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末圣人 > 番外八 司马懿和诸葛亮(下)

番外八 司马懿和诸葛亮(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镇南都护这个官并不好做,哪怕他是诸葛亮。

    镇南都护府辖地,共有九郡,可除了朱提郡,其他八郡皆分封出去。封国自身拥有着极大的权利,诸葛亮对他们根本没有管辖权。

    而且南中地区,地形以山岭为主,环境恶劣,民族混杂,百姓风俗多样,习性不一。更有大姓、夷帅势力日渐炽盛,据地自雄。

    大楚建立二十几年,刚开始是无力管南中事,后来朝廷也派遣了军队、官吏进入,但是不得其法。

    明面上南中是大楚的地盘,官吏也俱有朝廷任命,可朝廷对南中的控制力很是薄弱。

    所谓的统治,只是流于形式。

    本来双方相安无事,可曹昂在南中设封国,严重损害了南中豪强的利益。于是数年来,南中地区,动乱不休,叛乱层出不穷。

    曹昂也是被折腾的头疼,这才设镇南都护府,命诸葛亮解决南中问题,为此,曹昂还放权给诸葛亮。

    面对这个恶劣的局势,诸葛亮也是犯难。

    诸葛亮出京的时候,孤身一人,到达江阳郡,手中有兵四千。这四千兵马,加上平夷、味县两个护西南夷中郎将部,近万人马,是诸葛亮仅有的兵力。

    但这远远不够。

    镇南都护府唯一一个实辖的朱提郡,便为蛮夷所控。

    朱提郡原本是犍为属国都尉,郡中更是有朱、孟、鲁、雷、兴、仇、递、高、李等大家族,其中实力最强的便是原牂牁郡丞朱褒,以及与蛮王孟获同族的孟琰。

    二人各据地盘,虽为正式反叛,可与叛贼,亦无太大区别。

    诸葛亮知道大楚已经触碰到南中大族核心利益,一味怀柔,只能让这群人更加傲慢,为了震慑群雄,遂驱兵直进,与护西南夷右中郎将马忠两路齐进。

    孟琰并不敢与楚军交战,犹犹豫豫,直到诸葛亮兵临城下,亦没能有所反应。在诸葛亮又打又拉下,果断投降。

    而朱褒兵力不足,又着急忙慌地扩展势力。朱提郡功曹李恢杀死朱提城守将,迎楚军入内。

    于是楚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朱提郡。

    有了立足之地,诸葛亮并不急于出兵,反而停在了朱提。他一面合纵连横,拉拢各方势力,打击叛军,一面收编蛮族兵马,以蛮制蛮。

    当年冬天,建宁郡大族首领雍闿被杀,诸葛亮趁机打通了与益王的联系。

    次年春天,诸葛亮指挥都护府兵和益国军队,攻打盘踞在建宁、兴古的蛮王孟获。

    孟获利用诡计哄骗了多个部族参与叛乱,实力强劲。

    诸葛亮便命大将张嶷率一部佯装伏兵,诱其来攻。孟获果然中计,大军主动出击,与楚军决战。

    诸葛亮在李恢的帮助下,分化叛军势力,收买、瓦解联军,又趁其不备,突然发起反击,一举将优势的敌军击败。

    孟获一路南逃,诸葛亮在克服了气候、地形、运输等困难后,终于在兴古县南部生俘了孟获。

    此战之后,南中局势迅速改观,各势力心存畏惧,纷纷投降。

    诸葛亮乃兵进河阳郡,建立了宁国朝廷。

    曹昂本来封次子曹诚为益王,可益国辖五郡,地盘确实太大,他又分出西面的河阳、云南二郡,建立了宁国,封八子曹谊为宁王。

    只是这个宁国空有个名头,若无诸葛亮平叛,只怕不存在。

    收复河阳、云南二郡后,诸葛亮又迅速向北,攻打越雋郡。

    南中叛乱势力,以越雋叟族蛮王高定实力最强,有兵万人。

    诸葛亮知道高定经营越雋多年,不宜与对方打持久战,于是集中精锐,绕过防线,直袭越雋腹地,一战斩杀高定。

    几个叛军大首领或死或逃,南中终于趋向于安定。

    这个时候,诸葛亮终于有精力将各家绑上他的战车。

    南中地区资源丰富,单是铜一项,冠绝天下,而且南中又是曹昂划定的面向西南的贸易前线。既然如此,大家一起做生意赚钱,何必起事作乱,误了性命。

    当然有的地方没有资源,但至少有人。

    中原缺可供消耗的奴隶,奴隶贸易自然在南中飞起。

    当然,汉家的屯田,教化,养民,农耕等手段,亦是在南中地区铺开。随着数十万汉家移民进入,对南中的控制肉眼可见的加深起来。

    诸葛亮在南中待了八年,期间又兼任益国相和宁国相。

    八年的时间,南中的汉民比例大幅增加,汉家官吏遍及南中,益、宁、黔、康四国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汉家使者、商队,延伸到中南半岛,包括掸国、骠国、汉越国等十几个国家向大楚称臣纳贡,大楚的势力扩展到恒河下游。

    贞观三十三年(231年),五十一岁的诸葛亮终于被召回京城,担任尚书右仆射,正式入相,半年之后,升任左侍中,又过了一年,迁左中书令,成为大楚右相。

    就在这一年,司马懿也终于也返回了京城。

    司马懿外放西平郡,经过诸葛亮一番劝解,反倒干劲十足。他先是配合曹真,击败了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组成的联军,斩首五万余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

