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怂恿百姓当海盗?!
齐王殿下的名字,再次在朝堂之内炸响。
这已经是齐王殿下第2次雪中送炭了,要不是他连续两次送来庞大的银两,南征北战估计早就撑不住了。
这齐王殿下也太厉害了,让大明王朝头痛这么些年的倭寇,在他眼里连个屁都不是啊,刚刚打造出来的水军,还是临时从军队中挑选出来拼凑而成的水军,硬生生杀到大海彼岸,杀到倭寇的老巢,强行掠夺60万战利品!
这别人打仗,都是跟朝廷伸手要钱,齐王殿下打仗,非但没要钱,还带回来60万两银子!
这样的仗,史无前例呀!
如果说,第一次是偶然,那这一次,只能说明齐王殿下是真的厉害!
李善长与太子朱标对视一眼,李善长也是懵了,虽然现在李善长比较低调,但他的威望依旧算是比较高的,也坚定的站在太子朱标这边,力劝朱元璋停止南征北战。
双线开战,绝非好事,至少撤回来一条线,才算妥当。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齐王殿下的捷报送过来了,顺带着还有60万银两。
这种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其实,对于大明王朝的众多群臣而言,并没有谁把东方的那个小岛国放在眼里,只是当成一只苍蝇,觉得烦人,偏偏又拍不死。
大家也都认为,如果自己能够大军压境,跨越海洋,杀到樱木岛国,定然可以把他们杀得七零八落,甚至连根拔除。
可问题是,中间那浩瀚的海洋,就是天然的屏障呀,哪里是说穿过去,就能穿过去的?!
所以,这种念头,朝中的文臣武将从来就没有升起过,只是被动的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
每每都是被牵着鼻子走,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又是无功而返,来年的倭寇,甚至更加肆虐疯狂。
此刻,朝堂之中,是又惊又喜,对于齐王殿下赞叹不止。
这个齐王殿下,实在是太令他们意外了,之前在朝堂上也待过一段时间,就是个闷葫芦,基本上不怎么发言,偶尔发言也没人当回事儿,因为谁都不认为这个连四书五经都背不过的皇子,能有什么出息。
太子朱标,四皇子朱棣已经足够优秀了,不需要其他皇子绽放什么光芒。
除了七皇子比较喜欢拜大臣为老师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
大家现在甚至都已经忘记了七皇子的样貌,只能隐约记起一个轮廓。
而当初离开应天府的七皇子,似乎还非常的弱小。
而短短时间,他居然成为一代藩王,独当一面!
文治,就不用说了,赈济灾民,扩建青州城,修建沥青公路,修建30米高四车道的新式城墙,找到了两款高产农作物这一桩桩,一件件,数不胜数,都是大功劳呀!
而没想到,他不但文治厉害,武功也是如此超绝。
第1次带兵出征,就平掉了倭寇,非但平掉了倭寇,还直接带领着仓促之间组建的水军,仅仅1余人,就漂洋过海,杀到了敌方的老巢,带回来30万银两。
然后,再次奉旨出征,带着更多士兵杀到倭寇老巢,直接带回来60万银两,让国库空虚的大明,顿时缓过一大口劲。
这前前后后加起来,将近百万银两,这意外的收获,对于朝廷而言,对于朱元璋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而齐王殿下跨越大洋征讨樱木岛屿的消息,也很快从朝廷传到了应天府。
百姓听完之后,欢呼雀跃,无比兴奋。
倭寇之患,历朝历代都是非常让朝廷头痛的一件事情,而对于大明王朝而言,也是如此。
倭寇,已经对大明危害好多年,东南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朝廷更是每年耗费大量精力来抗击倭寇。
非但没能一股脑将他们歼灭,反而让倭寇的气焰,越来越嚣张。
而齐王殿下第一次奉命征讨倭寇,就直接杀到了他们的老巢,前前后后两次征讨,不但大胜,还带回来90万银两。
此等功绩,丝毫不弱于大明王朝的一代代名将呀!
这两年,齐王殿下在应天府的口碑,本来就不错,尤其是齐王殿下与江阴侯小女儿结婚的时候,皇帝皇后不辞辛苦,奔行7多公里,跑到青州城去,为齐王殿下组织婚礼。
而这场婚礼,齐王殿下更是给吴家80万聘礼!让齐王的名号在京城达到巅峰!
