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创始人回归
沈宏发还是回来了,回到了他当初一手创建的华盛集团,带着她的女儿和他的宏伟设想,他要把华盛带向世界各地。要把华盛的产品送进千家万户。他自己就任董事长,女儿沈燕接管周正阳的职务,担任华盛集团的总经理。
沈宏发能重新回归华盛,是几方博弈后的最终结果,至于,他当初是怎么离开华盛,而周正阳又是怎样从一个经理人变成了华盛的当家人,我们先留下一个小小的悬念。总之,这是一个恩将仇报,又或是农夫与蛇的故事。但是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故事,就远比这上次逼走沈宏发的故事要精彩得多。
周正阳能妥协,表面上心不甘情不愿地暂时离开了华盛,看似是输了,毕竟,他掌舵华盛的五年里,华盛已经翻了两番,产值和产能都已经得到大大的提高,是一只名副其实的正在下金蛋的鸡。
但是,要是有人认为他是良心发现,一心要把华盛的资产送还给前主人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老奸巨猾的周正阳早就在这里埋下伏笔,为他在不久的将来重新执掌华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或者说,老谋深算的他早已经挖好一个巨大的深坑,等着沈宏发欢天喜地的往里跳,而他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只要沈宏发跳进来,他就盖上土,让沈宏发永无翻身之日。他的狠辣之处就在于这种重大利益问题上,没有一丝怜惜,绝对是不会让自己吃一丝毫的亏,他还要连本带利的一口气把沈宏发所剩无几的资产也要吞掉。
周正阳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完全就麻痹了一心想做一番事业的沈宏发先生,所以,在交接问题上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而是顺顺利利,一切遵照他和沈宏发谈好的退出协议,沈宏发接任了华盛的董事长,他的26岁女儿沈燕暂时担任总经理一职。
尽管华盛的高层已经有所变动,但是普通的员工而言,他们对这一切并不知情。
华盛各厂看似风平浪静,一切如常。但那段时间厂里的新品不断,刚刚上任的董事长沈宏发,从德国买了几套全新的数控加工中心,德国的工程师在调试完之后就走了,可这个机床在调试完成之后却怎么也运转不了,这可急坏了刚刚上任的董事长,他亲自去模房里检查了几遍,总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机器不能正常运转。
董事长紧急联系德方的工作人员,请求帮助,但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出厂的机器是经过严密的检测的,如果需要帮助,那得另外支付一笔巨大的酬金作为工作员的酬劳,而且还要等待,等待工作人员的假期。
看着一拨又一拨的人围观着这台被新董事长寄予厚望的神器,众人指指点点,但似乎都束手无策。等他们走了之后,许志林去这台机器检查了一遍,他看到是编程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导致机器不能启动。
于是他重新编写好程序,启动机器,机器正常运转了,他又拿了一块磨具钢上去调试,完全正常。董事长正在和德方紧急磋商,无论如何要尽快派人过来维修,付出的代价尽管在高昂,他都愿意承担。
回头见许志林正在启动的加工中心,他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当看到机器正常运转的时候,他的态度转为惊喜,他问许志林,你能操作这机器?你是怎么做到让它启动的。
许志林点了点头,“略懂,略懂一点,我经常跟一些国外的同行通过邮件和论坛交流。”沈宏发大喜过望,问他还会什么?
