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顺水推舟
就在毒龙寨的三大当家因为救不救任齐霄的事情,险些大打出手之时,另一头的任齐霄,已经带着松山县的队伍,来到了毒龙寨的山脚下。
望着眼前没入云层的大山,任齐霄突然停下脚步,目光在大山之间游离不定,根据自己浅显的印象寻找迷踪林的所在地。
一旁的钟龙有些不解的问道:“恩公,您怎么突然停下了?”
任齐霄望了对方一眼,为其解释道:“这座山里草木太过茂盛,一旦进入里面就很难判断方向;所以我需要在进山之前先确定上山的方向,这样我才知道我们应该要往那边走。”
“恩公说得甚是。”
钟龙想了想,觉得任齐霄说的也有些道理,便也没再多想。
任齐霄利用脑海中仅有的记忆,仔细判断出迷踪林的大致方向后,继续朝前走去。
见任齐霄选择的方向,一旁的杨捕头忍不住好奇的问道:“你确定要往这边走吗?”
任齐霄闻言望向杨捕头,见杨捕头似乎知道些什么,也不禁感到心头一紧。
但很快,他又故作镇定的反问道:“怎么了?难道有什么不对吗?还是说这边不能走?”
杨捕头冷笑道:“这个方向我带人搜寻过很久,除了跟迷宫一样的地形之外,根本就找不到一条能够上山的路。”
“可你没找到并不代表没有啊!”任齐霄不屑的笑了笑。
可话音刚落,任齐霄忽然心头一动,似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又连忙问道:“你说你搜寻过?什么时候的事情?”
杨捕头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上次被你跑了之后,我就带人一直在这附近搜寻。”
闻言,任齐霄自嘲的笑了笑,道:“难怪我刚逃出毒龙寨就遇到了你,原来你一直都在山下啊。”
见任齐霄的反应,内心有些优越感的杨捕头,顺势反问了一句:“不然呢?”
任齐霄失落的叹了一声气,道:“没什么,只是感觉自己有点倒霉而已。”
杨捕头闻言,得意的笑了笑,但也没再说什么。
然而杨捕头不知道是,他方才无意间透露出来的讯息,此时在任齐霄的心底,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时的任齐霄,在脑海中飞速的分析着
如果杨捕头一直都在山下的话,那元文修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如果元文修清楚杨捕头在山下,而我又在这个时候,这么顺利的逃了出来,这会不会太过巧合了一点?
先是石大嘴醉酒忘记锁门,而后又是聚餐,让整个山寨里面空无一人,这怎么看都是在故意给我提供逃跑的环境。
而我下山之后,又立马遇见了山下搜寻的杨捕头。
一连串的三件事情发生在一块,这恐怕已经不是巧合这么简单了。
如果石大嘴是有意为我留的门,那又为什么要跟我透露有关驼峰的事情呢?难道这也是元文修计划中的一环吗?
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又对他有什么好处?
此时在任齐霄的脑海中,种种疑惑在困扰着他。
他隐约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却总是抓不住它。
这让他迫切得想要拨开这片遮挡在他面前的迷雾,弄清楚迷雾之后的来龙去脉。
但是越急,任齐霄越是理不清思路。
“冷静!任齐霄,你给我快点冷静下来。”
百思不得其解的任齐霄,通过自我调节,急躁的心慢慢地静了下来。
接着,他继续往下分析
元文修最大的对手肯定是钟龙,那他这么做的目的肯定跟钟龙有关系,而这个信息,应该是想要钟龙相信一些什么。
他再次抓到了重点,但也因为无法确定元文修究竟想要让钟龙相信什么,从而再次陷入了死胡同里。
在任齐霄无法揣测元文修的真实用意之时,他突然想到了曾在高雪莹那看的一本书《纵横捭阖》。
《纵横捭阖》有言: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
(原文取自《鬼谷子》决篇。结合小说剧情大意讲:凡事决断事物,一定要针对对方心里所存在的疑虑。只有让对手相信这是对自己是有利的,对手才会接受和相信。)
是了,元文修是想要借我的嘴来将这件事告诉钟龙,从而消除钟龙的怀疑,让钟龙既相信我跟毒龙寨不对付的同时,也让他相信这件事情对他有利。
所以,钟龙才会这么迫切的想要从我口中得知上山的路,其目的,就是为了尽快除掉毒龙寨这个心腹大患。
反之,元文修故意放跑我,多半也是想要我带着钟龙从后山的栈道处上山,然后利用栈道的险要地形伏击钟龙,从而一举除掉钟龙。
这样一来,所有的事情都能解释得通了。
受到《纵横捭阖》一书的启发,任齐霄总算是看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想清楚后的任齐霄,又一次停下了脚步。
钟龙见状神情略显不善,询问道:“恩公怎么又停下了,难道我们又走错了不成?”
