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曹魏三代为何都不重用刘晔?(求鲜花评价票)
看到这里,众人不得不感叹,刘晔的确是料事如神。
如果曹操听从了刘晔的建议,或许真的可以一举灭掉刚入蜀地的刘备,或许后续的发展就会完全不同。
可惜,曹操错失了良机。
陈留,曹操看到这一幕叹息一声:“原来我也会有不听取意见之时,可惜了。”
安喜县的刘备被吓得不轻:“这刘晔真是料事如神,幸好曹操没有听取其意见。”
“大哥,我们更要早点找到徐庶,否则面对曹操那么多谋士,未来我们如何抵挡?”
张飞扯着嗓门说道。
关羽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其他谋士暂且不说,就一个董昭,一个刘晔,就够他们受了。
只有找到徐庶,才能与之抗衡。
虽然徐庶排名在刘晔后面,但那是因为刘晔被曹操用卑劣手段毁了一生,战绩太少。
如果让他一直展现自己,不见得会比刘晔差,甚至可能会更厉害。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名士魏讽名气享誉天下,曹魏众多官员都与其诚心相交。
可刘晔一见此人,便断定此人会反叛,但无人相信。
建安二十四年,即219年,魏讽果然如同刘晔所说,背叛了魏国。
黄初元年,即220年,曹丕称帝,刘晔被封为侍中,并封为关内侯。
时值蜀国大将孟达归降,曹丕非常高兴,封其为新城太守。
刘晔见到孟达后,对曹丕说此人以后必定会叛变,曹丕依旧不信。
不久后刘备麾下大将关羽被害,曹丕在朝堂之上询问百官,刘备是否会起兵攻打江东。
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蜀国已经大伤元气,军心动乱。
关羽死后,蜀国实力大损,不会在此时发动战争。
但刘晔却并不赞同。”
画面中,只见刘晔从文官行列中越众而出,躬身作揖道:“陛下,刘备和关羽乃结义兄弟,情感之深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一定会为关羽雪恨。
而且,关羽被杀,蜀国军心大乱,士气低迷,急需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重振军威。
所以,臣断定,刘备一定会对江东出兵。”
朝中很多大臣都不相信,即便是曹丕也不太信。
黄初二年,即221年,刘备果然起兵攻打吴国,在夷陵进行了一场大战。
孙权举全国之力抵挡,并为了取得曹魏的信任和帮助,主动向曹魏臣服,甘心成为魏国藩属国。
曹魏众多大臣都在庆贺,可刘晔却向曹丕说道:“陛下,孙权并无臣服之心,这次只是害怕陛下趁机南下,不得已向陛下称藩,好安心应对刘备。
待渡过此劫,孙权必定会脱离陛下。
臣认为,陛下此时应该派兵乘虚攻打东吴,一举将东吴灭掉,以绝后患。”
曹丕道:“孙权既已称藩,朕又岂能趁人之危?”
于是,曹丕拒绝了刘晔的提议。
果如刘晔所料,夷陵之战东吴获胜后,孙权果然开始摆脱曹魏。
曹丕大怒,欲讨伐孙权。
刘晔劝阻道:“陛下,此时吴国刚打了一场打胜仗,军威浩大,全国上下一心,气势如虹。
兼之,又有江水天险,若仓促而攻,必败无疑。”
曹丕沉声道:“孙权如此欺朕,朕如何能忍?”
于是,曹丕不听刘晔劝阻,执意对东吴出兵,结果大败而回。
黄初五年,即224年,曹丕亲自领兵,再攻东吴。
曹魏大军抵达广陵泗口,曹丕让荆、扬两州的军队同时攻打孙权。
其麾下众多大臣都以为孙权会亲率军队抵抗,建议曹丕设下埋伏,袭击孙权。
刘晔却道:“孙权知道陛下只是率领大军在江水北岸压阵,不会亲自过河战斗,孙权必定会任由我军进攻,不会亲自前来。”
果不其然,直到战斗结束,孙权都没有出现,曹丕无法设计对付孙权,只能率军撤退。
太和元年,即227年,曹丕死,曹叡登基。
降将孟达与诸葛亮通信,意图叛乱,此时曹魏众人才恍然想起七年前刘晔的提醒。
曹叡封刘晔为东亭侯,食邑三百户。
太和二年,即228年,公孙渊逼迫叔父让位,自己担任辽东郡守。
曹魏上至皇帝,下至文武,很多人都对此事没有太过重视。
刘晔面见曹叡,提醒道:“公孙氏割据辽东太久,又有险峻大山和广袤大海阻隔,他日很可能会像那些异族一般难以制衡,甚至还可能会起兵造反。
陛下应该趁着公孙渊刚刚上位,派兵突袭,并发布悬赏引诱辽东反对他的人相助。
或许,不用开战,便可解决辽东割据问题。”
可惜,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
景初元年,即237年,公孙渊果然发动叛变。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皆惊叹不已。
似乎从演化刘晔的经历到现在,其所有的推测全部正确,没有任何一次失手。
如此料事如神的能力,简直匪夷所思。
只可惜,好多最重要的建议,都被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人给拒绝了。
他们很疑惑,为何这曹魏三代人都不重用刘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