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第一期周报
崔玉书严肃道:“你们是每个村镇的管理者,大人希望你们回去后,多给乡亲们读一读周报,了解外面的事情,不要做井底之蛙。
唐大人每日都会抽半天时间教学子数学,相信你们也可以教好孩子们。孩子是清川县的未来,好好栽培,实在上不起私塾的,就看周报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定能等到免费上学的那一天。”
镇长和村长们都惊呆了!
读周报没问题,但真的能免费上学吗?
“全部免费吗?”
这个问题还没讨论过,崔玉书朝唐一璇看去。
唐一璇淡定的说:“四岁入学,免费学到十八岁成年。”
看着众人,她温和的嗓音不疾不徐:“能学到多少知识,能否考上秀才,就看一个人努不努力了。凡是考上秀才的人,县衙都会给予奖励。”
孙友康保证道:“唐大人放心,草民回去一定天天都给乡亲们读周报。”
“草民也是。”
其他人纷纷附和。
唐一璇眯了下眼眸,语气不变:“嗯,从十月份开始,县衙每隔三个月会评选一次模范村镇,从卫生与教育方面进行评估,得到模范村镇之称的,县衙会给予丰厚的奖赏,不限于银钱方面。
卫生包括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教育方面则讲八德,也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评选模范村镇,还会评选孝德人家和先进标兵。距离十月还有一点时间,有关评选的具体要求都会写在周报上,现在提前告诉诸位,只是想让大家早做准备。”
话音落下,整个勤勉堂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吸气声。
不仅是各个镇长和村长震惊不已。
就连崔玉书和杜来德都很惊诧。
他们好像没听大人提起过评选模范村镇。
这是大人临时决定的吗?
当着各个镇长和村长的面,两人都把问题憋在心里,没说出来。
这时,唐一璇手指叩了叩桌面:“还有一点,本官希望大家公平竞争,不要玩做虚弄假那一套,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惩不贷!”
说到最后一句,她语气中透出的官威让人头皮一紧。
所有人不自觉的放轻了呼吸。
张友善率先说道:“草民谨遵大人之命。”
孙康文等人连忙附和道:“草民谨遵大人之命。”
唐一璇微微偏头看向崔玉书,眼神示意他继续说。
崔玉书认真交代道:“每隔七天,县衙都会派人送周报到你们的手中。根据人口分发,每个村长十张周报,镇长三十张周报,希望你们能合理利用资源,不要白白浪费名额。”
“不会的不会的……”
镇长和村长们连声保证道。
唐一璇问道:“你们有别的问题吗?”
众人齐齐摇头:“没问题。”
“本次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唐一璇说罢,起身收拾桌前的文件离开。
各个镇长和村长看县令大人站起来,也连忙站了起来,但他们表情有些懵,不知该做什么。
“所有人跟我走,领取第一期清川周报。”
崔玉书带着他们离开勤勉堂。
等人走后,杜来德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大人,您刚才说的模范村镇,都有什么要求啊?如果各个村镇相互攀比,怕是不好管理了。”
杜来德一脸忧心忡忡的表情。
他感觉未来一段时间又要提心吊胆了,虽然县令大人每每决定做一件事,都会做得很漂亮,比如修路,新学院等,但他总免不了担心。
可能是老了吧,受不得这么大的刺激。
杜来德叹了口气。
唐一璇知道他会问,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杜县丞不必忧心,这是本官想了很久,做出的决定。
一个人吃饱饭后,肯定会想干点别的事,是好是坏,得看这个人的人品。
与其任由发展,不如让县衙引导老百姓做些积极向上的事。”
杜来德愣了愣:“大人是想说老百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吗?”
“嗯,评选模范村镇能激发老百姓的从众心理,为了村镇的荣耀,为了家族的荣耀,而努力奋斗与拼搏。”
唐一璇双手负于身后,铿锵有力的说道:“清川县不是我们的清川县,它是老百姓的,只要老百姓团结一心,就不愁清川县不壮大!”