任齐霄皱着眉头挠了挠头,做出一副很是迷惑的样子,道:“我刚才好像看错了,我们现在走得方向好像不对?在我的印象里,好像没有来过这个地方。”
钟龙闻言,对任齐霄的话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但又不得不耐着性子问道:“那你觉得我们应该往哪边走呢?”
“抱歉,我也有点分不清楚走那边,但我记得那个地方有很多的悬崖峭壁。”
任齐霄饱含歉意的望着钟龙,很是聪明地透露出毒龙寨后山的地形特征。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哪怕没有任齐霄,钟龙也完全可以借助人多的优势,找到上山的栈道。
正因如此,钟龙也暂时放下了对任齐霄的怀疑,并将目光望向县太爷。
接收到钟龙投来的目光,县太爷立马朝杨捕头问道:“杨捕头,你之前在这里的时候,有没有见到这样的一个地方?”
杨捕头认真的想了想,道:“我在左侧的山后看到过这种地形,但是那么陡峭的地方能有路上山吗?”
杨捕头话音刚落,任齐霄便立马反驳道:“正因为连你都认为那地方不存在上山的路,所以才存在上山的路啊。”
杨捕头被任齐霄阴阳怪气的话语气得青筋直冒,异常愤怒的质问道:“你丫的什么意思?别以为我听不出来你在骂我?”
闻言,任齐霄不动声色的浅笑了一下,而后充满讽刺意味的语气,反驳道:“我可没有要骂你的意思,你可不要一厢情愿哦。”
说完,也不等杨捕头反应过来,立马朝县太爷说道:“县太爷,现在我很确定,方才杨捕头说的那个地方,应该就是我要找的方向。”
县太爷不敢擅自做主,将目光投向钟龙。
钟龙立马表态道:“恩公说得有道理,若是谁都能想得到,那毒龙寨就也不可能猖狂这么久。”
“阁下分析的甚是。”
县太爷奉承完钟龙,立马朝杨捕头吩咐道:“杨捕头!你还愣着干什么,快到前面去带路。”
此时,杨捕头正与任齐霄怒目相对,内心对县太爷的命令是百般不愿,但他又不敢反驳。
何况在这时,任齐霄还很是得意的朝他伸手示意道:“杨捕头,有劳了!”
“哼!”
见到任齐霄的挑衅,杨捕头万般委屈的冷哼一声之后,依旧理智的选择了认命。
“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走在半道上,任齐霄突然朝一旁的钟龙问道。
钟龙虽有不解,但依旧谦和道:“恩公有什么疑问,尽管问便是。”
任齐霄问道:“阁下既然经常来松山县,应该听说过高家的事情吧?”
听任齐霄提及高家,钟龙由衷地钦佩道:“以高家之名,相信就算在下不来松山县,也不会感到陌生吧。”
任齐霄心中一动,追问道:“那你接触过高家吗?”
钟龙摇了摇头,非常遗憾的说道:“一直以来我都想认识一下高家的当家人,只可惜不知因何缘故,高家一家上下在五年前突然凭空消失。如今想来,也是心感遗憾。”
任齐霄有些失望的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你认识钟龙吗?”
