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同僚上门
王瑶华问司南霄:“你现在是要去办事吗?”
司南霄笑眯眯地点头:“嗯,我去找谷叔叔。”
“那好,有空来喝茶,再见!”
王瑶华挥挥手,上了马车离开回府。
司南霄看着马车慢慢走远,这才提着花茶,满意足地回灵幻宫。
在看不见的地方,侍从撇嘴做了一个鬼脸。
少主可真能扯,明明就是打探到王小姐的行踪,特意跑来偶遇人家的,还扯什么办事。
司南霄一路喜滋滋傻笑着回到灵幻宫,像宝贝一样的把花茶,提溜回了房间。
谷逸乐呵呵摇头:“哪个少年不多情呐!”
丞相府。
王瑶华回到丞相府门口。
一下马车便看到府门口,有几个人在哀求着门房什么。
“怎么回事?”
守门的王伯赶紧上前解释:“小姐,这几个人说求见老太爷,但老太爷这会儿还睡回笼觉呢。”
王瑶华扫了一眼几人,没一个认识的。
“那就等祖父睡醒了再去问他吧。”
“是。”
几人看这情况,赶紧围上来:“您就是丞相府的小姐吧?”
其中一人,赶紧递上手里拎着的东西。
“小姐,久闻老太爷得了一个可爱的小孙女。”
“这不,我们一从外地回来,就来看看老太爷和你。”
王瑶华忙退一步:“多谢你们的好意。”
“请你们稍微等一下,我祖父应该快起床了。”
“小姐,这都是一些外地的土特产,不值钱的,请你笑纳。”
“多谢你们,但请交给大人吧,交给我一个孩子不合适。”
“小姐,这些东西就是特意给你准备的啊。”
“那也给大人吧。”
王瑶华说罢走进了丞相府。
边走边想:开玩笑,我又不认识你们,谁知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接了你们的东西,那岂不是让祖父他们为难。
再说了,我什么好东西没见过?缺你们那点吃的?
王瑶华一路回到大厅。
便见王丞相和老太爷正坐在大厅里。
“祖父,门房不是说您在睡觉吗?”
“刚起来。”
“门口的那几个人,您认识吗?”
老太爷面色不虞地点头。
“以前的同僚,后来去了外任,他就喜欢走一些歪门斜道。”
“估计是想找祖父帮他的儿子,弄份好的差事吧。”
“别说祖父现在不管朝堂的那些事,就算管也不帮他。”
“还有,他们的最终目的,不是来找祖父的,应该是借祖父的名头来找你爹的。”
“毕竟你爹是一朝丞相。”
王瑶华听罢无奈点头。
这样说来,看望祖父和自己是假,趁机找爹爹才是真。
“那您准备怎么办呢?”
“不见不行啊,共事一场,为人处事得留余地,不能做得太绝。”
老太爷说罢,吩咐丫环去让人进来。
很快,几人被接进了会客厅。
几人进来后,好一阵寒暄。
年长一点的那人恭维道:“太傅大人,前些年就听闻您喜得孙女,今日才得见。”
“小姐长得真是乖巧可爱,容貌秀丽,气质出众,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听闻小小年纪就从国子监结业了,不简单呐,如此聪慧,秀外慧中的女娃真不多见。”
“小姐这么小,就把一家茶点店经营得红红火火,真是个奇才。”
“……”
夸奖的话,犹如江水滔滔不绝,王瑶华听得心里直犯酸。
哎哟我的个娘,这真能吹。
虽说本小姐是不差。
可经你这一通天上有地上无的海夸,我都要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了。
王瑶华尴尬地呵呵笑着应付。
老太爷和王丞相也谦虚地回应:“过奖,过奖!”
来人夸完后,又拿去先前在门口的一大包东西。
“太傅大人、丞相大人,这是我们从任职的地方,给小姐带回来的一点土特产。”
“都是一些当地很出名的吃食,请小姐品尝品尝。”
来人这次乖觉的把东西,递给王丞相。
王丞相推拒:“多谢,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但小女正在换牙,不宜吃零嘴。”
“请你们带回去,给你们家小孩吃吧。”
来人僵了僵,又笑着继续:“丞相大人,您太客气了!”
这次不再转弯抹角,直奔主题。
“太傅大人、丞相大人,请你们别见笑,今天冒昧前来打扰。”
“是因为犬子到了说亲的年纪,还整天游手好闲的。”
“下官这做父母的,看着也心焦,想给他找点事做。”
“无奈下官久不在京城,没有什么人脉。所以,求到太傅大人和丞相大人的名下。”
“求两位大人伸伸援手,帮犬子谋得一份差事,下官将感激不尽。”
王瑶华在心里直翻白眼。
这人才奇怪,我们家又没欠你什么。
凭什么你要找差事,就到我们家来找祖父和爹爹啊,真是奇葩。
找祖父和爹爹还不直说,绕了这么个圈。
还把我拉出来说事。
老太爷听完后皱眉开口道:“按说咱们以前一起共过事,有什么困难是该帮一帮。”
“但你也看到了,我现在已经不在朝堂多年,早就没那些人脉了。”
“所以,很抱歉,我确实帮不了你。”
来人讨好地笑道:“那能不能请丞相大人帮帮忙?”
“丞相大人毕竟是一朝丞相,说话有很重的份量,您说要安排个人,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王丞相沉下脸:“我是丞相不假,但从未利用特权做过这种事。”
“我们家的两个孩子,都是凭自己的实力,通过层层考核一路走上去的。”
“这些都有案可查。”
“再说,我这个丞相,当年皇上可是三令五申,这个职位是用来给国家和朝廷办事的。”
“不能为个人谋私利,我可不敢违背皇上的期许。”
“丞相大人……”
王丞相抬手制止:“你若真想让你的孩子,在朝堂谋得一官半职,应该通过正常的渠道才是啊。”
“现在皇上也注意科考,一年春秋两试机会非常多啊。”
“朝堂上那么多同僚的孩子,都是通过春秋两试进入的朝堂。”
“人家进得堂堂正正,没人敢说一句闲话,这样孩子才在朝堂上站得住脚。”
“你的孩子如果搞特殊,不走正常路进去,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你认为他能在朝堂上,呆得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