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太极拳(乱论)
拳论
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太极拳由张三丰所创此说法,始於武禹让,但据考证并非如此,故此文何人所作无法得知】
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拳经总歌
陈王廷著(明末清初时人,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搁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沉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後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惯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注:此歌见於陈氏两仪堂本拳谱,歌词显受戚继光影响,为总括太极拳五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及炮捶一路之理法,唐豪考定为陈王廷原著。】
十三势歌
清乾隆年间山右王宗岳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 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良、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 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