一时间,杜来德听得激动万分。
他羞愧的拱了拱手:“大人说得是,是下官多虑了。”
唐一璇抬手道:“杜县丞不必妄自菲薄,每个团体都需要激进型和保守型人才,两者相辅相成,便能够带领团体稳步前进。”
杜来德恭敬的说:“多谢大人教诲。”
“好了,你去忙吧。”唐一璇也要回书房完善模范村镇的评选标准。
这件事她是想过,但主要还是在开会时下定的的决心。
教化百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潜移默化,也许是三五个月,也许是三五年。
她在清川县的任期虽是三年,但可能很快就要换地方,换个县令,不一定会按她的计划实施,若是教育体系已经完善了,那新县令也不会轻易改变政策。
另一边,镇长和村长们领了清川周报以后就相继离开县衙,回自己村镇了。
在回去的路上,他们把周报看了好几遍。
林百参回到林家村后,遇到后生,就让他挨家挨户的告诉全村人,晚饭后在晒谷场集合。
其他村长回到村子里也是如此安排。
镇子上的人多,也没有一个地方能容下这么多人,但三个镇长能坐在这个位置,都不是没脑子的。
他们把心腹叫过来,像县令大人一样开会,每人手中一张清川周报,将任务交代下去,每个人负责一条街,一个区。
不过当中有人不识字,念得磕磕巴巴,这让镇长很生气。
“从今天起,你们都给我好好学,三天后,谁要是读不了周报,就给我滚蛋!”
“是是是,镇长,小的们一定好好学。”
不识字的几人额头冒出一层冷汗。
镇长为了完成县令大人交代的任务,其他区域就只能自己上了。
镇长身边还有读书人,各个村长身边就多是大老粗。
一年前,一个村里有一两个读书人已是难能可贵,如今每个村里不仅有读书人,人数还不少,这绝对是飞跃般的进步。
就拿林家村来说,因为林宽的泥瓦匠队伍接的活儿多了,挣的银钱就多了,还有不少人在砖窑干活儿,地里又有粮食,不用再花高价买粮,日子自然越过越好。
在林宽的资助下,林百参从镇上请了老秀才回来,在村里开了私塾,给村里的孩子开蒙启智。
林百参将五份周报放到私塾,另外的分给村里四个通透的老人。
他自己留一份学习,正如周报上写的活到老学到老,他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就是学到老也学不完。
傍晚时分,林家村的村民们都带着板凳来到晒谷场。
晒谷场是林宽的泥瓦匠队伍所建,和水泥路一样平整干净,能够吸收水分,粮食干得快,晒个三天左右就可以收进粮仓了。
除了林家村,还有好几个村子都建了晒谷场。
没有晒谷场的,村里祠堂前也有一块平整的地。
村里有什么事都会在这里说。
林家村村长林百参:“都知道咱清川县的新学院吧?县令大人亲自教授数学,周报上的数字歌啊,就是大人教的。
都仔细听一听,明年新学院开学说不定就要考它,1像炭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
福来镇镇长向长明:“3像耳朵来听话。4像小旗随风飘……”
礼台镇镇长苗永良:“5像秤钩称东西。6像哨子嘟嘟响……”
长留村村长孙康文:“7像锄头来劳动。8像葫芦装酒喝……”
绿兴村村长张友善:“9像勺子来喝粥。0像鸡蛋圆又圆。”
各个镇长和村长读了半个时辰,终于读完了整个周报。
听完了,不少老百姓们还有些意犹未尽。
三天后,清川县城。
墨玑护送凌千诗的队伍入住一家客栈,距离百货大楼非常近。
凌千诗见过不少建筑,比百货大楼高的,没有它大,比它大的,没有它高,清川县有这样一个建筑,简直不可思议。
小语买下的铺子或许不是赔本买卖。
但由此可见,清川县令这人更加不可小觑。
凌千诗坐在上等客房的炕上思考时,她的婢女荷香不解道:“大小姐,墨玑说城东有一处宅子只要稍作打扫就能住了,您为何一定要选择客栈啊?”
