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唐:开局长乐公主拜我为师 > 第626章 利国利民

第626章 利国利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洛阳宫。

    唐寅召见了从长安过来的主要文武大臣。

    主要商讨有两件事。

    第一件是涉及到北方军政,需要调拨更多的钱粮到北方,方便胡崇明在北方镇压李靖和李绩两路人马。

    第二件事,就是唐寅当政后非常重视的科举问题。

    大唐的科举,主要承袭隋朝,对于中下阶层进入到朝廷,是很有助益的。

    会带来社会的安定。

    对唐寅来说,他现在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才,从门阀士族中选拔,已不符合他的利益,非要从民间来选拔不可。

    “礼部已经在安排科举事宜,如果题目按之前儒家四书五经的套路来出的话,可能会选出一些老学究。”

    “本王要的是真正能治国的良材,所以这次的科举,到殿试时,会由我亲自来出题。”

    唐寅要把科举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科举方面,最重要为他安排的人,是上官樱。

    只是上官樱很多时候都只能在暗地进行,她是女人,而不容于男权的时代。

    房玄龄问道:“那不知需要中书省做什么?”

    房玄龄重新为中书令。

    高士廉为左仆射,相权被一分为三,另外一个有相权的人,仍旧是魏征。

    这三人可说是目前大唐权力最高的三个大臣。

    也只是在决策层,实际落到管理层上的,兵部尚书徐孝德以及负责军政体系的人,权力都比他们更大。

    连唐寅都不得不佩服,房玄龄在治国方面,的确是很有一套,难怪历史上能被李二赏识十几年,也为中书令十几年。

    “中书省主要还是把更多的政策告知到地方,让地方上选拔更多人才到京城。”

    “因为这次的科举,是上来就以京试的方式来进行,可能来人会比较多,我会专门建立一个衙门来选拔其中的人,看谁有资格参与到会试中。”

    “至于殿试的人才,则需要从会试中选拔。”

    其实在大唐,科举的内容主要还是为士绅阶层所掌控。

    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也不过是门阀士族人才的补充,并不作为主要的力量。

    这跟明清以后,当官基本都是科举选拔不同,读书人在大唐科举中的参与度还是不高。

    房玄龄好像明白了唐寅的意思,问道:“那就是说,以后的科举要分级来选拔,一层层从民间选拔到京城?”

    “嗯。”

    唐寅点头。

    一旁的高士廉道:“这可比当下的科举要更为复杂,如果地方上不举孝廉的话,朝廷很可能要以专门衙门来统筹和规划,朝廷又要养不少人。”

    房玄龄道:“如果是为天下读书人着想,就算朝廷多养一些人,也是可行的。”

    在这点上,房玄龄的见识要更有远见卓识。

    “本王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按以往的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也不是从最底层选出来的,举孝廉中很多人都是官绅阶层。”

    “我要的是,就算是一个最底层百姓的孩子,只要读书有天分,将来也可以成为大唐的能臣,甚至成为大唐的宰相。”

    唐寅的规划也算是非常远大的。

    要把科举的路,一次走到底,让所有读书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在场几名文武大臣则面色有几分怪异。

    他们觉得唐寅太想当然了,朝廷怎可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证绝对的公平呢?

    对读书人来说,本身占据教育资源的问题,就是不能解的死结,也只有富贾阶层才有资格去读书,小富即安,才会考虑让孩子读书。

    平民家的子弟,怎可能有机会接触到书本?

    “我还会在华夏之地,推广更多的教育之事,最起码普通的孩子要认识字,不用认识太多,基本上的字是要认识的。”

    “这条路不好走,我希望诸位臣工能与本王一道,为华夏之民的素质提高,尽自己的一份力!”

    唐寅说完,起身送在场的人离开。

    在场这些大臣,其实还是要消化消化,才能理解到唐寅的雄心壮志。

    ……

    ……

    唐寅把人送走之后,便见了一直躲在屏风之后,旁听了全部议题的上官樱。

    上官樱做了详细的记录,显然她更支持唐寅的举动,毕竟在唐寅有此举措之前,她的想法,就是致力于要推广普通百姓的民间教育。

    上官樱在这时代的女性之中,可说是非常有理想的,但要不是有唐寅的支持,她的理想更多也只是空谈。

    “樱樱,你该知道,我一心要让华夏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都能读书。”

    “不单纯是扫盲,也不单纯是为让他们变成有技术的工匠,还希望他们能参与到治国之中。”

    唐寅走过去,抱着上官樱。

    要说在事业上能帮到他的女人,李胜男算一个,上官樱对他的意义更大。

    有上官樱在,甚至可说未来,他可以有亲信于自己的人帮忙处理朝务。

    而且上官樱生性淡泊,没有那么多功名利禄的事情,从来不会想着去争宠,这种豁达的性格,也正是唐寅所喜欢的。

    上官樱道:“之前为了推广教育之事,朝廷调拨钱粮时,朝中一些老臣已颇有微辞,如果加大推广的话,就怕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觉得朝廷把帑币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

    作为执行人,上官樱感觉到改革的重重阻力。

    没有一项改革,不需要当权者的魄力,不需要执行者克服重重艰难险阻。

    之前在朝堂上商议一下或许容易,但真要落到实处的话,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就以眼前的科举为例,把天下士子召集到洛阳来进行一场考试,本身就需要组织性。

    没有强大的政策支持,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没人员进行维持秩序和统筹考试内容,谁能完成?

    唐寅笑道:“怎么花钱,我来定,至于花多少钱,用在何处,那就是由你来定。”

    “你不用担心有人会反对,他们就算不反对我推广教育,也会反对我用兵,或是反对我制定别的计划,他们只是因为对我唐寅的成见而反对。”

    “他们何尝不知这样做会利国利民?只是他们不想改变,坏了他们自己的利益罢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