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造山的方法
“诶,你也太粗心了吧,”熊二竖起爪子摇了摇,
“难道我这12个后土年种的7200亩松柏林,就不是能适应温暖湿润气候的植物吗?”
张遂道:“当然是,但种类还是太少了,希望以后你能从青丘移植多种不同的植物过来。”
“总之,破入龙脉境以前,我不会考虑让你们也使用我的治沙方法。”
“嗯,如果从青丘多移植一些不同的植物过来的话,”
“一直种到破入龙脉境,倒是的确能满足自然替代沙漠植物的需求,”
熊二深以为然地道,“反正到了龙脉境,这里的环境将会与现在大不相同,”
“到时候我们再用你的方法种植沙漠植物,改善一下土质就行了,”
“这样到龙穴境,沙漠植物自然演替的条件,也就成熟了。”
“为什么到龙脉境,这里的环境就会与现在大不相同?”
张遂道,“只是森林面积足够大的话,还不至于给这里的环境带来本质性的改变,”
“除非有条山脉经过这里,倒是能对这里的气候造成不小的影响,”
“但造山难道不是龙脉境才开始的修炼活动吗?”
“唉,”熊二摇头叹息道,“你连各大境界的突破条件都没搞清楚,还修炼什么啊?”
“破入龙脉境的必要条件,除了后土的森林要达到45000亩外,”
“便是后土还得有一条能称得上是龙脉的山脉。”
“所以最迟在刚破入绿洲境的时候,就应该开始造山了。”
“不过我打算打完这场仗以后,就开始造山。”
“你还会造山,”张遂微愕,“怎么造?”
“看你这话说的,我不会造山,难道你会?”
熊二轻笑,“造山的方法,说来也简单,得先在沙漠上用土灵力塑造出一条灵体山脉,”
“然后就是等着这条灵体山脉将地下岩层提升起来,逐渐形成实体山脉了。”
仅从山脉的规模来看,就可以体会到造山对法力的要求肯定不低。
就算有足够的法力,若是对土灵力的掌控力不足,也不可能把土灵力塑造成灵体山脉。
所以只有具有土灵根的高阶神巫或精魂,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对于灵泉或绿洲境初期的神巫来说,即使是土灵根,也肯定是做不到的。
因此在改造后土时,一般都是具有土灵根的结契精魂负责造山的。
这一点,张遂不用怎么想,也是能明白的。
“哦,”张遂点了点头,脸上却带着思考的表情,“那有必要这么早吗?”
“当然有必要,”熊二解释道,
“灵体山脉吸引地下岩层的速度,取决于组成它的土灵力密度,”
“由于山体庞大,再加境界所限,我不可能用很多土灵力塑造灵体山脉,”
“所以我塑造的灵体山脉提升地下岩层的速度比较缓慢,”
“不早些着手的话,就没法让你及时破入龙脉境。”
在穿越前,张遂在一些影视剧里也见过用法力从地下抬升起山脉的场面,
那是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就能完成的事情。
不过那毕竟是凡人对法术的幻想,真实的造山法力,跟想象看来还是有些差距的。
于是张遂问道:“那这个速度具体是多少呢?”
熊二道:“如果等你破入绿洲境,我才开始造山的话,”
“灵体山脉提升地下岩层的速度,是一年100丈。”
100丈约等于333米,也就是说,绿洲境大圆满的熊二,一年可以造一座三百多米的山。
不过要对地区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山脉的海拔起码要超过3千米才行。
以地球为例,一般只有海拔超过3千米,山上才会形成积雪,
有积雪才有形成冰川的条件,有冰川才能有冰川融水,使山脉成为河流的源头。
此外,因为高大的山脉可以阻碍盛行气流的运行,
从而对山脉两侧的气温、降水及其它气候要素产生影响。
所以在山脉两侧,气候可以出现极大差异,高大的山脉往往会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在后土沙漠中营造山脉,就是为了让山脉一侧出现温暖湿润的气候。
也只有在这样的气候带,才有形成洞天福地的条件。
要想形成地球上伊犁河谷那样的塞外江南之地,就起码得造出像天山那样的山脉。
而天山的平均海拔约为4千米,其中还有十余座海拔在5000~8000千米之间的高峰。
新疆几条大河的源头,基本都是这些高峰。
不过海拔高度,是指突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但在后土中,目前除了沙漠,还没有发现面积大到堪比海洋的水域。
所以在后土造山,就不能看海拔高度,而是要看其超出地面的高度。
这个高度当然也还是应该达到平均4千米,才能在山脉两侧造成显著的气候差异,
并形成以冰川融水为主要水源的河流,从而为山下的沙漠提供充足的水源。
这样处在山脉一侧,温暖湿润气候带的沙漠,才有可能变成水草丰美的塞外江南。
那么按照1年100丈的速度,就得12年才能在后土沙漠中造出一条天山似的龙脉。
绿洲境时,后土中每多3千亩成林,神巫便可升一阶。
熊二和白鹿神的分身还用九转还丹点化沙漠种树,则祂俩每年共可播种1200亩树种。
张遂用玄藻树沙漠育林技术,每年植苗造林1800亩,应该也没有什么压力。
这样最多用十五个后土年,张遂就能修炼到绿洲境大圆满。
如果在灵泉境的时候,张遂和熊二每年的造林面积总和是1500亩,
则从他们开始治理后土的第11年起,就应该为绿洲境的修炼准备了。
这个时候,他们最好是能把每年的造林面积提升到3000亩。
这样在张遂破入绿洲境后,只需10个后土年,他就能达到绿洲境大圆满了。
而实际上,在灵泉境张遂和熊二每年造林的情况,却与上述略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