“钟龙?恩公为何要问在下这个问题呢?”
钟龙也没想到任齐霄会问到自己身上,有些发懵的同时,本能的对这个话题提起了警惕心。
钟龙的反应在任齐霄的意料之中,他也不纠结,直接解释道:
“阁下应该知道,我就是因为跟他的一名手下有过一些私人恩怨,所以才落到如今的这幅田地。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想听听你对他的看法,看看我的事情是不是还有挽回的余地。”
“原来如此!”
听完任齐霄的解释,钟龙这才稍微放下了一些警惕,并非常自信的说道:“恩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在下可以帮你化解这段矛盾。”
任齐霄反问道:“这真的能化解吗?”
钟龙为了让任齐霄安心,临时编了一个故事,道:“实不相瞒,我其实跟钟龙有一些生意上的往来,虽然谈不上了解,但是在下认为钟龙是一个很看重大局的人,所以恩公大可放心。”
“原来如此,那我在此先行谢过。”
任齐霄很是感激的朝钟龙行了一礼,随后又道:“对了,阁下与松山县接触这么久,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件事?”
钟龙疑惑道:“何事?”
任齐霄回答道:“我们松山县都在传一件事,据说高家并非突然失踪,而是钟龙派人将高家灭了门。”
闻言,钟龙的表情一僵,眼神中顿时出现难掩的寒意。
但很快,为了不让任齐霄生疑,钟龙再次忍了下来,并回应道:“这件事我确实听说过,但是传闻毕竟只是传闻,没有任何依据的事情,恩公就全当图一乐,切不可当真啊。”
任齐霄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叹息道:“本来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听别人都这么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居然也有点信了。”
钟龙闭着眼深吸了一口气,长叹道:“世风日下、人言可畏啊恩公!”
感叹完,钟龙接着说道:“恩公应该相信钟龙,虽然钟龙作为松山县的地头蛇,确实有这个实力动高家。但据我的了解,钟龙平日里与高家往来亲密,他完全没有必要去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
“那依你之见,你觉得谁最有可能。”任齐霄顺势问道。
闻言,钟龙微微仰头沉思了片刻,而后一本正经的分析道:“在松山县除了钟龙与县衙能够有动高家的实力之外,也就只有眼前的毒龙寨了。而且毒龙寨作为钟龙的死对头,完全有这个动机,对与钟龙唇齿相依的高家出手。”
任齐霄闻言,内心不由升起了一丝冷笑。
虽然不信,但任齐霄还是做出一副很是庆幸的样子,并感激道:“多谢阁下为我解惑,若非阁下,我现在可能还被蒙在鼓里。”
钟龙客套道:“恩公客气,能够为恩公解惑,在下也倍感荣幸。”
“欸,好像就是这里了。”说着,任齐霄突然朝着一块石壁走去。
跟着任齐霄来到石壁下方,众人这才看清面前的石壁。
石壁掩埋在山中,加之遍布的苔藓和如垂帘一样的藤蔓遮挡,让这块石壁完全与脚下的这座山融为一体,若是不细心的话,还真的难以发现。
随着任齐霄拨开一片垂落在地上的藤蔓,一条可容纳一人通过的裂缝顿时出现在众人面前。
解释
小说中《纵横捭阖》的原形,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创始人鬼谷老先生所著的《鬼谷子》。
小说中对《鬼谷子》原文的释义,是为了贴合剧情推动所做出的片面解读。这是一种非常肤浅的释义,所以还请各位看官姥爷不要过度解读。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
这段话比较官方的解读应该是:凡事决断事物,一定要针对对方心里存在的疑虑。正常的情况下,人们都希望决断能够带来好处,而不是希望决断失误而招惹祸患。
因此,善于决断的人要先诱导对方,使对方讲出自己的真实愿景,以消除我们的迷惑和偏失,从而做出更好的决断。
决断必须给对方带来利益,否则,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决断。
按照今天的话来讲:只有在互利共赢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维持友好合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