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戍关军大捷
众军士随王后进入一山谷中,只见此谷地宽阔平坦,沿谷建起营地,而平地上则立起高低不平的数百个木桩,在平地中央以粗布覆盖,下面似有一些管状物品。
杨絮对众人说道:“诸位将士,这是大家的集训地,七日为期,请大家务必听候调派。”
众军士不解,有人问道:“王后,我们没有马匹,没有重甲,单凭步军,如何能在短短几日胜过重骑?我们的刀剑很难破他们的重甲,马匹更是无法跟他们相论。”
王后说道:“我知道,所以才带你们来这里,有请教头。”
在众人的注视中,教头闪亮登场,可随即一片唏嘘,为何?这教头,不过是五六农夫。
就连夏右之也瞪大了眼睛,他也不知道王后葫芦里卖什么药,也不相信这几个农夫有什么本事。
农夫们也不管众人的唏嘘,径直走向场地中央,在众人的注视中揭开粗布,大家这才看到原来是一些长竹竿,跟壮劳力手腕一般粗,竹竿尽头是没有剔干净的竹枝,插着铁刺。
有兵士上前举了一下竹竿,发现竹竿过长,很难举起来。但三四个兵士合力,就能很轻松将其抬起来,做出冲刺和后退的动作。
这些军士都是常年戍边,有过实际战斗经验的,很快就明白了这是王后用来克制重骑的武器。但也不行,竹竿虽硬,可仍经不住刀剑多次劈砍。
杨絮的话才终于让众人解开了疑惑:“不错,跟大家所想一样,这竹竿武器就是用来克制重骑的,竹竿前部分打入了长铁钉,竹伤而不断,前刺既挡箭矢,也拒军马,进能向上刺人,退能往下刺马,具体怎么使用、怎么配合,跟着教头学,记住,他们是你们的教头,不论身份,若你们立了军功,不论你们的出身,均可封将封侯。”
兴安军制是以军功论,但是戍关军不同,这里统军制度更加严苛,严审将官身份,三代九族内有罪史者不予升将,外族者不予升将,曾为奴者不予升将。为何?因为边防重地,领兵将领的忠诚度攸关边城存亡,而地处边关,各族人士多,更有外来者,因此更加注重将官的籍贯身份。这就导致许多有军功的士兵因籍贯身份而不得升迁。
王后此时这一言,唤起了他们的斗志。但很快又焉气了,王后在拉雅关算不算?能不能打赢徽芷重骑?都是未知数。
见状,狼主上前说道:“你们只管相信王后便是。”
君王都发话了,众人又躁动起来,择日不如撞日,这就在教头的带领下开始了训练。
杨絮是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这个办法真的有用吗?真的能让两千步军战胜徽芷的重骑吗?
原来,杨絮每日携狼主进山,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在边关戍卫无良策时的无奈之举。而正是在这游山玩水中,让她注意到了拉雅山中有细长的竹子,这种竹子非常坚硬。南关一战时,关前的拒马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帝都步军被冲散后,骑军冲上来的时候,因拒马刺受阻,且当场损失多匹战马。
南关前的拒马刺不同一般,是就地取材的河马刺树干架设而成,而河马刺与这拉雅山中的长竹非常像,这让杨絮想到了以此拒马。
徽芷重骑的弱点在马腿,可是要攻击马腿又很难,因为徽芷重骑三骑为一队,多队组阵冲锋,莫说近马腿,还未近马头就得丢命。但若是以此长竹为器,多人配合呢?
有此想法后,杨絮找来几名当地农夫,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试演,谁料农夫们无法领会杨絮的意图,迟迟不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在即将放弃时,一农夫脚滑摔倒,手中的柴刀扎进竹竿的尾部,索性就按柴刀扎处砍断,砍断后就顺手起来,在四名农夫合作下,以干农活的方式,推地、收土、覆籽,一轮下来,竟无破绽。
多次尝试下,按照农夫们的建议,杨絮命铁匠对竹竿进行了武装,形成了最终的样式。说到这铁匠,大有来头,就是当日狼主放过的那个络腮胡,自络腮胡带伤员躲过黄羽军后,发现后面是兴安的追兵,就随追兵一起追击,后又随唐方到了边关,住了下来。
七日后,两千军士在农夫们的教练下,练成了最基本的配合。杨絮亲自带着两千军士前往据点,同时派兵士佯装成百姓大面积收粮。徽芷重骑果然来袭,约有千余骑奔据点而来。
杨絮带两千竹刺兵列阵等待,待重骑冲锋至前时,令起竹刺,散开呈扇形阵。朝着冲来的重骑捅刺、收回,一来一去,勾断、勾伤马腿,而竹竿十二三尺,远胜过重骑的兵器。
徽芷重骑冲锋一番后,损伤过半,兴安竹刺兵毫发无伤。见无法攻破,重骑只好丢盔弃甲,夺路而逃。
大捷大捷!
这是兴安戍卫军首次正面迎战,以零伤亡得胜。众军士无不欢呼,他们万万没想到这随处可见的竹竿,竟能破得了无所披靡的重骑。欢呼之余,也对王后刮目相看起来,此后更是令行禁止,王后的话比狼主还好使。
当然,杨絮知道,这不是长久之法,徽芷重骑兵必然会吸取教训寻找应对之法。因此在众人纷纷要求将这种竹刺武器普遍列装时,杨絮拒绝了。因为,这种竹刺阵型只能据点以守,倘若被围,没有后面的支点,万万抵抗不住重骑的冲锋。
这次戍关军大捷,迎来了短暂的安宁,徽芷铁骑不敢再贸然来抢粮。趁此机会,拉雅边关所有劳力,尽数出动,两日便把所有粮食收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