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直接承认了
跟着郭络罗氏一块出来的,还有刚才在偏殿里给年氏诊治着的太医。
他是被太后的人叫了过来,诊治完成之后自然是来给太后汇报消息的,“启禀皇上太后,年侧福晋是因吃了易使人不孕的药物,再加上恰巧身怀有孕才导致大出血…现在已经小产…”他微微低下了头,本来今日宫里有宴会,他还以为不会有什么事情要忙,谁料到会有今天这个情况?
早知道他便向宫里请一个假,待在自己家中了。
即便是早有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听到这样的事情,殿上还是一静。
本来就是为了合家团圆,安抚几个皇子、福晋才要举办家宴的,自然是极好的安排,谁又能知道这里面又闹出了这样的事儿?
不光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又牵扯出府上的肮脏事!
就连太医也忍不住深深的埋下了头…这在家宴上吃了这样的污秽不堪的药物,必定是有什么皇室的秘辛在里头的。
他不过是个年轻的小太医,有没有什么靠山,可不愿意留在这里继续听下去…省得到时候再惹祸上身。
好在康熙帝也没有打算让他继续留着。
德妃捏了捏帕子,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也不知该说这样的事情现在暴露出来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好在在场的都是皇子及亲眷,实在不是外人,这样的事必然不会传出去。这件事情就算是闹得再大,也不会在皇室之人之外的地方丢了脸。
若是幕后的人非要报复不可,显然是在这样的场合让人更安心,省得要让她去收拾烂摊子,毕竟她手里还是掌管着宫权的。
可是要说不好的事儿,今日的宴会是太后提出来的…在这样的宴会上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可以想象得到皇上是有多么生气了。
也实在是有一些晦气。
太医离开正殿的时候深深的吐了一口气,微微闭了闭眼睛,便彻底摒除杂念,继续回到偏殿叮嘱年侧福晋的事情了。
在这宫里不该听的事情不要听,不该问的事情不要问,这样才能活得长久。
太医离开之后,皇上又让雀儿阐述了一遍她的猜测。
雀儿在看到郭洛罗氏的时候,气焰已经下去了一大截,但是却还是大着胆子开始了自己的控诉。
“事情是儿媳做下的,儿媳甘愿接受惩罚。”郭络罗氏回复的轻飘飘的,她微微低着头,脸还笼罩在阴影当中,让人瞧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样的脸色。
就连雀儿恐怕都没有想到福晋会这么快认罪。
她对八福晋的恐惧是印在骨子里的,毕竟看着自家主子受了八福晋这样多的折磨。
福晋本就是一个心狠手辣又狡猾的人,若是她有什么证据或者是早有准备,必然是不会那么快被自己指出来的,那无依无靠的她肯定又要被问责,心里本就有些绝望。
可是八福晋竟然直接就认罪了?
惠妃突然开口说道,“你这又是何苦做下这样的事情,即使给那年氏下药,你必然也吃过了那样的点心,何苦伤敌一千又自损八百呢?”
惠妃的话像是带着满满的担忧,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在劝说着八福晋,但是声音里满满的却是引导。
若是没有听明白这番话的人还真的以为惠妃是有多心疼眼前的八福晋呢!
可是要是听出来了自然的明白这里头满满的引诱的味道。
德妃有些意外的看了她一眼,想不到这个时候她竟然开始聪明起来了。
她不着痕迹往后靠了一下,竟然开始不慌不忙地看戏了。既然惠妃已经开口说话了,那她就安安稳稳的看着狗咬狗好了,何必掺合进去呢?
康熙帝也是脸色沉沉地看了她一眼,但是惠妃这个时候就顾不上那样多了。早就在八阿哥生出旁的心思的时候,惠妃就已经对他狠之入骨,既然有这样的机会能把他彻底踩下去,那她当然不会放过!
一个尊贵的福晋竟然在家宴上要害一个侧福晋,偏偏还是这样正大光明的承认了…这其中肯定是有隐情的呀!
能让她值得花费了那样多的代价去谋害的人,可以想象得到八福晋早就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压根就没抱着能躲过去的想法!
德妃倒是没有想到惠妃的反应这么快了。还是说这阵子被直郡王教训的当真是长进了!
果不其然,惠妃的话很快就起了作用。郭络罗氏原本脸上平静,听到了这样的话之后猛的抬起头来,眼神却是平淡如波,显然是已经彻底陷入了死寂。
即便是这样显然是惠妃戳中了她的痛处,才让八福晋迫不及待的开口说道。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娘娘!若是这一千早就已经损掉了,那现在留着这残破之身,又有何用呢?”
八阿哥本来在偏殿里看着年氏,可是年氏既然已经小产,那里头就不适合他一个大男人进去,他本来心里还觉得晦气,为什么会在宴会上小产,惹的汗阿玛众人不满。
这个时候,他见到汗阿玛身边的人要传自己的福晋过去,心里很是不安稳,却不想破坏掉自己在汗阿玛面前的人设,只能是按耐着,装成一副非常牵挂年氏的模样。
但是现在听到正殿里的动静,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便走了过来。
谁料到第一句听清楚的便是这样的一番话…
可能在场的人都有一些一头雾水,但是他却像是遭到雷劈一般愣在了那里——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番话里面的意义了。
就连德妃攥着手里的茶杯把玩的手,也一下子顿住了。
这是什么意思?姝文跟胤禛对视一眼。
胤禛也是一脸的莫名其妙,还有一点心不在焉。他实在是烦透了老八折腾出来的这些荒唐事儿,总是在几个女人中间处处留情,又偏偏处理不好他们的关系!
而且这样没有担当,做了什么事儿都不敢承认?
还是自家的福晋好,胤禛心里又第无数次出现了这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