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意在教育
“那就说定了,夫子,我脑子里有很多关于书院的规划,我说,你听听看行不行。或者等我回去先草拟一个草案,到时候咱们一起商量商量?”
大周的每一个府县都有县学,县学是官府承办的‘公立学院’,老师也都是上面派遣的,分别是教谕一名,训导若干。
因受战乱的影响,明水县现在的县学只有一名教谕,两名训导,学生不过三十余人。
不论是教谕还是训导都必须是进士出身,所教的学生则必须是生员,即秀才。
秀才以下的孩子要想念书便只能去私塾,像穆先生之前创办的秀山书院就是私塾。因为地处平阳,为了解决乡下学子念书问题,不仅授课,还提供食宿,当然了,这些都是束脩之外的额外收费的。
小的书院一般就一到两个夫子即可,可以分设好几个大小班,大的书院则更规范,有的私塾夫子可能还会请到举人。
有一些南方出名的大书院,学子数千,夫子上百,每一个夫子不仅负责教书,还会著书立说,开坛讲学,立一家之言,成一方大儒。
这些大书院的学子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出仕做官,进而在朝廷纵横捭阖,对培养自己的书院往往有反哺之情。
这样的大书院在整个朝堂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有时甚至可以调动大半个朝廷。
因此历届的统治者对书院也多为拉拢的态度,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这种循环之下,大书院可以说是垄断了整个朝廷的高端教育。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大学院越出名,生源越好,考上的越多,获利的越多——越出名,生源越好……
而这样的大学院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者权势是进不去的。
当然了,朝廷也有国子监,但能进国子监的不是达官贵族子孙,就是未成年的龙子龙孙,这些人进国子监就是去镀金,真能学成并在朝廷上有影响力的很少。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是整个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给予底层人民实现阶层跨越的唯一出路,却在重重影响下,路越来越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不仅社会地位高,所花费用也不少。笔墨纸砚束脩杂费,哪一个不要钱?
可以说,底层人民想要读书很难,读好书更难。在很多家庭连温饱都没办法保证的年代,每个家庭又有多少财力能供养一个读书人呢?
因此,一个底层普通的家庭往往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进行财富的积累才能供养出一个进士。
陈三宝能够理解教育普及不仅有时代的限制,还有统治者愚民政策的考量。但他不愿意!
他不愿意看到很多出众的人才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逐渐像其父辈那样日复一日在土地上消耗了他们的生命,他不愿意看到老百姓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不愿意明水的富裕仅仅是官府和少数人的富裕,却没有惠及普通老百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要将下一项重要的工作转到发展县学教育上来。
“夫子,我打算在明水的每个镇开设公立小学堂,招收十二岁以下孩童入学,就像咱们明义山庄那样,你看可行?”
武玄沣让他回到明水不就是让他把明水当做试点么?那他就在明水大干特干一番,干出一番名堂!
反正他有钱!
他要在每个镇建立一个大型学校,全官府出资创立。这所学校不仅要有授课的教室,还要有饭堂,有宿舍。
为了减轻每个学子的家庭负担,他决定宿舍免费供应,甚至学堂还可提供被褥一套。饭堂收费,但收费要低,享受官府大量资金补贴。
只要是明水的编户就可以来上学,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测试,成绩好的还可以得到官府的奖学金。
笔墨纸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陈三宝决定求助谢乘风,他愿意让渡香皂的部分利益,换取他们谢家造纸厂的技术。
明水有了自己的造纸厂,学堂的书本和学校用纸便都可免费使用。
毛笔也好说啊,明水就有养殖场,不仅有猪还有牛,这猪毫牛毫还是可以供应的。竹器作坊有的是能工巧匠,好的毛笔做不出来,差不多的给学龄儿童用的应该不难。
这样一来,一个孩子念书的费用就已经缩小到了极致。如果这种政策下都不能来上学,那他也没有办法了。
毕竟哪怕在现代,教育也没有百分百得到普及。
按照现代教育理念,他决定将整个学堂分成三个学年,满七岁即可入学,七岁到九岁一个学段,十岁到十二到一个学段,十三到十五一个学段。
每个学段教授不同的知识,第一个学段教授识字启蒙、算数和生活常识基础知识。第二个学段内容深化,开始为科举考试做知识准备。
但这个阶段很多孩子是否适合继续读书便已分晓,陈三宝决定到了第三个阶段便实行分流,有那适合继续读书的接着学习四书五经,不适合的就可以到明水的各个作坊实习,进行专业的训练。
“夫子,你看这样行么?这只是我心里大体的思路,具体能不能实践还有待商榷。”
穆夫子和连政坐在旁边已然惊呆了,他们从来不知道三宝竟有如此远大的理想报复。
三宝作为县令,一直以来忙活的都是促民生搞经济,好像始终把挣钱放在了首位。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三宝要建立学堂?而且是这种普惠性质的学堂?
穆夫子的手都颤抖了,他很激动,激动到不知该用何种语言来表达。因为不论什么话都如此苍白无力。
按照三宝的建议,到时候整个明水会有多少读书人?
这种方式和南方的大书院不同,这不是少数人受益,这是真正落实到老百姓的大好事!
“三宝,你,你真的打算要这么做么?我没听错?”
“夫子,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明水人要想真正摆脱贫困,重点还是要受教育。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咱们明水人们,我也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穆夫子一把抓住陈三宝的衣袖,急声说道:
“我愿意,我乐意,三宝,虽说你不是举人,不是进士,甚至连秀才都不是,但你要做的事功在千秋利在当代,你比那些大儒大圣人都要伟岸,夫子我诚不如你,三宝,我穆远山代表明水的孩子们敬你一礼了……”
说着,穆夫子竟真的松开手,直起身,对着陈三宝深深作了个揖。
“夫子,可不敢,可不敢,哪有老实给学生见礼的!可别折煞我了。这都是我的想法,具体实践还要夫子你帮助呢。”
“不,三宝,你有这种想法就已经胜过其他人千万倍,真要实施了你就真的是咱们明水的大功臣了,明水的百姓何其有幸,能遇到你这样的知县啊。”
而我又何其有幸,能有你这样的学生,成为你的夫子!
陈三宝觉得自己受之有愧啊,这些创意根本不是他的,完全的拿来主义。现代的公立学校不都是这个流程么?有学校补助多的,学生不仅一分钱不用花,还能挣钱呢。
陈三宝看了看连政,他也是一脸震撼的看着自己。
哎!如果大丫也能在合适的年龄上学识字,再加上自家的背景,在择婿上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