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门
车马潇潇,路人避让。
这已经是大宋半年内第三次派使团前往东吴了,知道点内幕的百姓,无不唾弃。
堂堂大国,打个仗而已,几次三番地求于他国,难道大宋没有厮杀汉么?
越往南走,春色越浓。
队伍经过一个无名山谷,山间浓荫蔽日,不时有泉水从岩间淌过,淙淙流往山下,空气仿佛被泉水洗过般清新。
李渔拽着缰绳,不肯乘坐马车,胯下是他的照夜玉狮子。
这次出使的人非常多,持节的是礼部侍郎林摅,随行文臣几十人,由大将杨沂中率领禁军两千人护卫。
杨志在一旁,指着林摅的马车,笑道:“此乃汴梁长者”
“这么暴力?”李渔愕然道:“我看他年纪不大。”
杨志笑道:“今上崇信道教,于是国内诸多宵小乔装打扮为道士,四处招摇撞骗,搞得开封府乌烟瘴气。崇宁五年,东京有个妖道张怀素犯了谋逆大罪,当时的开封府尹林公亲自审理,发现此人牵扯到很多朝中的王公大臣。
为了防止百官被牵连,林摅请示朝廷,把张怀素和朝中官员的往来书信统统烧毁,以此安定百官之心,众多官员如释重负,从此皆尊称林摅为‘长者’。”
“张怀素?”李渔好像听人说起过,但是没有多少印象。
杨志说道:“此贼自号落魄野人,道术超群,常能召唤上古蛮荒时候的巨兽,身边常有一鸾凤相伴,胯下骑着白虎,自称曾经劝说孔子不要杀少正卯,汉楚成皋相持,他也曾登高观战。”
“这么厉害,怎么死的?”
“被国师林灵素,一掌拍死在城郊。”
李渔摇了摇头,果然是自古花里胡哨没啥用。
他们正在闲聊,从后面有一个随行官员骑马上来,在马上笑着抱拳道:“这位想必就是三日建成艮岳的正经道长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渔回礼道:“正是,还没请教?”
“呵呵,小可刚捐了一个屯田员外郎,复姓西门,单名一个庆字。”
“哦?”李渔一下子来了兴趣,仔细一看,这厮风度翩翩,生的十分英俊。但是油头粉面,一双桃花眼来回睃视,穿戴也有些轻佻,看上去不像是正经人。
买官这种事,他毫不在乎就说了出来,只要不是痴呆,就说明有恃无恐,为人比较嚣张。
西门庆微微抖眉,问道:“莫非道长听说过在下?”
“没有,就是觉得西门庆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好。”
“这个还没有人跟我说过,道长精通此道,请为在下好好一说。”
李渔笑着说道:“西门兄把生辰八字说上一说。”
“甲午日柱。”
李渔方士出身,算命是他的老本行,装模作样地掐指一算,说道:“西门庆三个字,天格属金、地格属水、人格属木。有仕途昌隆之运,威势冲天之象,风光霁月之德,受富贵显荣,大吉大利,大吉大利啊。”
李渔一边说者好话,手指却没有停,稍微一算,这个名字属实不怎么样。
按照西门庆的五行八字,男女皆有好相貌,但是骨肉疏远、离祖迁居、家属缘溥、子嗣不立、劳而无功、凄惨孤独、有伤夭寿。
此人生于大凶之兆,死于绣榻悲寒
西门庆哈哈一笑,说道:“我自小就找人算过,那些庸才都说我八字不好,要我行善积德。现在看来,他们都是些酒囊饭袋,唯有正经道长,才是货真价实!以后说什么也要和道长以后多多亲近。”
“好说。”李渔轻笑道。
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为什么西门庆会出现在使团中。
西门庆好像对李渔很有好感,一个劲在他身边凑话说,李渔不怎么搭理他,他就转而去和杨志、李俊搭话。
可惜这两个都是冷脸的汉子,跟自家兄弟,或许还有些话说,碰到陌生人,简直是惜字如金。
西门庆惹了一脸没趣,也不着恼,笑吟吟地离开,回到他自己的序列。
李渔看了一眼,那是文官的队伍,看来这小子真的混进官场了。
西门庆回到文官中间,依然是到处招摇,寻人搭话,但是很少有人理他。
李渔也不再注意,心里只当是一个趣事。这厮在自己那个时空名号很响,到了这里或许没有那些斑斑恶迹。
西门庆转了一圈,到处搭讪,没有人理他。文官嫌他轻佻,武将嫌他花里胡哨,让他颇感无趣,怏怏回到马车。
进了马车之后,在他的背后,在他心头响起一个声音,是传音入密之术。
“怎么样?”
“一个假身而已,试探不出什么来。”西门庆嘴巴没动,但是可以流畅地与人交流。
“骑在白马上的李渔是假身?”
西门庆点了点头,“没错,我找了很久,在他的两个手下身上,也没有发现他的气息,不知道藏到哪去了。”
“杀他的假身,毫无用处,一定要找到他的真身。”
风月宝鉴内,李渔盘腿席地而坐,丹田的气轮旋转起来,真气丝丝散入经脉。
虽然已经会了三卷太平经,但是还要说青木诀修炼的最快,李渔心念一动,伸手一指,池畔的一株茶花一瞬间长了丈许,柔嫩的花枝湛绿,就好像长了几年一样。
放下手指,他周身的藤蔓慢慢将他整个人缠绕,一副藤甲护住周身经脉,李渔嘴角一笑,这玩意果然好用。
漂浮在半空的警幻,将所有的情欲吸食,然后落到李渔身边。
李渔一手揽住她的腰,一手从她襟领间伸进去,屈指一弹,打在蓓蕾上。
警幻一声娇呼,嗔道:“怪狠心的坏人,下手忒没个轻重。”
李渔笑道:“对了,一直想问你一个事,我若是找到木灵亲和的徒弟,该如何将青木诀传授?”
“我怎么教你,你就怎么教她。”
李渔吓了一跳,唬着脸问道:“这叫什么话,万一是个男的呢?”
警幻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一个修了三卷的人,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你不懂太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