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追封祖地,这孟胤是个好官
大明洪武十年。
徐州。
境内官道上,一支人数不多的商队,正在缓缓前行。
马车驶过。
漫天的黄沙,久久不能散。
马车中,坐着一家四口。
为首的一位中年男人,目光威严,浑身带着一股上位者的气质,即便是在舟车劳顿之下,他也依然精气势不减。
相比之下,同样坐在马车里的两个儿子,反倒是露出了一副疲态,但依然挺直腰板的硬撑着。
这时。
坐在中年男人旁边的妇人,伸手撩开了帘子看了下外面,开口说道:
“重八,前方就要进入沛县,距离祖地也不远了。”
“这次看过后,就把祖地封名定下吧。”
妇人和蔼的说道,但脸上透露着轻松的笑意,以及对先祖的尊重。
祖地,象征的更是一支家族的根。
稍微有点余钱的百姓,都会努力修缮祖地,垒的又高又大又气派!
因为,这更是一种荣誉!
祖地修的越气派,就说明后代越有本事。
百姓尚且如此。
更何况是皇家?
没错。
这一支商队里,一家四口,真正身份其实是大明皇室。
马车里威武的中年男人,则是朱元璋。
在他身边是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
两个儿子,则是长子朱标,以及次子朱樉。
至于马车外的护卫,是神机营的人乔装打扮。
这一次出行的目的,则是为了查明他们老朱家的祖地位置。
之所以还要派人去查。
是因为在朱元璋祖父那一辈的时,为了躲避当时元朝官府的剥削,离开了老朱家的祖地,带着朱元璋的父亲逃亡到了别处。
而朱元璋祖父死后,家里一贫如洗,朱元璋父亲只能再次迁徙。
最终才定居在濠州(凤阳),也就是朱元璋出生的地方。
可朱元璋也没想到,这祖地一查,查了快有十年还不确定
最终只能追溯到沛县里,一个名为朱家庄的村庄。
“就在沛县定下封名也不错。”
“这里可是好地方啊。”
一想到这事解决,朱元璋严肃的脸上,也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听到这话,一旁的二皇子朱樉,好奇的开口问道。
“爹,难不成沛县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还是风水宝地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
“沛县这个地方,自古以来风水就好。”
“当年的汉高祖刘邦就是沛县人。”
“不但如此,刘邦村附近还有三个村里也出了名人,绛侯周勃、安国侯王陵和颍阴侯灌婴。”
“三地成品字型,相距均五里,‘五里三诸侯’也就是这么来的。”
“沛县还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
朱元璋在说这些的时候,老脸上也显得有些光荣。
咱老朱虽然是个粗人,但有时候也是能拽拽文的。
他这么一说,马车里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如此一来,在沛县封名的确是一件好事。
很快。
马车已经进入到了沛县了。
渐渐的,已经能够听到马车外面传来了百姓们的欢笑声。
马车里,大家的脸上露出了愉悦的笑容。
这一路奔波,总算快要到地方了。
古代的舟车劳顿可真不是说说而已,光是坐在马车里什么都不做,一天下来都累。
这些日子来,一天连吃的都吃不下几口,马皇后也憔悴了不少。
也就朱元璋这种马背上的皇帝,还有朱樉稍微好些。
现在好了,这一切很快就要过去了。
只是。
坐在马车里的朱元璋一家人感觉到了不对劲。
这马车,颠簸摇晃的感觉怎么突然变轻了?
朱标有些惊讶的说道:“爹,你有没有感觉到,马车里平稳了好多?”
朱元璋脸色微微惊讶,点了点头。
朱樉忍不住的扒开帘子,眼睛往外一看。
“这是什么?你们快看啊!”
大家被朱樉的声音惊了一跳。
“怎么了,二弟?”
朱标也伸出头往外一看。
然后,他变得和朱樉一样。
“爹!这路它跟咱以前见到的不一样!”
朱元璋皱了皱眉。
这两个儿子怎么都一惊一乍的?
到底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他跟马皇后也感到好奇。
伸出了头。
然后
两个人也惊呆了。
地上的路,确实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模样。
一条非常平整的黑色大道出现在前方。
视野宽阔。
马车在这条道上行走,完全不会颠簸。
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坑坑洼洼。
不仅如此!
朱元璋觉得,哪怕是像他这种练过武的人,直接睡在上面也没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
“皇宫的路也没这么好啊。”
马皇后也点头称赞:“不错,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平整的路。”
但是。
这一条大路上,只有他们一家人全部伸出头在看。
其他路人面色如常,似乎早就习惯了。
只有朱元璋一家子都跟没见过世面人似的。
反倒是他们四颗伸出来的脑袋,被路人好奇的盯着。
朱元璋有点尴尬的咳嗽了一声
“去,给咱查。”
“是!”
侍卫领命,速速离开了。
朱元璋干脆命人把马车停下。
马车里的几个人也下来透透气,顺便等着侍卫回来答复。
朱元璋伸脚踩了踩地面。
嗯,真结实!
不知道是什么修的,比铁疙瘩还硬,完全不是那种普通的泥巴路能比。
很快。
侍卫回来了。
“爷,属下打听清楚了。”
“这条路名叫‘马路’,是沛县的县令孟胤让人打造的。”
“而且这样的马路,在沛县还有八条!连接沛县各地,范围极广!”
朱元璋一听,心里有些震撼。
他本来以为这样的路,修一条就不容易了。
没想到还有八条
朱元璋露出了笑容。
“这个孟胤不错,是个为民造福的好官。”
附近行走的百姓听到朱元璋大声的赞扬孟胤,也都纷纷开口。
“一看你们就是外地来的,县令大人的名声方圆十几里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不是嘛!我们的县令大人是天下最好的人!”
“县令大人来沛县没多久,可为咱们百姓做的事,比上一任的县令十年做的事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