闻言,凌千诗眼皮都未动一下。
“墨玑出去了吗?”
“还没有。”
站在窗户前的婢女佳蕙没看到墨玑离开客栈。
但她说完没多久,墨玑就出了客栈。
墨玑敏锐察觉到楼上的视线,依旧头也不回地往县衙的方向走去。
佳蕙关了窗户,走近凌千诗说道:“大小姐,墨玑去县衙了,要派人跟上去吗?”
“不必了。”
凌千诗很清楚墨玑是带着表哥的任务而来,不然护送她的人,根本用不上墨玑。
只是不知道表哥交给墨玑的任务是什么。
墨玑来到县衙,在县令办公房里见到了唐县令。
“墨玑参见唐大人。”
“你是北苍王的贴身侍卫?”唐一璇明知故问。
墨玑回道:“是的。在下奉王爷之令,前来转告唐大人两件事。”
唐一璇挑了下眉毛,客气的说:“墨侍卫请讲。”
墨玑道:“一是唐大人的祖父永宁侯会在两个月内赶到清川县宣读圣旨,二是姜先槐姜首辅盯上了唐大人的土豆,王爷希望唐大人早做打算。”
唐一璇眼皮猛地跳了跳。
竟然是永宁侯来清川县宣旨?
“姜先槐盯上了土豆,以他和永宁侯的翁婿关系,所以宣旨不是重点,重点是那批土豆对吗?”
“王爷没有交代,不知唐大人打算怎么做?”墨玑问道。
她怎么做?
唐一璇反问他:“不知北苍王有何指示?”
墨玑微愣,随即摇头:“王爷没有指示,只吩咐在下来清川县告知唐大人这两件事。”
唐一璇哦了一声,朝着梅城的方向作揖:“本官多谢王爷提醒。此事,本官需要从长计议,等决定好了就传信告诉王爷。”
墨玑单膝跪地抱拳道:“在下没有探听的意思,还请唐大人恕罪。”
唐一璇眸光定定的看着他:“起来吧,土豆不止是本官的事,也事关北地的发展,所以本官希望得到王爷的协助。”
墨玑站起来:“在下会将唐大人的话转告王爷,告辞。”
唐一璇扭头看向影六:“你送送墨侍卫。”
“是,大人。”
影六应道,走上前对墨玑做了个请的手势:“墨侍卫,请。”
等两人出去后,唐一璇往后一靠,双手环胸,思考如何应对永宁侯的明抢豪夺。
既然是为了土豆而来,最后很可能变成武力镇压,以清川县的兵力,能抵挡得住吗?
征兵也不现实,首先老百姓才开始安居乐业,其次两个月的训练也比不上对方精挑细选的强兵,一旦交手就是送人头。
何况她只是一个七品县令,反抗即死。
唐一璇眯了眯眼,在永宁侯来之前,必须做两手准备。
土豆要保住,她的命也要保住。
须臾,唐一璇扬声道:“唐止,你马上去请崔师爷过来一趟。”
“是,主子。”
唐止应声后,朝唐水看了一眼,匆匆离开。
没过多久,崔玉书走进办公房内。
“大人这么急着找我,有何要事?”
“来清川县宣旨的人是永宁侯。”
唐一璇抬眸看着他:“说是两个月,但消息从京城到北地也需要时间,我估计他一个半月就会到了。”
崔玉书惊讶不已。
永宁侯不就是那个想让表妹回去侍疾的祖父吗?
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沉声道:“一个半月?那就是十一月上半旬,如果一路急行,也许十一月份就到了,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唐一璇眉头蹙起:“你说得对。但北地的十一月份不适合种土豆,气温太低了。”
崔玉书惊道:“这和土豆有什么关系?”
“我刚才没跟你说吗?”唐一璇眨了下眼睛,看到崔玉书摇头,她正色道:“永宁侯来北地的目的是那批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