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时令仪告御状
第25章 时令仪告御状
“时令仪!”
要不是众目睽睽之下,皇甫瑞简直想将人直接拖走。
感受到百官的目光都集中过来,那种丢人的尴尬再次让皇甫瑞心里不快。
“时令仪!”
再次怒吼,皇甫瑞拉住了时令仪的手。
时令仪嫌弃的抽出手,“三皇子,请自重!”
比起皇甫瑞压低声音的怒吼,时令仪这几个字可谓是掷地有声。
“你!”
皇甫瑞现在想要杀人的心都有,可是触及到时令仪饱含杀气的眼神,皇甫瑞发现自己竟然不自觉的后退了一步。
时令仪本不想和皇甫瑞说话,可这人三番五次过来烦自己,时令仪只好直截了当。
“三皇子,民女在敲登闻鼓,您最好让开,不要影响民女。”
皇甫瑞压着声音,“时令仪,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快点离开。”
“让开!”
时令仪的耐心被皇甫瑞消耗的差不多了,他这样阻止着自己,时令仪都没办法敲登闻鼓了。
“三弟,这是在做什么?”
看到这一幕,几个皇子原本在后面看戏。
但似乎,此时帮时令仪一把,三皇子才会更难受,二皇子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几个皇子一起围过来,皇甫瑞没办法再挡着时令仪的手,只好让开一些位置。
“二皇兄,我是看着这民女似乎不知道登闻鼓的用途,特意来提醒一番。”
二皇子兴致勃勃,问时令仪,“是吗?”
时令仪知道二皇子也不是什么好人,可是此刻,她不介意顺着二皇子的话说下去。
“回二皇子,民女知道登闻鼓是什么,正在击鼓鸣冤。”
“哦~”,二皇子眼底闪过一丝惊艳,一袭红衣盯着自己的时令仪让二皇子的心有所触动。
“三弟,既然这民女知道,按照律例,你可不能阻止啊”,想起那些关于时家小姐的传闻,现在看来,传言果然有误。
“这是自然”,皇甫瑞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时令仪,本皇子可是看着昔日的情份,劝你放弃,那三道大刑可不是那么容易过的。”
时令仪无所谓的一笑,“多谢三皇子告知,民女很清楚。”
每个人都清清楚楚看到了时令仪脸上的嘲讽笑意。
百官也都知道,这个笑容,是给三皇子的。
“三弟,要进去了,我们回位置上。”
这么多人盯着,皇甫瑞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去。
时令仪,你这是找死!
皇甫瑞笃定,时令仪这样的身体,肯定不能熬过三道大刑。
没有了阻碍,时令仪继续敲击登闻鼓。
一阵风吹来,时令仪的红衣被吹起。
乱花渐欲迷人眼,百官都看到了这一袭红衣的女子是何等的霸气威风。
“百官进朝!”
宦官尖细的声音响起,百官一个个从登闻鼓旁边走过。
每一个鼓声都清晰可闻。
皇帝坐在高位上,脸色难看,“朕听闻,有人在外敲击登闻鼓,可有此事。”
“是,陛下。”
“是何人如此大胆啊?”
“回禀陛下,那民女自称时令仪,有冤情要申诉。”
皇帝听到“时”这个姓氏的时候就忍不住皱眉,“可是那个被驱逐出时家的时令仪?”
“是。”
“既然被驱逐出时家,时令仪就是普通的百姓,她可知敲击登闻鼓需要受刑吗?”
二皇子适时站出,“回禀父皇,刚刚在外面,三弟已经提醒过了,那民女表示她知道。”
皇甫瑞看着见缝插针的二皇兄,心里默默吞下恶心。
刚刚在外面帮助时令仪,现在又进来对着父皇表忠心。
好人都让他给做了,自己却。。。
皇帝听到三皇子刚刚和时令仪有交流,看向三皇子的眼神多了一丝不明的神色。
了解皇帝的人都知道,这是不满。
三皇子自己也知道,父皇肯定会怪自己没有将时令仪拦在外面。
可是金銮殿上,自己可无法辩解。
“陛下,祖宗规矩不可废,既然有人敲击了登闻鼓,那陛下就需要传告状之人,问清来龙去脉。”
御史就是负责在这时候提醒的。
“朕知道,不过按照律例,百姓告状,需要受三道刑罚,来人,去准备一下。”
三皇子心里记恨时令仪刚刚的行为,想到今日自己本来的打算。
“父皇,儿臣今日准备好了时家的状纸,估摸着,外面那个民女正是为此事而来。”
“时家的人,儿臣今日也全部从大牢中提审出来,本就是等着罪行公布天下之后再行处置。”
“既然两件事凑到了一起,不如父皇亲自监刑,让时家人也观刑。”
“若是时令仪熬过了刑罚,父皇可以当面查问,审清案子。”
“若是时令仪不争气,死在了刑罚之下,那是上天的意思,父皇可以当场处理时家人。”
皇甫瑞将自己的提议尽数提出。
好阴毒的法子,这是当场之人听到的第一想法。
就连皇帝,此刻都对自己这个三皇子刮目相看。
帝王家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阴毒算计,本以为二皇子是最深谙此道之人,没想到,这里还有一个不落于下风的三皇子。
朝中一些忠正耿直之辈,听到三皇子的提议,觉得心头压了一块巨石。
“陛下,这是不是不合规矩?还是等时令仪受完刑之后,再传召时家人更合适一些?”
毕竟,若是时令仪死在了中途,让时老将军和时将军看了,心里该有多难受。
“父皇,儿臣觉得,现在宣召时家人,是最好的时机”,三皇子在猜测,猜测自己父皇的心思。
“三皇子所言有理。”
皇甫瑞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来人,在殿外准备三道刑罚,宣召时家人在一旁等候,并宣时令仪觐见。”
“遵旨。”
帝王一言既出,群臣就算是有心为时家说话的,现在也不敢再说了。
毕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时家是否反叛,不过取决于帝王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