着个名头有什么好的?”

    “不如趁着还能走动,做个太上皇享享福,卸了担子到处走走为父活了五十多年,可很少去外面走过。”

    “现在大明朝变得很厉害,为父却没有见过,只能从各地的奏疏里面瞧瞧”

    “思来想去,发觉大好河山,不去看看实在可惜了。”

    要是有精力,他还能去其他儿子的封地,父子重逢一番。

    扭头继续看着窗外,有风从某处吹过来,把朱见济的胡子吹得飘动起来。

    “天下是我的,也是你的,可到底会是后来者的。”

    “人要服老,要学会退让。”

    “春官,以后大明朝就交给你了。”

    放松身体靠上真皮缝制的椅背,朱见济语气轻松的告诉儿子。

    而朱佑栎听着他爹的话,也不再搞什么“三辞三让”的把戏。

    “儿子不会辜负父皇!”

    屁股底下的车子还在摇摇摆摆,吭哧吭哧的沿着铁轨慢悠悠前进。

    他们知道,这火车终点就在不远处,用不着到张家口就会调头,载着皇帝太子返回北京,不会真的把天家父子带去很远的地方,给当地官员一个巨大的“惊喜”。

    但大明朝这辆车,以后又会开向哪个方向呢?

    反正是不关自己的事了。

    朱见济喝了一口热乎的茶,舒服的叹了口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