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积花巷疑团
三日前,卫迟埋首在堆成山的卷宗里——他最近很忙,十六王宅和匪乱的案子,太子与他立了军令状,两月为限,必须查清楚。
案子最近有了眉目,朝中一个大老虎,与匪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他正埋首在卷牍中,黎换突然进来:
“世子,积花巷有情况,人我带来了……”
听到积花巷三字,卫迟讶异的抬起头来。
这是卫国公府的默契,对他们来说,积花巷不是一个地名,而是特指晏璃家。
黎换的面色很久没有如此凝重过了:
“……有个证人,我已经带到了朝晖堂……我怀疑积花巷和淮南盐帮有关。”
卫迟愣了有几秒钟,旋即起身往朝晖堂走,他一般在朝晖堂见客。
路上,黎换已经把事情跟他说了。
“上午积花巷史宅修缮时,在废墟里发现半坛腌鱼。本来腌鱼没什么稀罕的,可是那工人以前在淮南一带做过厨子,一眼认出来这鱼是用淮南的私盐腌的,工人又往下挖,挖出一个地窖,里面竟有一坛淮盐,看成色,竟是新烧炼的。”
卫迟拧眉不语,眼里的郁色浓重了几分。积花巷晏璃家那处院子正在修缮,为了赶工期,他还加派了人手。
他们查了这些时日,查到洛都匪乱中,匪徒大多是淮南的盐帮贩子。
自从朝廷几年前颁布了盐铁新令,淮南的盐统一由官府指定盐商经营,且只能售往北境,不能销往洛都。淮南至北境道路险阻,只能走陆路,运力差,成本高,淮南盐帮便渐渐凋零。
那些原本以盐为生的百姓没了活路,只能变成私盐贩子。贩私盐要判流徒三千里,财产充公。
这些盐帮五年前来洛都闹过一次,非但没有起作用,反倒加大了官府整治私盐的力度。从那以后,整个洛都甚至淮河以北都见不到淮盐。
史良娣家怎么会有新烧炼出的淮盐,还整整一坛……就算普通百姓能买到私盐,也不可能成坛的买。况且现在盐铁方面查得这么紧,怎么会有淮盐流进洛都。
卫迟的心不由得沉下来。
进了朝晖堂,堂下跪着两名工匠,还有一个坛子,是淮盐。
卫迟抄起一把淮盐,这盐颗粒粗砺,色泽微黄,拈起一颗放在舌尖,咸中带了一丝清苦之味。
两个工匠详细的把发现盐的过程又讲了一遍。
“确定是在积花巷史宅发现的?”卫迟不死心。
“确定。”
“具体什么位置?”
“厨房墙角有一个小小的地窖。”
“怎么发现的?”
“先是发现了腌鱼,小人……一时贪心,以为下面还有什么宝贝,就继续往下挖,结果就发现了盐。真的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你的手为何那么黑?”
卫迟看向那人的手,两只手掌沾了墨一般,黑乎乎的,似乎还泛着油光。
“回世子,地窖里有一些坛坛罐罐碎片,内壁不知是什么东西,小的不小心摸了一手。“
“碎片?”
卫迟仔细看了看那人手上的墨迹,脸色越发凝重。
“现场有几人见过这些东西?”
“只有我俩负责修缮那院的厨房,所以再没有别人了。”
“东西拿回去,原样放好,不得走露风声,否则,仔细你们的命。”
……
送走两个工匠,黎换和卫迟交换了一下目光,黎换迟疑着问:
“还查吗?”
“查。先去积花巷一趟,再去十六王宅。”
二人换了便衣,一人一骑,往积花巷行去。
进了那院子,三间正房已经修好,厨房正在上大梁,只剩后院的佛堂,因损毁程度最轻,刚开始动工。
进了厨房,一眼就看到屋角的地窖。窖很小,只是个半人来高的小坑,甚至不足以称为地窖。
上面原先放着杂物,坍塌时,一大块墙砖掉下来,正好砸在杂物上,匠人清理杂物时,发现了这个坑。
一些瓦罐碎片散落在窖底,他捏起一片看了看,内壁是黑的,他用手一拭,手指便沾了一层烟墨,发着亮光,似乎有油,又有点像漆。闻了闻,顿时脸色大变。
黎换也捏着闻了闻,瞠目结舌的看着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