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网游小说 > 澳洲风云1876 > 第961章隐藏在海面下的冰山

第961章隐藏在海面下的冰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以索马里商帮为首的资本成立索马里银行,兴业银业,并且在北美地区并购多家银行,积极插手北美重建工作,参与北方联邦建设,从中觅得大量商机。

    但这和帝国本土的雄厚资本相比较,这只能属于小打小闹。

    米国负担赔偿的战争赔款共计68亿美元,利息42,分为20年清偿,连本带息总计9668亿美元,每年需要支付4839亿美元,其中独属于大洋帝国的赔款就有36亿美元。

    《广州条约》规定由米国海关税收做抵押,大洋帝国以汇通银行,香格里拉银行,富国银行,汇源银行这四大国际性银行,再加上皇家昆士兰银行,皇家红河谷银行以及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巴林银行,共计八大银行组成贷款银团,负责向米国输送资金用于战争赔偿,且在海关税收中回收贷款资金。

    米国海关税资金不进入米国联邦储备银行和财政部,而是进行“战争善后银团”帐户,由银行直接向各国拨付。

    从严格意义上说

    米国在偿还完全部战争贷款之前,并非是完全正常意义上的国家,因为国家主权象征之一的海关税收掌控在以大洋帝国为首的盟国手中,财政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直接被国外银行划走。

    战争赔偿总计68亿美元,连本带息20年共需偿还9668亿美元,这其中的2868亿美元都是利息,由上述八大银行分享,  大洋帝国的资本无疑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英资银行之所以能够参与进来,与英国全球霸主地位密不可分。。

    至于其他国家的银行只能望梅止渴,  无缘分享这块大蛋糕。

    大洋帝国的六大银行具有很深的背景,  以皇家和贵族及大资本家为主,  尤其是皇家昆士兰银行和皇家红河谷银行,头戴着皇家的名头,  皇室资本占据7成以上,拥有完全的控股权。

    英资银行同样如此,皇家苏格兰银行就不用说了,  位列英镑的七大发钞行之一,诞生于18世纪早期的巴林银行更是历史悠久。

    1803年,刚刚诞生的米国从法国手中购买中南部的圣路易斯安纳地区时,所有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由此可见其实力雄厚,非同一般。

    仅米国战争赔偿这一单,  就可以让八大银行吃的肚皮滚圆。

    大洋帝国在“羊毛战争”中一下子抓住了两只大肥羊,  阿根廷的战争赔款由太平洋同盟各国分享,  美国的战争赔款由太平洋同盟及欧洲各国的盟国分享,  大洋帝国无可置疑的都占据绝对多数,是事实上最大的获益者。

    这让世界列强不由自主的把目光都投向了南北美洲,  尤其以扶桑速度最快,  已经开始了政府动员的有组织移民团,目标是拓殖新墨西哥地区。

    而大洋帝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则不约而同的加大了向北美的移民力度,演绎成为战后的北美移民潮。

    1911年2月27日

    由大洋帝国和米国派员参与,各盟国监督组成的“战后赔偿清算委员会”,在历经半年多的争吵和大量复杂而繁琐统计之后,依据《广州条约》第5条之规定,  统计出了战争中受损的华人财产,  总额为379亿美元。

    《广州条约》第5条规定;

    关于战争期间,米国大肆没收及侵害华人财产,非法占有大洋帝国皇家基金持有企业股权,房屋商铺,拥有产权的楼房,牧场及其他资产,将组成相关的赔偿委员会核实,最后对核实的金额双倍赔偿,以表歉意。

    在统计后总计高达379亿美元的财富中,属于皇室基金的高达323亿美元,其他则属于不同的银行,  外贸机构以及公司的财产。

    米方需为此赔偿共计758亿美元,  这又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此时,深藏在海面下的冰山露出一角,令人窥探到大洋帝国皇家基金庞大的财富的只鳞片爪,瞬间轰动世界。

    大洋帝国皇帝李福寿因此超过英国乔治五世,被称之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君主”,而帝国皇室也被称之为“绽放令人目眩神迷金色光芒的皇室”。引来了欧洲王室一片羡慕嫉妒眼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钱?