    接着又与夏侯称、邓艾等人出兵至西海以西,建立了西海、河源、浇河、积石、石堡等镇,彻底将西海都护府变成现实。

    司马懿历任西海都护府长史,副都护,凉州刺史,西京副留守,终于回归京城,担任右侍中。

    虽然只是政事堂七相最后一位,可也确实入相了。

    师兄弟二人,再次同朝为官。

    不过这一次,司马懿坦然了很多,既然落后,便做好自己的事。

    看着诸葛亮立下的功劳,司马懿终于相信,自己确实不如他这个师弟。

    入相之后的诸葛亮,工作更繁忙了。

    一个庞大帝国的副宰相,决策部门的负责人,其公务繁重可想而知。

    贞观三十六年(234年)秋,诸葛亮终于病倒了。

    这天诸葛亮正在养病,忽有客人来访。

    本来诸葛亮的不宜见客,可对方却径直闯了进来,正是曹昂。

    诸葛亮见到曹昂,也是吃了一惊,赶紧要起身叩拜,被曹昂一把按住。

    “孔明,不必多礼。”

    诸葛亮本就清瘦,生了这场病后,面容更是苍白枯槁。

    多年的师徒,君臣,曹昂看的也心疼。

    “天子,臣只怕不成了。”

    诸葛亮说着,不由得落泪。他身在副相,刚理清诸事,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完。

    “屁话,你还要辅佐太子登基呢。”

    曹昂拉着诸葛亮的手,轻声叹道:“孔明,朕有心退位了。”

    “老师?”

    诸葛亮满是惊愕,众所周知,曹昂的身体很好。

    “自贞观二十五年,朕就逐渐放权给太子,现在禅位,也不会引起太大波折。”

    “天子怎么会这么想?”

    “古往今来的天子,都想长生不老,始皇帝、汉文、汉武,为了长生,求取丹药,费了多少精力,又出了多少洋相。

    世间之事,寿命是最公平的,不论是天子,还是贩夫走卒,没有人能长生。

    我做了三十六年天子,十年诸侯,时间太长了。

    现在朝廷之中,我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只要想做的,哪怕是摘天上的星星,都有人去做。

    多少君王羡慕啊。

    可在我看来,这不是好事。年纪越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弱,守旧之心越多,越会不思进取,耽于享乐。

    而威望越高,便越不会有人给你讲真话。

    因为怕你,所以哄着你。

    稍有闪失,便会铸成大错。

    那些明君到老之后,多会昏庸,便是如此。

    提前禅位,享该享之乐,做想做之事。哪怕朝堂真的出了问题,还有个拨乱反正的人。

    太子的能力我很相信,可是他顺风顺水多年,三十多年的太子,一旦登基,肯定想当家做主。这样很容易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举动。

    能辅弼太子,稳固朝堂的,只有你一人。”

    “老师,我。”

    “孔明,我这一生,立功,立德,立言,能传承我事业的,不是太子,不是仲达和伯言,而是你。”

    诸葛亮听得泪流满面。

    “老师,敢不尽心竭力乎?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昂留下一幅字离开。

    出了诸葛亮的府邸,曹昂仍是满心担忧,不知诸葛亮能否好起来。

    到了晚上,司马懿也来看望诸葛亮。

    随着年纪增长,司马懿不仅不再讨厌这个师弟,反而有些喜欢他。人生在世,得一对手,其实也足矣。

    进了屋内,看到榻上的诸葛亮,司马懿笑道:“孔明,你这是要让位?”

    “师兄见我要死,故意来奚落我的?”

    “确实是奚落,但我可不想你死。你死了,怎么给我做次相?”

    诸葛亮听了,也忍不住笑起来。

    “师兄莫忘了,政事堂排名,庞士元在你前,庞士元身体素来康健,能活八十岁。师兄熬走我,也熬不走他。”

    “庞士元小儿辈,不值一提。”

    这是司马懿看到桌案上的纸,拿了起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司马懿看了有些沉默,半晌后才压着嗓子说道:“老师来过了?”

    “嗯!”

    “老师是觉得,你跟他一样,都是圣人啊。”

    “我如何能与老师比?”

    “可老师心中,你们是一样的。”

    司马懿放下纸,低声叹道:“孔明,这些年,我一直在跟你比,自觉能力不差于你,也不明白老师为何最喜欢你。

    直到今日,我才明白。

    我比你少了一分私心,多了一分功利。

    我不如你也。”

    ······

    永乐八年(246年),左相诸葛亮病逝,时年六十六岁,谥号“文正”。

    (传说魏延不踏翻七星灯,诸葛亮就能续命一际,一际为十二年。)

    ······

    听到诸葛亮病逝的消息,身在广陵的曹昂也是忍不住落下眼泪。

    孔明到底还是走了。

    孔明,这一世,或许你的人生不会再如上一世那般在历史上如此绚烂夺目,可至少,你不用再过得那么痛苦。

    诸葛亮病逝后,步骘继任左相,一年后去世。

    庞统又继任左相,三年后去世。

    永乐十三年(251年)春,司马懿继任左相,同年八月逝世,时年七十三岁,谥号“文忠”。

    师兄弟二人,配享太庙。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