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书院宣传
这边杨家在忙着制蚊香,县里的杨开礼当天下午就拿着蚊香进了明博书院。
明博书院是县里的关家和当地的一些乡绅富户一起筹建的学校。
关家是青山县有名的读书人家,族人很多,而且关家有人在京城里当大官,为了培养族中子弟和报答乡亲,就筹建了明博书院。
明博书院接收八到十八岁的学生。学生分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甲班是准备考秀才的班级,丁班是蒙童班。
甲乙两个级别的学生都是聘请的落第的举人来书院教授他们。而启蒙班就是由秀才教授。杨开礼教的是丙班,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一岁到十三岁之间。
杨开礼拿着蚊香在班里四个角都点了一根,然后开始上课。这个时代,学生对老师是特别敬重的。尽管很疑惑,但是班里没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惑。
直到下课,学生才围着杨开礼问:“夫子,你刚才点的是什么?”
“就是,我闻着那味还怪好闻的。”
“是香吗?”
杨开礼对学生笑笑,“你们没有发现,你们上课再也没有啪啪的声音了吗?”
明博书院建的很大,蒙童班、基础班和秀才班是分开的,而且书院是建立在山脚下的,院里也栽种了很多树和各种花,环境倒是非常好。
夏天也很凉快,但是架不住蚊子有点多。所以学生上课的时候经常听到啪啪打蚊子的声音。
这会有的学生听到杨夫子的话才反应过来。
“哎,好像是呢,这屋里好像蚊子都少了很多。”
“你们看,这个角落居然有死掉的蚊子。”
“我今天上课特别认真,都没有被蚊子分心。”
“夫子,这个是什么,是可以杀蚊子的东西吗?”
杨开礼摸了摸下巴的胡子,哈哈大笑,“这个呀,是我家里人今天送过来的,专门用来杀蚊子,我就带过来试试效果。”
“看来这效果不错了,我今天讲课也专注了不少。”说着,就收拾东西下学了。
“对了,桌子上还留有一些,你们可以分一分,拿回家去用。”
众人听到杨夫子的话,立马上前哄抢。教室里顿时一片乱哄哄的。
关泽林看了看桌上的蚊香,然后追上已经走到门口杨开礼,“夫子,夫子。”
杨开礼见到是关泽林,也没有惊讶,笑着问:“泽林呀,怎么了?”
“夫子,你这个蚊香是你们家在卖吗?在哪里可以买到?我家里人多,我准备多买点。”
杨开礼倒也没有觉得在书院里卖东西丢人,本来他拿过来,就是为了给家里人宣传的,所以这会听到还挺高兴。
“我二弟今天下午在西街卖,你们要是想买的,这会就可以让人过去。”杨开礼对着教室里的学生说了一句。
关泽林和班里的其他学生听到这话,也不抢桌上的了,于是收拾东西走了。
谁也没有问价格,像这种能够到书院读书的,家境基本上都不错,也不会在乎这点钱。
杨开礼这会还拿着一些蚊香给几个夫子分了分。其中李夫子笑着说:“我说,你们父子俩搞什么鬼?下午继宗也拿了这个东西过来在教室里点燃了。”
“这个呀,叫蚊香,是我家里人今天送过来的。听说效果挺好,所以我就给你们送过来了,怎么样,今天下午没有蚊子了吧?”杨开礼跟李夫子的关系也挺好,而且,他还是杨继宗的夫子。
至于杨继宗为什么没有在杨开礼的班级,这只是因为明博书院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儿子一般不在父亲手上读书,这样便于学习交流。
“我哪里知道了,他又没有给我用,就只给他自己用了。”李夫子抱怨道。
“先生,抱歉,是我的错。我是想自己先试试,如果,有用才在班里用的。”这时,旁边的杨继宗红着脸说。
“哈哈,你老师跟你开玩笑呢,行了,东西送了,我们也该回了。对了,你们要是想买就去西街那里,我们家的人今天下午专门在那里卖。”
杨开礼说完,就带着儿子回家了。
几个夫子相互看看,没有说什么。几人在一个书院教书教了很多年了,彼此都很熟悉,差不多都知道杨开礼家的情况,他自己都还在外面抄书赚钱,所以也没有人觉得他刚才的话有辱斯文什么的。
虽然都是秀才出身了,但是还不是一样要养家糊口。
在西街的杨开义下午也卖的不错,上午的好口碑已经打出去了,所以下午闻声过来的人还挺多。
一直到太阳快下山,西街摆摊卖菜的也都收摊了,背篓里只剩下一点,他正准备收摊。
这时,几辆马车停在了街口,跑下来几个书童一样的人:“你是杨夫子的家人?你是不是在卖蚊香?”
“来,给我来一百根。”
“还有我,还有我。”
“这儿呢,还有这里也要一百根。”
杨开义看着这群人有点懵,不过听到杨夫子,立马反应过来,肯定是他哥书院里的人。
也不再多想,边回答边把东西递给客人:“我是杨秀才的二弟,这就是蚊香,一文钱一根。”
那些买东西的书童也没嫌贵,更没有跟杨开义讲价,把钱扔进匣子里就走了。
关泽林的书童关长看着周围的人渐渐少了,就对杨开义说:“你这还有多少,我全买了。”
“你确定?我这还有三四百根呢?”杨开义不确定的问这个小哥。
“你连着布包给我就是。”
杨开义也不犹豫,他也知道一些大户人家的人买东西就是这个习惯,所以快速的收拾好,然后连着布包递给他。
关长拿起布包,扔了一小块银子就走了。
杨开义看着这大约五钱银子,心里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