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这些个野兔子和野鸡等到了京城不得坏了?”余天茂皱眉看着这些野鸡和野兔子,“京城那边也有这些兔子野鸡什么的。”
陈青竹左看右看,有几只野兔子的皮毛都是完整的,于是吩咐人把这几只兔子的皮拔下来。
“这可和京城那边的不一样。”陈青竹说,“我做成风干鸡和风干兔子再拿到京城。”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玉林县想要富起来,除了荔枝和红薯之外,就得靠着这几座大山了。”
听到陈青竹这样说,余天茂也点头。随即想到什么,连忙让张绍堂去请师爷去书房。
第二日就从县衙发布了一道告示出来,每年动物繁殖期,禁止入山。这样才能长长久久。
那几只兔子的皮毛做成了帽子,正值冬季要来了,京城冷,帽子啊这些防风的东西正正好。
风干鸡和风干兔子一做成,陈青竹并没有让余天平带去京城那边,而是送往相邻的几个县城的各县官尝鲜,连带着一些红薯粉条和红薯豆豉。
余天茂考虑得对,京城有些远,一来一去时间上花费不少,而且还有安全问题。若是以后他们走了,就得何生他们自己去,还不如在相邻的县城发展。
风干鸡和风干兔子好做,但是要做出味道独特,得下一番功夫,连着半月陈青竹都在这上面下功夫。
最近有猎户送来了斑鸠,陈青竹做成麻辣风干斑鸠。
偶然从禹王殿下嘴里听到皇上宠爱的贵妃娘娘一向不喜欢宫中吃食,却惯爱外面的吃食。
陈青竹便把麻辣风干斑鸠和红薯豆豉带着一些山货,让余天茂派人从官道上运往京城,进献给皇上和贵妃娘娘。
这得了贵妃娘娘的青眼,让日后有什么山货都先送往宫中一份。有了贵妃娘娘这话,陈青竹让邵氏他们抓紧时间做些出来,运往京城铺子。
果然,生意很好,特别是用皮毛做的帽子这些。
“大人,夫人外面有好几个人想见你们。”如意打起帘子进来,“说是特意来感谢大人和夫人的。”
余天茂和陈青竹一头雾水,感谢什么?还是余天茂先反应过来,多半是家中有了收入,进来感谢。
“不必了,让他们回去吧,冬至那天去吃饺子。”
冬至是个大节气,余天茂用之前修路剩下的钱,在玉林县各个镇上举办冬至节,吃饺子。
“如今玉林县各个镇的人有了基本收入,接下来就是办学了。”
待如喜出去后,余天茂对陈青竹说道:“我和师爷走访查看过,整个玉林县,县学就一家,还有各个镇上的学堂更是少。”
陈青竹点点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是只有读书才有出息。
“那之前为何没学校?”
“一是玉林县太偏僻人家不愿意来,二是太穷出不了钱供孩子读书。”
“那这事可得好好琢磨,毕竟读书也不是一件小事,再则读书花费可不小。”
余天茂自然明白,这可能是将是难办的事情啊。
冬至节很快到了,各个镇都是很热闹,为了让人好好玩一天,陈青竹还想出了几个好玩的花样玩法。
其中就有比赛包饺子,赢了人都是三十文钱。当然这钱由陈青竹一个人出了,就不用县衙再出钱了。
“自打我记事起玉林县就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热闹过。”如喜站在陈青竹的身后,“要是玉林县一直这样就好了。”
陈青竹也看着眼前这幅场景,这还是进入玉林县第一次看见人们脸上的笑容,大家都不容易。
“如喜,你当年为什么会进县衙?”
听管事的说,如喜五岁那年就进了县衙当差,在厨房里做一个洗菜的小丫头,每年手上的冻疮好了又生。
好在人机灵,没多久就被调到院子里做小丫头。
“我家里穷,那年闹饥荒,我爹娘为了两个哥哥和下面的弟弟能活下来,就把我卖了。”
如喜如今再说起这件事,已经觉得没什么了:“那个时候村子里有好多小丫头都卖进了那种地方,本来我娘也想把我卖进去,那样钱才多,是我求她才算了。”
陈青竹还是经过余天茂提醒才知道她说的那种地方是青楼,也暗自责怪自己提这个干什么。
“以后日子都会好的。”
如喜点头,如今跟着夫人可比在家好多了,不用干重活还有月例拿。
麻辣风干鸡和风干兔在京城尤为畅销,带着一众山货也更加好卖了,陈青竹叮嘱何生不能让猎户一个劲儿地打猎,需知物以稀为贵。
工坊那边,大家做红薯粉和红薯豆豉渐渐地越来越熟悉,做出的东西也越来越好。
陈青竹也让余天平不去京城的时候,就把这些东西运往玉林县周边的地方卖,渐渐地也有了商人来玉林县。
转眼就要到除夕了,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外地过年,都念着还在家乡的余大伯和陈媒婆二人。
家中冷清地余大伯和陈媒婆也念着他们,往常都是一大家子一处过年,今年一个后人也没在身边。
听着陈媒婆连着叹了几声气,余大伯也受不住了,直说明年若是年轻人不回来,那就老两口过去。
可是陈媒婆又舍不得离开家,去别的地方过年。
“老婆子,有孩子的地方才是家,你就不想玉儿,不想安安?”
余大伯一句话就把陈媒婆说通了,等不到明年过年了,连忙让余大伯去找人给余天茂他们写信,年后就过去。
再说吃年夜饭这天,陈青竹和邵氏两人亲自下厨,并让所有下人们休息,若是想回家的就回去和家人团圆,等过了初三再来。
像如喜这样不愿回去的,就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
听说隔壁县城有温泉,第二日一早余天茂就带着一家人去了隔壁县城,在温泉的庄子上呆了两三日才回来。
不过短短半年,玉林县如今也是有了变化,至少人们脸上都洋溢起了笑容,孩子们你追我赶地玩烟火棒。
等余天茂接到余大伯差人写的信时已经是春天了,按着时间算一算,可能二人已经在路上了。
初五这天一过,陈媒婆就开始着手安排家里的事情,把家里喂的鸡鸭鹅全部卖了,请邻居帮忙隔几日打扫一次家。
又去工坊叮嘱了一番,然后带着收拾好的东西,坐牛车去县城,又在县城让娟娘帮忙雇了马车,一路往玉林县赶。
陈青竹知道后,也连忙给二人收拾房间,就住在之前余天邦住的院子里。又让周婶儿去伺候陈媒婆。
余大伯和陈媒婆到的这天,余天茂亲自去城门口接他们,陈青竹和邵氏也是带着几个小的在县衙门口等着。
看着威严的县衙,想着日后要住在里面,陈媒婆心里一阵激动。
走了一路,两人年纪又大了,陈青竹让她们先去休息,等明日再带他们去街上逛逛。
反正如今除了余天邦在京城外,一家子都齐了,也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的。石柱家的也去厨房吩咐他们做些老太爷和老太太喜欢吃的菜。
远在京城的余天邦也知道余大伯和陈媒婆去了玉林县的事情,看着铺子只一个人在外,不由叹口气。
不过想着堂哥说的等不了多久,他们也会来京城,瞬间又来了力气,恰好禹王殿下和一个没有见过的男子进来,余天邦连忙迎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