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借用朱棣身份,搭上徐增寿这条线
因为瞿能投靠朱权的消息并未传出。
所以朝廷方面,并未为难瞿家人。
相反的,还颇有照顾。
其父瞿通甚至被升了两级。
朱权也趁着朝廷还未得知消息的空隙,向锦衣卫下达了解救出瞿家人的命令。
而身在军中的瞿通,则就交给了瞿能自己来了。
瞿能十分了解其父,倘若李景隆率军攻来,瞿通势必会争取先锋。
只要瞿通争取到先锋一职,届时瞿能便可在阵前出面,劝瞿通一并归降。
现实也正如计划中的发展。
因为瞿通刚经历“丧子之痛”,所以军中诸将都看在“已故”瞿能的面子上,并没有人站出来抢这个位置。
李景隆也很是痛快的将先锋的位置,给了瞿通。
在诸将的一番商量下,瞿通被李景隆任命成为了三军先锋,统率一万骑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时时任山东参政的铁铉,正在后方负责粮草运输。
当得知朱权分兵攻打真定府时,铁铉立即明白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随即立刻吩咐手下开始向北边运粮。
确保李景隆所率领的四十余万大军,不会断粮,从而影响士气。
粮草运输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便是出兵了。
瞿通率领一万骑的先锋部队先行。
平安率五万大军,为前军。
盛庸领五万大军,为后军。
俞通渊领五万大军,为右军。
滕聚领五万大军,为左军。
李景隆亲率二十万大军,坐镇中军。
足足四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德州出发,直奔北平。
就在李景隆出兵的那一天,北平分兵的消息,也传回到了应天府。
皇宫。
武英殿。
早朝刚结束不久,朱允炆立刻又召集群臣于武英殿议事。
“诸位爱卿都看过了吧。”
朱允炆放下手中的战报,抬头环顾四周,扫了一眼群臣,出声问道。
此言一出,顿时打破了宫殿内的宁静。
殿内群臣纷纷出声道:“回禀陛下,臣等都已经看过了。”
朱允炆点了点头:“说说吧,此事你们是个什么看法?”
话音刚落,身为朱允炆心腹的齐泰,率先一步踏出。
“陛下。”
齐泰先是向朱允炆躬身行礼,朱允炆虚抬右手,示意齐泰平身。
齐泰见状缓缓挺直腰板。
“陛下,微臣以为,逆贼朱权、朱棣此举,无异于自取死路,此战曹国公必将率领四十万大军,一举攻破北平城,生擒逆贼,平定藩王之乱。”
顿了顿。
齐泰的目光在此刻变得无比坚定。
因为这一次,齐泰自认为朝廷已经是胜券在握。
“削藩,即将成功。”
最后一句话,回荡在武英殿内,久久不能散去。
齐泰此言一出,一旁的黄子澄、方孝孺、黄观、练子宁一众大臣,都为之兴奋。
倘若削藩当真成功。
那他们便是此次削藩行动的功臣!
未来的仕途,前途无量!
别说是底下的臣子激动了,就连此刻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炆自己。
心中也掀起了万丈波涛。
心情一阵狂喜。
倘若不是帝王喜怒不能形于色。
怕是朱允炆会当场狂笑不止。
“瞧不起自己的叔叔们,如今都要被他,紧紧的攥在手里。”
“生死就由他一言定之!”
就在大家都认为朱权兵败已成定局的时候,群臣之中的魏国公徐辉祖却从战报中,嗅出了一丝不对劲。
他不相信,向来擅谋的朱权和能征善战的朱棣,竟然会想出如此昏招。
除非两人有十足的把握。
取真定,拦明军。
徐辉祖虽然在心中有所顾虑,但他并没有出声。
因为他也知道,他此刻就算是说了,朱允炆也不会听,群臣也不理解,反倒还要白白挨一顿奚落,不值当。
既然说了也是白说。
那还是将这一切埋藏在心里。
静静的看着事情继续发展。
到底是李景隆一举攻破北平城。
还是朱权有惊无险拦下李景隆所率大军,张玉直取真定府。
魏国公府。
徐辉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府上。
徐增寿照例到府门前迎接。
只不过这一次迎接倒是有点不一样。
徐增寿的身边,多了两位生面孔。
“哥,你回来啦。”
徐增寿瞧见徐辉祖回来了,立马上前打招呼。
“嗯。”徐辉祖轻嗯一声,随后正欲大步往府内走去时,余光正好瞥见站在徐增寿身后的两位生面孔,随即出声问道:“他们二位是?”
徐增寿闻言连忙解释道:“哥,他们是我最近刚结交的朋友,刚准备出去一趟。”
徐增寿身后的两人也跟着点头附和道:“我等久仰魏国公大名,今日一见,甚是激动。”
徐辉祖在朝堂上有些不顺心,但听到两人的恭维声,也勉强的挤出了一抹笑容,随后向徐增寿摆了摆手。
“别喝太多了,晚上早些回来。”
“放心吧哥,小弟什么时候要你操心过了,心里有数的。”
旭辉祖闻言点了点头,随后便拖着疲惫的身子往书房走去。
当徐辉祖离开时,徐增寿仍旧不放心的回头看了一眼。
直到徐辉祖消失在视线内后,徐增寿这才松了一口气。
徐增寿身后的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权手底下的锦衣卫的两名成员。
此次朱权派遣到应天府的锦衣卫成员,共有七人。
这两人是专门负责跟徐增寿接头的。
因为先前徐增寿就暗中给北平方面送情报。
所以锦衣卫便借用朱棣的名义,再次搭上了徐增寿这一条路。
徐增寿,魏国公徐辉祖的三弟,任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乃是应天府有名的勋贵。
搭上这一条线,对于接下来提前救出瞿府一家,有着很大的帮助。
待到徐增寿将两人带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才开口问道:
“你们是姐夫的人?”
两人点头。
“可有证明?”
徐增寿还是十分谨慎的。
还好朱权提前料到了徐增寿可能会盘问一番,所以先前在离开北平的时候,顺走了朱棣的一个玉佩。
此次锦衣卫执行任务,便将这玉佩送了去。
当一人从怀中取出玉佩递交给徐增寿。
徐增寿接过玉佩上下打量,看着玉佩上那赫然刻着的棣字,这才信了两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