    大洋帝国皇家基金在米国的投资历史由来已久,最远的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十九世纪80年代初在米国各大学设立的柴油发动机研究室,以及并购底特律卡吉尔蒸汽机械公司。

    那时候的卡吉尔蒸汽机械公司面临破产,情况确实糟糕透了,负债率达到217,外债高达340万美金,企业员工从最高峰时的1100余人削减到430余人。

    李福寿全资并购了卡吉尔蒸汽机械公司,并且让其从纽约证交所退市,再注入了小四轮拖拉机这款新产品之后,该公司涅槃重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且一跃成为米国机械行业龙头企业。

    时隔17年,在1899年重新上市之后,卡吉尔蒸汽机械公司上市当天的市值达到了134亿美元,经过十几年发展,在战争前夕市值达到297亿美元,皇家基金手握1/3以上的股权,是不折不扣的大股东。

    仅此一项财产,价值就高达上亿美元。

    皇家基金还重仓持有了澳洲通用机械公司股权,而作为控股方,澳洲通用机械公司全资控股米国通用电气公司,皇家基金因此也间接控股了米国通用电气公司及其附属的数十家工厂和公司,都是孙公司或者曾孙公司。

    除此之外

    皇家基金还控股了大量美资机械公司,电气公司,投资了排名前列的美资银行,在米国著名的大城市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拥有上百座大厦的物业权,黄金地段店铺数以万计。

    皇家基金与数十位美国著名地产商合作,其中包括丘吉尔外公~米国百万富翁,《纽约时报》股东之一的伦詹妮·杰罗姆,他也是在和皇家基金的长期合作中发了大财,皇家基金拥有纽约港173的股份,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这些在米国的巨额投资,每年都会为内务府带来高达6~7千万美元的巨额稳定收益,包括并不限于股权分红,租金及投资收益,每年滚雪球一样的不断壮大。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战争爆发前夕

    皇家基金已经不断的在抛售手中的股权,物业权益,回笼了数亿美元资金,可是由于手持的物业及股权数量过于庞大,直到战争爆发也没有能够完成撤资行动。

    而这块肥肉就被米国政府盯上了,以战争中敌方资产的名义予以没收,大大肥了一波。

    当时拿的高兴,现在还起来那就脸色憋的发青,一副便秘模样。

    巨大的战争创伤导致米国百业凋敝,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还不大,工业进程无疑遭受重创,财政部账上都是一笔又一笔的欠款,穷的让耗子闻之落泪。

    战争后收拾残局,方方面面都要用钱。

    在海关财源被霸占的情况下,向来富裕的米国财政也变得捉襟见肘,根本无力支付高达758亿美元的双倍清偿赔款。

    没办法,美方只能大量移交位于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等城市的物业权益,移交政府掌控的东海岸码头仓库权益,用于抵偿部分赔款,总计约175亿美元。

    除此之外,美方刚刚到手的出售巴拿马运河4500万美元,出售太平洋群岛2000万美元,两者加起来6500万美元在手上还没捂热,转手就交了赔偿款。

    东挪西凑了24亿美元,还差518亿美元的赔款,这时候米国联邦政府真的山穷水尽,再也拿不出钱来了。

    剩下的只能继续寻求银行贷款,按年度偿还,能够伸出援助之手的依然只有八大银行组成的“战后清偿银团”,具有浓厚皇家基金背景的皇家昆士兰银行,皇家红河谷银行联手汇通银行吃下了这笔贷款。

    经过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一致。

    总计55亿美元贷款,年息475,分10年偿还,本息合计679亿美元,第1年偿还076亿美元。

    由于皇家基金在上述银行中占有绝对股权,这实际上等于皇家基金自己贷款还给自己,而给米国人留下的就是一张张大额账单。

    说实话,米国人对大洋帝国真是恨得咬牙,但是却不敢吭声。

    在经受毒打之后,米国佬清晰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对大洋帝国商人那真是又恨又怕又嫉妒,唯独不敢口出怨言。

    举凡经历过战争的人,都曾亲身体会到大洋帝国军队的霸道凶残,那是留在心底深处永远的恐惧,需要时间治疗创伤。

    那些在旷野里疯狂肆虐的坦克装甲车一路横冲直撞,炮火和机枪扫射将大量的米军士兵打成血葫芦,然后狂野的碾压过去,已经成为很多军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战争期间,对那些在大街上搂着白人女友招摇过市的大洋帝国士兵,米国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曾经有很多愣头青上前挑衅,结果都被军警带到了军营里处置,有的被打得断手断脚丢出来,有的直接人间蒸发,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在大洋帝国占据五大湖重工业区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专挑高、精、重、大企业下手,拆卸了数千家工厂异地重建,等于将五大湖重工业区的脊梁骨挖断了,留下了数万家小企业扬长而去。

    米国佬回到了满目疮痍的5大湖重工业区,只能留下满腹辛酸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