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真的五位皇子啊!
最后这句话带着怒火,响彻整个厅堂!
什么?!
秦王、晋王、周王全都愣住了。
这是哪门子的话?
这好好的一个科举,怎么就成了囚笼了?
而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却是满目震撼。
与另外三位皇子不同,太子和燕王心智过人,自然明白其中的深意。
凡是举兵造反者,莽夫草寇成不了大器,最怕的就是有聪明人带领。
比如李善长、刘伯温等人。
他们能辅佐朱元璋成就大业,要是自己振臂高呼,拥兵自重。
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造反不可怕,可怕的是聪明人带着造反!
所以,
八股取士的真谛,就是让天下的聪明人为八股所困。
画个大饼给他们希望。
至于科举能不能选拔出来能人志士尚在次要,只要他们没时间胡思乱想就够了。
这可是真正的帝王权术,这个刘士端是怎么看出来的?
隔壁朱元璋更是目光阴翳,口中轻吐一句话:
“此子相较与伯温,更甚之!”
当年刘伯温出山时已经三十多岁,可这个刘士端,也不过刚刚年满十九。
在天下文人士子都在埋头苦学的时候,他却已经看透了科举背后的深意。
尚未弱冠,便有此等见识……
若是不能妥善处置,怕是要成为大患!
与之相反,若是能为皇家所用,那就是下一个柱国栋梁!
两者权衡,朱元璋一时间竟然有些茫然。
厅堂中,周王朱橚战战兢兢道:“大哥,这科举,难道真是这样么?”
太子朱标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刘士端道:
“你既是知晓其中厉害,就该明白皇上是为了天下着想,何来亡国之根一说。”
这话变相证实了刘士端所言非虚。
周王朱橚等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一个科举,竟是要穷困天下人!
父皇这样的心机未免也太深了些,可笑自己等人竟全被蒙在鼓里。
刘士端直视着朱标的双眼道:
“正所谓有利就有弊。”
“八股取士看似保住了大明的江山安稳,却是功在当代,弊在千秋。”
这话倒是第一次听说。
朱标已经没有了半点轻视之心,道:“本宫愿闻其详。”
刘士端也不卖关子,直接道:
“其功劳想必都明白。”
“改善用人制度,让天下学子有一份希望,更能让有才识的人能为朝廷所用,而这些人大多是寒门子弟。”
“这样一来,又能制衡豪门世族把持朝堂的局面。”
“最重要的一点,八股取士是以儒学为主,所学之人,必然将天地君亲师的思想牢牢记在脑海里。”
“这么一来,朝廷就能将百官牢牢掌控。”
一席话说完,厅堂内鸦雀无声。
就连朱标也是暗自心悸,这些话和父皇对自己教导过的相差无二。
而且父皇对此颇为自豪。
可朱标从没想到,竟然有人能把父皇的心思揣摩的如此准确。
父皇那是帝王权术,那刘士端又算什么?
想到此处,朱标下意识的看了隔壁一眼,心中翻江倒海。
燕王朱棣等皇子更是如梦初醒,三言两语就将科举的好处说了个干净。
那弊端又当如何?
“科举对于天下是好事一桩,坏就坏在这个八股取士!”
来了!
众皇子精神一震,就连朱元璋也忍不住竖起了耳朵。
“这段时间我研究了一下科举试题,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程朱理学!”
“以南宋大儒朱熹为主,考生所答,必须要与朱熹观点一致。”
“语气必须要效仿古人,句子长短、繁简、声调必须要相对成文,就连字数都要严格控制。”
“从内容到形式,无一不在束缚着考生的思维,使其只懂得夸夸其谈。”
“对于天子皇权来说,看似是一件好事,可真相是什么?”
“真相就是,长此以往科举选拔出来的都是一群思维固化,不知进取改变的行尸走肉!”
“如今人才济济的朝堂,皆是肱股之臣。”
“百年之后,却会被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腐儒所占!”
“太子,王爷们可听懂了?”
一段长篇大论,说的众皇子哑口无言。
仔细一向,现在科举选出来的可不就是这样么?
最新科举选拔出来的士子,的确如刘士端所说。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懂得引经据典、抨击弹劾别人。
朱元璋看着厅堂里的一幕,轻笑着摇摇头:
“看来这刘士端也不过如此,到底是个孩子,他怎会懂得咱的心思?”
“标儿不是糊涂人,他肯定懂。”
果然,
朱标闻言松了口气,笑道:“刘卿此话危言耸听了,听你的意思,似乎对那些儒官怨气不小。”
“可你岂能明白,对于父皇来说,忠君才是第一要事,你可以没有能力,但是,你一定要听话!”
“至于天下大事计,自有天子做主!”
一语双关。
既是反驳了刘士端,也是在暗示他。
此时的朱标已经起了爱才之心,这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
然而,
刘士端只是淡然一笑,反问道:
“殿下所想,真可谓是天真啊。”
“什么意思?”朱标心头一跳,下意识问道。
刘士端笑道:“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这些酸儒身居朝堂,在皇权的威迫下,所谓的忠君只是迫于无奈。”
“在面对着皇权巨大的威慑下,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忠君,而是如何自保!”
“但凡皇上下发一道有损自身利益的圣旨,必然会引起这些酸儒的联手搬出礼教、祖制,来阻止这件事的实施。”
“这么一来,皇帝还能做什么?”
“杀?”
“那么皇帝就会被描写成无恶不赦的昏君,被杀的人就会成了被昏君迫害的忠良之士!”
“不杀?”
“那皇帝就成了被文官摆布的傀儡,终其一生也休想有所政绩!”
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透漏着大逆不道。
却让朱元璋和诸位皇子听的如坠冰窟,细想一下,换做自己大概也会这么做!
“刘卿的意思是,他们会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朱标艰难问道。
“这话说的太难听了,他们只是迫于自保,选择了报团取暖罢了。”
这不还是一个意思么?
朱标只觉得嘴里发苦,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是,
刘士端却并未停止,继续道:
“刚才的弊端,只是针对于皇帝的权利。”
“八股取士的弊端不仅于此。”
还有?
太子朱标等皇子懵了。
“就算这些文官不会联合起来对抗皇权,再换一个方位想想看。”
“八股取士,取来的都是一批听话的乖宝宝。”
“放在太平盛世,那自然是好事一桩。”
“但是,假如百年之后异族敌国作乱,殿下又当如何处置?”
“指望这些只会舞文弄墨的儒官?让他们动用三寸不烂之舌,用礼义廉耻令敌国退兵?”
“还是说,以后但凡有点大小战事,都要皇上御驾亲征?”
“为君者,驭将、驭民、驭官。”
“论起打仗,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