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新官上任
曹昂面见灵帝之后没两日,天子又下诏以马日磾为车骑将军,持节前往长安,抚慰诸将,又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赵谦为尚书,其余盖勋、士孙瑞、赵温、赵岐等人俱得提拔。
曹昂知道,灵帝这是听进去自己的话了。不过灵帝此番任用的,还多是关西的士大夫,勋贵阶层,仍是不足。而且灵帝似乎对皇甫嵩还有疑虑,所以并未让皇甫嵩接替赵温。
曹昂知道后,只得一声喟叹。
灵帝小事胆大,可大事上魄力还是不足,示人以恩,便要大大方方,这么抠抠搜搜,反而显得小家子气,如何能让关西人领情啊。
而且不换凉州刺史,几个要郡太守,凉州的局面,不还是没有变吗?又如何能够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所以灵帝此番作为,连标都治不了,更别提本了。
不过曹昂并不在意,对于曹昂来说,建议已经给灵帝提了,至于灵帝听与不听,他亦管不了。
这些日子,曹昂每日都在访亲拜友中度过。
曹昂的地位提升了,所能接触的圈子也发生了变化。曹昂虽不喜这种圈子文化,但他作为一个文化人,如何能不混圈子呢,毕竟朋友多了路好走啊。
当然在结识新朋友的过程中,亦不忘老朋友,努力以自己为核心,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便是后话了。
十二月一日,曹昂正式前往司隶校尉府履任。
曹昂的此番上任,毫无任何的波澜,甚至比在军中还要平静,以至于曹昂想要生事,都不可能。
卧虎二字,杀气腾腾。
曹昂虽并未想过做这司隶校尉,甚至到现在也没想过会做长。可是以曹昂的性格,既然做了,便要做好。
而要当好这个司隶校尉,自然是要掌握权力。
司隶校尉,下属最重要的便是都官、功曹、别驾、簿曹、兵曹五从事和主簿。其中都官从事负责监察;功曹从事掌人事权和对内监察权;别驾从事为内部大管家,也是司隶校尉的副手;簿曹从事掌财政权;兵曹从事管着一千二百中都官徒隶;主簿则是秘书长。
其余司隶每郡还有一个郡国从事,是地方负责人。
不提七个郡国从事,曹昂要想彻底掌控司隶校尉府,就得掌控中枢的六个位置。
不过这并不容易。
曹昂新来,虽是强龙,可在很多人看来,强龙不压地头蛇。而司隶校尉衙门内的人,似乎对曹昂是毕恭毕敬,但让这些人交出权利,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幸好此时六属官中,主簿和别驾从事缺任,让曹昂至少有腾挪的空间。
这两个位置,默认为每一任的司隶校尉任命,所以上一任司隶校尉离任,便会空出位置。两个职位,一个是大管家,一个是秘书,若是司隶校尉连这两个位置都掌握不了,那什么事亦不用做了。
此时曹昂身边人不少,可能任用的却不多。
五从事俱是六百石的职务,主簿稍微低一些。五从事已经是显职,尤其是都官从事,主百官朝会,与三府掾同,类似于北镇抚使兼副都御史兼大理寺少卿,就是三公九卿见了,都有礼敬三分。
这样的职务,曹昂肯定不能随便用人。
而且司隶校尉的属官,虽然曹昂名义上可以自行任命,可因为司隶校尉的特殊性,曹昂根本没有全部的任免权。
否则整个监察机构完全为一人掌握,天子也不会放心。
满打满算,现在曹昂身边,也就一个郭嘉可以。郭嘉虽然年轻,不过十七岁,但先后参与平黄巾乱,西北战事有功,而且屡未受赏,一个六百石的官职,虽然会有人有异议,但还说得过去。
至于郑度、李严、成公英这些人,出身不高,又无资历,做个假佐都费劲。
当然曹昂也可以调张纮、班英几人,这又会打乱曹昂的布局。
最后曹昂只得以郭嘉担任别驾从事,又命郑度担任簿曹书佐,至于主簿一职,因为没合适人选直接空着了。
而此时的司隶校尉府中,都官从事为毕瑜,中常侍掖庭令毕岚的弟弟;功曹从事为阴夔,出身河内阴氏;兵曹从事杨儒,出身弘农杨氏;簿曹从事田丰,出身冀州田氏。
四个人中,一个是宦官亲眷,三个出身大族,其中一个还出身对曹昂有敌意的弘农杨氏。
这种局面,让曹昂这个新官上任,如何烧起三把火来。
必须得换人。
不需要这些人是自己人,但至少要听话不是,就像杨儒,曹昂跟弘农杨氏闹成这个样子,他怎么可能会支持曹昂。
但换人并不容易啊,至少要寻个理由。
曹昂一时犯了难。
这时郭嘉便来见曹昂,在郭嘉看来,罢免这几人不容易,但升官还不容易。
给这几人升官,自然而然的便将其清理出去了。
而且天子既然让曹昂做这个司隶校尉,肯定不愿意让曹昂被捆住手脚。所以让其中一两人升官,天子肯定会同意。
曹昂听后大喜,他这是让固定思维给困住了。换不了四个换两个,罢免不了便提拔,反正不让你在这个位置上。
四个职务里面,杨儒是必须得动的。不说那一千二百徒隶,单是杨儒这个人,就不能留下。
当然一千二百徒隶一样重要。这些人虽是徒隶,其实是官府衙役,相当于法警,是京中一支很重要的武装力量。当初桓帝诛梁冀之时,便是动用的这支部队。
在正规兵马不过万人的洛阳城,一支一千多人的部队,将使得曹昂能够在关键时候,影响局势变化。
都官从事不能动,剩下的两个,曹昂肯定选功曹从事,不管是人事权还是财权,其实都是小事,唯有对内监察权,才是悬在众人头上的一把刀。
于是曹昂乃去见灵帝,请求擢升阴夔、杨儒为大县县令,并表徐晃继任兵曹从事,郭嘉改任功曹从事,征辟荀彧为别驾从事。
灵帝见到曹昂的奏疏,便知晓了曹昂的用意。
曹昂这是赤裸裸地在排除异己,打压旁系。不过他也理解,曹昂不换人,位置就坐不稳,这也是他不愿看到的。
只要都官从事在,他并不介意曹昂的所作所为,于是便准了曹昂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