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燕南寻
顾漓笙抬头,他看向花园里的大树,什么都没有看到。
那些人呢?
躲哪里去了?
燕南寻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他抬起手,轻轻地拍了两下。
只见一阵人影闪动,十个精壮的男子一身劲装,如离弦的箭一般地从树上,屋檐下,飞了出来。
十人再次拱手向顾漓笙行礼,“主子,将军说了,以后小人就是你的人了,不再听命于将军府,主子请吩咐。”
顾漓笙微微颔首,外祖父为他的安危着想,已经筹划了这么多年,他相信这些人是拿他当唯一的主子的。
“你们都叫什么名字?”顾漓笙记忆力很好,只要他们说一遍,他准能记住。
“小的都没有名字,全是代号,我是暗一。”带头回答问话的那人说道。
顾漓笙点了点头,“很好,你们都自己把代号报一遍。”
十个暗卫,每报一个名字的人,他们就上前一步,报完后又退了回去。
身形挺拔,脚步整齐,举手投足,都有军营里将士们的气势。
听完报名,顾漓笙都记下了他们的特点。
他沉稳严肃地说道,“我现在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你们忠心,这里暂时没有别的事,你们守护好这里的安全就好。”
十人领命退下。
至于他们去哪里了,顾漓笙也不知道,他都不由惊叹,难怪父皇有一个暗卫营,这些人太厉害了,就在你眼皮底下就能藏起来。
这时,一个年约四旬的老者走了过来,他恭敬地跪地行礼,“草民给四殿下请安,在下是林清舟,曾任翰林院编修。不才前来给四殿下授课。”
顾漓笙听高管家说起过此人,当年也是一学富五车的人。
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为朝廷效力,早早地就回乡养老了。
他在青年才俊,学子们心目中,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人物。
顾漓笙连忙上前一步,双手把他扶了起来,“先生请起,以后可别行如此大礼。”
顾漓笙一声先生,听得林清舟一脸激动,这是四殿下愿意接受他了?他认可了燕老将军的安排。
“微臣早闻四殿下聪慧,微臣今生有幸当四殿下的先生,实属三生有幸。”林清舟起身后,拱手又是一礼。
虽是他来做四殿下的先生,殿下说不必多礼,可四殿下毕竟是皇室血脉,礼不可废。
顾漓笙转身看向高管家,“高伯,帮先生选一间朝向好的厢房安置下。”
看着高管家带着林清舟离去。
顾漓笙转头看向燕南寻挑了挑眉,“你的任务完成了,表哥辛苦了,休息一晚后你就请回吧!记得回去帮我与家人问好。”
一句家人,感动得燕南寻心里暖烘烘的,表弟拿他们真的当家人的呢!不枉费祖父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花在这小子身上,算他有良心。
顾漓笙说着转身就走。
“不对,表弟,你轰我回去干嘛!我是来陪你读书的。”燕南寻赶紧追了上去。
他感动完后,才后知后觉地把他的话听明白,表弟让他回去。
这里山清水秀,比京城的四方院里舒服多了。
关键是这里没有父亲和母亲的管束,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日子不要太舒服了。
“四殿下,你等等,你不能这么对我,我也是你的亲人。”燕南寻沮丧着脸向花厅追去。
沈云酥一进垂花门,站在回廊里,就见到这么一个情景。
她喃喃自语,“四殿下?那不就是皇上的儿子了?”
卧槽!!!
她经常捉弄的是当今皇上的儿子,她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突然感觉凉飕飕的。
若按照她前世看过的宫廷剧里的规矩,她已经死了八百回了。
她抬头问身旁的秦忠,“后面追的那个人没说错吧?漓笙哥哥是皇子?”
秦忠挠了挠脑壳,怎么办,穿帮了,糊弄不下去了,小酥酥以后会不会不理四殿下了呀!
他纠结不知道如何回答。
“不用为难,我理解,四殿下是为了安全才隐姓埋名来这里的,对吧?”还不等秦忠回答,她自己就脑补了一出宫廷大戏。
“嗯嗯!”秦忠敷衍地应了两声。
“小主子去花厅了,要不,小酥酥也过去看看。”秦忠开始甩锅,他不敢领小酥酥过去,万一四殿下怪罪下来,不让他在这里当差了怎么办。
“今天府里来了人?”沈云酥叫住了正准备开溜的秦忠问道。
秦忠瞅了一眼周围,说压低声音说道,“燕老将军送了人来保护四殿下,还来了一位老师,听说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可有大学问了。”
“还有,就刚才追着四殿下那个公子,是咱们淑妃娘娘的娘家人,也就是表少爷,他是来做四殿下的伴读的。”秦忠一脸神秘地说道。
沈云酥歪着脑袋,一手托着下巴。
秦忠算是把四殿下的基本信息说得差不多了。
“还送了一个小厮过来,咱们将军可仁义了,每年都要领不少孤儿回来安置,领过来的那个娃就是边疆带回来的,能伺候殿下,那娃运气不错,咱们殿下是最好的了。”秦忠说着脸上露出了与有荣焉的微笑。
沈云酥向花厅方向看去,由于花园里的树枝很茂盛,她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花厅外面有两个穿着灰色衣服的人影。
沈云酥心里也忐忑,他是皇子,她不能像以前那么对他了。
她觉得心里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得!先避一避吧!
“我大哥哥呢!他知道吗?”沈云酥担心地问道。
她得与大哥哥提前通一个气,不能冲撞了殿下。
秦忠支支吾吾地说道,“其实沈公子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沈云酥眨了眨眼,一脸懵逼,那就是大家都瞒着她一个人了呗!
“阿忠你去忙吧!我找黄婶去了。”沈云酥脚步放轻,蹑手蹑脚地直接往厨房走去。
顾漓笙坐在花厅里,眼睛一直盯着垂花门口。
沈云酥的一举一动都没能逃过他的眼睛。
燕南寻一直在他耳朵边叨叨,他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