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战法
战法?
很登轩听说过法术,但没听说过战法这个词,不由好奇问道。
“少家主,这您就不知道了。”蒋钦略带骄傲说道,“战法是我们这些散修琢磨出来的,现在很多散修知道这个东西也有很多散修在用,这不算个秘密。起初战法是一些散修前辈从典籍里领悟出来的,传统的法术是道家老祖所创,一般配合自己的功法。
比如有的人修习水系的‘沧海决’,那修习的术法必然是和水系的接近的,总不至于说休修习水系功法而用的火系的招式。”
“而传统的术法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金丹乃至元婴后将一身罡气练就成灵力方可运转,虽然传统术法确实杀伤力大、用处全面,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可能,但是相对于战法来讲就限制很大了。”
蒋钦一口气说出来,略微顿了顿,咽了口唾沫继续说。
“而战法则不一样,战法消耗的是罡气,也就是一身之劲气,我们武道有言‘外练一张皮,内练一口气’,不像儒家修士专门炼心、炼神,金丹以前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等到真正有战斗力的时候都是元婴之境了。到那个时候的儒家修士可谓真正恐怖……”
贺登轩顿时兴趣来了,“你说元婴的儒家修士强盛,那你见过元婴的儒士吗?”
蒋钦的笑容立马僵住,尴尬的摇了摇头说:“我也没见过,但是就是听师傅说起过,元婴后的儒家修士修习天地术法,以一身浩然正气即可驾驭天地万物,他们的攻击手段更像是传说中的言出法随,只需凭借一杆笔、一张口、一本书即可以浩然真气震宵小之徒。”
“而且,儒家修士对魂魄的术法更有研究。这世上能和儒家在魂魄的术法上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两个半。”
蒋钦停下声来,贺登轩见状,心领意会赶紧捧场道:“哪两个半啊?”
蒋钦故作高深的喝了一口茶,左手张开,右手扳着左手手指。
“这第一个,便是当之无愧的当世三家之一的道家了。”蒋钦板下大拇指说道,“道家号称百家祖师爷,不管是儒家的养气还是兵家的杀伐都有涉猎,而且道家主讲养神,在魂魄这方面,绝对是比儒家更有话语权的。只不过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就好像一夜之间被打击完了一样,现在的道家有多少底蕴谁也不知道,所以只能堪称说道家和儒家在这方面一个档次了。”
“嗯对,道家确实应该算一个……”贺登轩一边附和,心里却想到那幅画上的一丝神韵……
道门再衰落也不至于没人看不出来那幅画不是凡画吧,一幅内藏祖师神识的画说送就送,这玩意还是个有助于自家修炼的好东西,道家的底蕴不可能就如同世人说的那么不堪,甚至可能……
比现在如日中天的儒家都要强一点。
收起杂乱的想法,一边的蒋钦扳下食指继续说道:“这第二家啊就是前朝辅佐大秦大一统的法家。”
“这法家虽然在当今因为是和前朝余孽挂了点钩,但是法家的术法却是在前朝始皇帝焚书坑儒时损失最少的一家,到现在,法家的学说依是一脉相承。而且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现在汉祖皇帝虽然说是同意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但是对前朝的法令可是继承了不少啊!好多人都说一句话‘外儒内法,兼之以道’”。
“法家啊……”贺登轩倒是比较熟悉同时也比较陌生,熟悉是因为上课时候确实学习过法家的思想,现在的董仲舒儒学吸收了很多百家思想,现在的儒生需要学习多个方面,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法学也是他们需要涉及到的一门学科。
不熟悉完全是因为他偏科于奇闻与礼仪、骑术一方面,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只能说是好像听说过但是要说个所以然的话还是很难的。
“那剩下的半家呢?”贺登轩眯了眯眼睛问道。
“那半家啊~少家主可知道汉祖皇帝内外讨伐,将妖族赶出中原困于天渊,又四拒羌、蛮、匈奴等外族,借以秦始皇帝留下的长城屏障和边塞险要之地建筑城池作为他们入侵中原的关口吗?”
这个贺登轩倒是知道的,当年祖皇帝担心自己死后外族入侵而中原因为他的常年征战导致羸弱,无人可挡外族,遂率大军在前方正面迎击外族,背后百万民夫加紧筑城,所幸外族也是各自为战,没有出现联盟情况,相对于当年秦始皇帝对六雄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祖皇帝一边迎敌一边派死士进外族地界扶持不同氏族的族长。死守不到三年时间后方百城关口便已经筑成,借助地形又耗了两年,外族起了内乱于是罢兵,此后十年除了冬季外族掠夺商队发生一些小型战役外倒是没有再出现大规模外族入侵事件,就此,大汉得以安稳。
蒋钦继续说:“当年祖皇帝派人深入大漠,一支队伍迷了路在大漠中不幸被敌军掳走。在那里他死不投降,殊死抵抗,常常手持节杖朝东祭拜,食羊毛、饮大雪方生存下来,外族人被他的气节感动,当时的部落族长妄想折服他来击溃我大汉的气节。
没想到数十年过去,大汉与外族的战争都结束了他还是不投降,一直偷偷向大汉尝试传送消息。没想到有一天还真尝试成功,汉祖皇帝深受震撼遂再次发兵,以灭族为威胁当时的族长,新族长恐慌我大汉之神威,于是放他回去。
很难想象到,一位元婴强者,仅仅阔别数十年,再次相见时便以发须尽白,步履维艰,仿佛真是一百岁老人一般。”
贺登轩静静听着蒋钦的讲述。
这个故事他听说过很多次,每一次的听说都不免感慨,当时的人的气节。
虽身受斧钺之刑,忍常人所不能忍之苦,受常人所不能受之寒,但一腔爱国热血仍在,即使受再多苦难,但为了国家的繁荣,宁愿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与灵魂……
这样的人,方才是大汉的气节,是他们撑起来大汉的脊梁……
这个人,
就叫苏武。
持杖节牧羊的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