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天下冤之
陈屿对这场大明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表示极其遗憾,这就像一个正值壮年的男子突然绊倒骨折,从此再也无法站起来,大明的下坡路也由此开始,堪称大明版的安史之乱。
“由于是皇帝御驾亲征,带着的士兵与文武要远超过刘邦换位后王振出征,无数文武官员战死,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京城的门户亦已洞开。”
陈屿不说这些皇帝们也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一个皇帝变成地方的俘虏,接踵而来的问题与动荡便随之而来,上一个被俘虏的皇帝已经被亡了国。
“而更为耻辱的是,也先带着被俘虏的朱祁镇去各个城池面前叫门,将朱祁镇当做是挡箭牌立在最前,虽然这一举措并未奏效,但也弄得明军人心惶惶。”
所有皇帝看着这行字眉头都不由得微蹙起来,被当成俘虏就罢了,甚至还要去叫门?被抓起来固然可悲,但能配合敌人做这种行动的朱祁镇也格外可恨。
“嘶”
看着这行字的李世民一时间不知道吐槽什么为好:
“朕心心念念许久的战神竟然是如此下场,简直是不可思议。”
“突然觉得,朕这样南迁逃跑其实也挺好,最起码不会当俘虏。”
赵构看着朱祁镇的下场,在心中暗自窃喜:
“去南迁吧,去做不被定义的南迁。”
“草!”
朱元璋看到这里一拍桌子,心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抑制:
“瓦剌敢如此对待朕的子孙后辈?朕不能忍,出兵,给我灭了瓦剌!”
“朕谨记先祖教训,不被俘虏。”
崇祯看着大厦将倾的大明下定决心:
“就算敌人再强大,攻入京城后朕也不会做俘虏!朕将以身殉国!”
纵使不同皇帝有不同的想法,朱祁镇的这一大黑点也算是彻彻底底揭露于众皇帝面前。
“也先带着气势正旺的瓦剌军继续打明朝一个措手不及,攻陷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大兵逼近北京城,势不可挡,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迁都城。”
这个提议似乎也合理,毕竟上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在不久前的宋朝,这些大臣不想被一并俘虏也是情有可原,但每到这种危急关头,总会有人站出来。
“兵部侍郎于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至京勤王,于谦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精粮足,人心稍安。”
“此后为防止也先再拿朱祁镇作要挟,明朝方便新立朱祁钰为帝,是为景帝,朱祁钰让于谦全权负责守战之事。”
“不久,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开始,于谦亲自领兵22万,列阵于九门外,亲自披甲执锐,于是,京师各地士气大振。”
“在鏖战许久后,明军成功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同样守住了明朝的未来,也先败退逃窜。”
说到明朝在度过这次危机这里,群内的不少皇帝开始议论纷纷。
千古一帝嬴政:“虽然管理员讲这些事情讲的很是笼统,但朕也能想象到当时的危机情况,明朝居然还能够守住京城,的确是个奇迹,这于谦果真和朕的岳将军有几分相似。”
不知不觉中,始皇对岳飞的称呼已经变成朕的岳将军这样,丝毫不把赵构的感受放在眼里。
传奇亭长刘邦:“朕就知道,这于谦果然不是简单人物!当时能够想出那么多办法来应对瓦剌突袭,没想到在真正情况下竟然能做出如此轰轰烈烈大事,还好这次交换过去有于谦这等良臣呐。”
天长地久李隆基:“干的漂亮!朕要是有这么一天,一定也和于谦一样死守长安!嗯?爱妃你想去马嵬坡游玩?朕知道了,这就带你去。”
大宋中兴完颜构:“如果听那些大臣南迁的话这个后续朕比较熟,朱祁镇,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朕,毕竟朕有经验。”
手里一碗朱元璋:“朱祁镇这不肖子孙,朕对你很失望!这于谦,真是大明的大功臣呐!最起码给他封个爵吧,我老朱家不会亏待每一位功臣的。”
大明战神朱祁镇:“朕对不起大明列祖列宗,朕若是能回来,定会重赏于谦!”
陈屿一时间语塞,朱元璋和朱祁镇说这话时估计还是脸不红心不跳,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陈屿自然是要把于谦的结局也同样讲出来。
“北京保卫战后评功,加于谦少保、总督军务,由于于谦为人刚正不阿,从不徇私舞弊,招致不少人嫉妒,也先退兵后,已经有不少弹劾他的奏折涌来,而朱祁钰对他无比信任,这些奏折统统无疾而终。”
“北京保卫战一年后,于谦做了一件决定最终命运的一件事,他同意王直等人的意见,请求朱祁钰接朱祁镇从瓦剌回来,而朱祁镇回来后名为太上皇,被关在南宫。”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危,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太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逮捕入狱。”
“都御史审判于谦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最开始朱祁镇还有些犹豫,说道“谦实有功”。但徐有贞的一句“不杀于谦,出师无名”却让朱祁镇不再犹豫,下令将于谦处死。”
“就这样,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史载:天下冤之!”
“他生前曾留有一首诗《石灰吟》,也正如他的一生所为。”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天下冤之!”
陈屿重复两遍这句话,于谦的死虽然说到底只是政治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但他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被牺牲,也不应该死的这样冤屈。
尤其是他死在这座他曾经拼命保卫过的城中,不知道在行刑前,于谦会想些什么事情,会不会也曾抱怨,会不会也曾无助。
但陈屿知道,他从未后悔过保护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