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始于汉末 > 第38章 月旦评

第38章 月旦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三十八章 月旦评

    来到了汝南的街头,街上的人们确实许多,但却远没有达到韩晧心中的期待。

    虽然一路上衣衫褴褛的人不见了,每人都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每家每户都挂着红灯笼,有的艳丽,有的稍显老旧。

    但是没有那种万人空巷,逛庙会,赏花灯的盛况。

    按理说不应该啊!汝南虽然略逊色于洛阳,但无论怎么说应该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繁华才对。

    韩晧在街上走着、看着、挑着。

    小道士海维子,则在韩皓的身后,一手拿着米糕,白白嫩嫩的;另一只手拿着姜饼,酥脆甘甜。

    吃的嘴巴旁边都是碎屑。

    可以看出他确实是很开心。

    看到韩皓回头看他,拿起一旁的米糕就递了过去。

    “你吃吧!”韩皓谢绝了他的好意。

    “唔……唔,你……也吃。”海维子嘴里塞得还没咽下,因此说话有些困难。

    “咳……咳……咳……”

    果然,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尤其是小孩子。

    韩皓帮忙拍着小道童海维子的背,想着若是再严重,得要用海姆利克氏急救法。

    所幸,情况没有那么糟糕。

    “唔,好了。”海维子呛得眼睛都有些发红,但是还是开心的笑着。

    “没见过世面,这有啥好开心的。”韩皓嘀咕着。

    “这么好吃的吃食,我平日里都没吃过,还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大红灯笼,可比道场内热闹多了。”小道士海维子仿佛已经忘了刚才的难受,又往嘴里塞着米糕,边吃边说。

    “真是没见识……”韩皓向小道童海维子描述了手艺人用糖捏出来栩栩如生的大公鸡、还有蜜饯裹着的冰糖葫芦……

    小道童听到瞪直了眼睛,很是新奇,但并没有影响到他往嘴里塞米糕的速度。

    韩皓翻了翻白眼,也不再说什么。

    就在这时,一旁三两个士子模样的人走过去。

    从他们的相互交谈间,韩皓隐约听到了“月旦评”、“城东”、“文会”的字眼。

    韩皓拦住其中一个士人。

    “敢问,阁下说的是月旦评?”

    那人看韩皓小小的身子,本来不想予以理会,看到他身后的小道童之后,还是耐着性子回答:“没错。”

    “所谓月旦评,不是在每月初一进行的吗?”韩皓继续问。

    “那是平常时日,这是正月,自然不同。况且大贤良师张角近日在汝南传道,你可知道?”那人随意说着,有些着急。

    “大贤良师也会参加?”韩皓问。

    “谁知道呢?小子,不和你说了,去晚了可没有好位置落脚了。”那人也不再理睬两个娃娃,赶忙追上同伴。

    月旦评嘛?

    所谓舌唇才动,也成月旦春秋。

    怪不得韩皓总觉得城中缺了点什么。

    原来人气都被盛极一时的月旦评吸引去了。

    “大头,你知道月旦评在哪吗?”韩皓问。

    “我也没去过,只是听道场里的大人说过,应该在城东的清河岛上。”小道童边吃米糕,边回答。

    “那我们过去看看。”韩皓未等海维子回应,就迈步跟上了那几人的去路。

    “唔……”小道童海维子,愣愣地看着韩皓走去的方向,又回头看了看卖米糕的摊子。

    他跺了跺脚,艰难的下定决心,一把将剩下的米糕都塞到嘴里,头也不回,决然的往韩皓的背影赶去。

    ……

    ……

    河清岛算是一个水中间的独立岛,离岸边不远,几座小桥架着可以轻易到达。

    待韩皓带着海维子赶到清河岛,早已经是人满为患。

    地上、桥上站满了人,甚至是树上都有人观望。

    亏得冬日的凛冽冻住了一旁的江水,不然来的晚的,怕是连站的位置都寻不到了。

    机灵的小吃商贩早就选好了位置,烤馕饼、羊肉汤,包括大头小道士最爱的米糕,应有尽有,丝毫不逊色于城内的种类。

    岛上一棵大大的榕树增添的很多高雅的气息,上面挂着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

    随风飘飞的绿带,摇曳的红灯笼,甚至连几座小桥都布满了装饰。

    这又让岛上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两者相得益彰,让旁人感觉置身梦境。

    主持月旦评的许邵显然对这次的声势浩大的现场很是满意,红光满面。

    一是月旦评一改往日只要求寥寥几个大家,相互讨论的套路,首次对普通的士人、民众发出通告邀请。

    二是上元佳节,人们大多闲赋,无所事事,有此热闹的去处,自然趋之若鹜。

    三是借大贤良师张角来汝南的契机,故意推迟到今天,在末尾让其压轴点评发言,定能一举让这次论坛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然而与许邵的兴奋不同,坐在一旁的从兄许靖却一言不发,似乎有些不满。

    这源于二人对月旦评态度不同,许邵认为只有知名度上去,让所有人知道,月旦评才能越办越好,也就是说更看重流量。

    而他的从兄许靖则认为,品评当下时局、人物或诗文字画等,都应该属于阳春白雪,高雅之事。理应在大雅之堂,让这些凡夫俗子在外观赏,总是有些不伦不类。

    不过二人配合主持月旦评良久,他也不好因这小事指责从弟许邵,更别说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发作。于是也就强忍着,准备事后再商议。

    此次月旦评人声鼎沸,是许邵之前就考虑到的情况。

    因此他也不品评书画,而是将第一个议程改为了文会,文会的主题就是“天道”。

    选择这个主题,许邵也慎重的考虑过,既宽泛,又能让人言之有物,最重要的还为大贤良师张角的压轴点评做铺垫,他很是得意。

    只要所说的是贴近主题之言,那么在场所有的士子都能上台一展才华,这样才更加的热闹。

    事实也不出他所料。

    平日里寒门的学子哪有在这么多人面前发言的机会,都争相上台,好不热闹。

    有的说的支支吾吾,惹的众人大笑;

    有的说的勉勉强强,众人用掌声鼓励;

    也有个别,说的铿锵有声、条理清晰、激动人心,博得众人连连喝彩。

    这些博得喝彩的人,也是志得意满。

    因为他们知道,台下有不少世家大族的人暗中观察。

    自己只要能够脱颖而出,得到他们的关注,那么便可以告别寒门,依附世家做事,可以说是荣华富贵就在今日的演说。

    不过绝大多数的寒门,都比不上世家中的子弟。

    毕竟经学、藏书都被世家垄断,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匹配也就预示着二者的巨大差距。

    世家大族之中随便派出一个旁系的子弟,都可以和寒门之中的佼佼者媲美。

    许劭的叔祖父许敬,许敬的儿子许训,许训的儿子许相,都担任过三公。

    自然也是出生于世家望族,因此也有不少其他的世家子弟前来捧场。

    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多有分量的人登台。

    当地小有名气的士人说的自然一个比一个精彩。

    河清岛上的气氛也逐步推上高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