许志林谦虚地笑了一下,“都会一点,但缺少实践经验。”
于是沈宏发拿出一套图纸,你能不能按照图纸给我加工出来,要能达到图纸上的要求。
许志林还是谦虚地点了点头,应该可以。接着他大略地讲解了一下图纸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哪里该怎么做,哪里该用怎样的机器怎样操作,说得头头是道,沈宏发连连点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精密科技,会的人一说就懂,不会的人却是一头雾水。
于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以及生产主管众目睽睽之下,许志林从容地操作着计算机,数控铣床,加工中心,cnc机,线切割,火花机,龙门铣无一不是了如指掌,沈宏发看得很惊讶,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他轻描淡写地同时操控6台电脑,编10台机床的程序,并从容淡定地调机床分模,并讲解着各种品牌和各种系统的优势和劣势,又讲解着龙门铣上如何快速完成对刀,以及怎样控制精度。
许志林没有一丝惊喜,也没有一丝惊慌,操作完了。沈宏发露出满意的微笑,说到,“小伙子,还真不错。有两下子,暂时模具部缺人,一切你就先顶着吧。代理主管模具部的一切日常事务,表现得好,以后这个部门就归你管了。”
后来许志林才知道,这个老板叫沈宏发。新都人,据说华盛就是靠着他当初建立的一个小铁皮房起家的,这些年疯狂的扩张,华盛与他创业之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他的头发已经花白,已经看不出真实的年龄,满脸的沧桑却掩饰不住眼里流露出的坚毅和果敢。“我们公司有这样的人才,为什么却总是说告诉我,模具房里找不到工程师?我看这就很适合嘛!要大胆启用年轻人,要多给他们机会。”
就这样,许志林做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程师,工资也有原来的两千一下涨到了六千。
在别人眼里,有些许羡慕的眼光,这中间,只是短短的两年,两年前,他的工资只有四百,而且还爱做不做的,一年前他还是推着叉车四处被师傅责骂的勤杂工,但这两年里,有多少个日夜是抱着书本入眠的,有多少个夜里醒来的时候,书上的纸张被眼泪浸湿,这些,只有他许志林一个人知道。
工厂的生活,简单而又枯燥,似乎每天的生活都是复制前一天,上班下班操作机器,每天的生活又都是新的,所做的事又完全不一样。神经像弦一样时刻绷得紧紧的。
刚进入九五年,也就是这一年,正是沈宏发回来重新做董事长的一年,很多高层和骨干纷纷选择离开。工厂效益开始下滑,很多款项逾期不能收回,公司的产品,原材料,辅料开始大量积压,很多的大订单,也在各种原因之后取消。
似乎都因为周正阳的离开,华盛变得群龙无首一样,实际上,这都是他事先设计好的路线之一。以至于后来华盛出现的各种债务谜团,真正把沈宏发弄到一身疲惫。
公司财务极度紧张而又十分混乱,前四个月只发了一个月的工资,许多当初选择观望的技术骨干怨声载道,纷纷辞职跳糟,在这里,只有钱是最现实的,工人们依靠工资生活,发不出工资,就像水龙头断了水,上面流不出水来,下面的人就会喊口渴,口渴就会使人变得难受。暴躁,郁闷和厌烦。
慢慢地,工人开始有了怨言。并彼此在工人群体中相互传播,加上很多工人抱怨食堂生活质量太差。要求工厂把生活费加到工资里面,他们自己解决生活问题。自己解决,那就是到工厂外面的小卖部或是小餐馆根据自己的喜好进餐。但总厂七八千人,而且在同一时间点用餐,还需要不同的喜好,这在当时几乎不太可能,用餐占据了工人们的休息时间,生产效率就明显下降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这些没有得到行政部的重视。前任董事长周正阳年年前刚刚离开,带走了大部分骨干,目前工厂行政部主要有两个人负责,一个是副总,矮矮胖胖的。许志林认识他,他就是当初进纸品包装厂时候的厂长刘胖子,纸品厂属于华盛工业的下属企业,不知道什么时候调来总厂办公室,一过来就是常务副总,他清楚记得,也就是这个矮矮胖胖的男人把王慧调到办公室任文员。也是这个胖子告诉他,王慧已经跟了一个大老板,更刻骨铭心的是当初一脚把许志林踢出纸品厂的人,也是这个刘胖子。
另外一个是刚刚上任的总经理,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沈燕,她是沈宏发的女儿。她学的是国际贸易,对管理不是很内行,加上她刚刚从学校出来,学校学的都是理论知识,真正的实践经验少得可怜。
面对的是一个巨无霸般的烂摊子。所以,很多具体事情还是公司刘副总在操作。
刘胖子也明白这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找了一个亲信承包总厂的食堂的,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把家里那些闲在家里没事的七姑八姨全都领到厂里来了,而且都安排在重要的管理岗位上,他每次吃饭都是一个人在干部食堂的包间里,对着一大桌子鸡鸭鱼肉狼吞虎咽。干部食堂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而工人食堂却是越来越差,工人们也就有了怨气,他这是在执行周正阳重回华盛的第一步,要让华盛先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