这才过去多久,小两口热乎劲儿还没过呢,就奉命征讨倭寇。好家伙,齐王殿下不负圣望,战果硕硕,令人震撼。
一时间,齐王殿下的事迹,再次成为百姓口中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虽身在几百公里之外,但又好似就在百姓身边,隔三差五就能听起旁人议论这位七皇子。
“当初七皇子离开应天府的时候,我就觉得七皇子非同凡响,将来必定有一番大成就!”
现在,可没人说七皇子离开京城时如同丧家之犬,也没人说七皇子是最不受皇帝待见,最不受器重的一个了。
纷纷改口,称赞不绝,还猛夸自己眼光老道,说七皇子离开京城的时候,就认为他必将有一番大成就,巴拉巴拉。
而当时把七皇子当做笑话,甚至还把吴家连累其中的,也不知道到底是谁了,总之自己没说过。
一时间,齐王殿下带着大明水军,跨过大洋,在倭寇老巢杀了个天翻地覆,带回来60万银两的事迹,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消息,也传到了刘家的耳中。
但是刘家的长子和次子,现在根本顾不上这些朝堂上面的消息。
因为他们的父亲刘伯温,已经在偏远的乡下呆了大半年的时间,独自生活,没有带仆人,也不允许探望。
说是想一个人静静,除非陛下召见,否则就不准去打扰他。
“大哥,父亲这么长时间没有音信,会不会出什么事呀?”
刘家次子非常担心,刘家长子也是如此,跺了跺脚:“顾不上那些了,天气眼看着转冷,我借着去给父亲送些过冬物资,去探望一下。”
刘家次子连连点头:“哥,咱一起去。”
刘家长子点了点头,挨骂还能有个伴。
随后,便令家仆收拾一些过冬的物资,赶着几个马车,朝着京城外走去!
两人赶到刘伯温所在的小村落,找到他住的房舍。
房子与周边百姓的黄土房,没有太大的区别,看起来非常简陋的样子。
推开门,赫然发现里面居然养了一些鸡,还有一头老黄牛
而进入屋中查看,刘伯温并不在家。
屋内的景象与外面的寒酸截然不同,里面布置的家具,虽然简洁,但个个都非凡品。
根本不是寻常百姓家,能用得起的东西。
两个儿子对视一眼,刘家长子说道:“父亲这几年不在朝中为官,就喜欢上了钓鱼。这渔具不在家中,我猜应该是在河边钓鱼。”
于是,两人又奔往河边儿。
果然,在那里看到了刘伯温的身影,他狗搂着身子,坐着一个低矮的木头板凳,一动不动的望着河面,也不知是在望着上面的鱼漂,亦或者是在发呆。
刘家长子和次子对视一笑,大步走了过去,
此刻的刘伯温,正在心中盘算朝中局势。
他知道现在已经急不得了,自己得罪了太子朱标,想通过太子这条线回到朝堂上已然不容易,而朱元璋现在也没有复用他的意思,只能另外等待时机。
南征北战,双线开战,陛下,国库里该没银子了吧。
刘伯温心中这么想着,这一次双线开战,与以往不同。
以前,只是平定一些小规模的叛乱,不足为惧。
然而,这一次,不论是南边的元朝残余势力,还是北边的北元朝廷,那可都是庞然大物。
而且地形复杂,绝非那么容易取胜的。
朱元璋不听太子朱标劝阻,执意要战,又没有自己辅佐,那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快速消耗国力。
而一旦粮草不济,南边或者北边,必然会有一处发生动乱。搞不好,会有一场大败。
而刘伯温,就是在等这一场大败。
应该,是在冬天,最迟也就是明年夏收之前吧。
刘伯温正在心中盘算,他的两个儿子已经走到近前,刚好鱼漂剧烈跳动起来。
刘家次子急忙提醒:“父亲!上钩了,上钩了!”
刘伯温被吓一哆嗦,扭头一望,发现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又惊又怒:“谁让你们过来的?!”
刘家长子急忙说道:“父亲,天气已12然转冷,孩儿担心您身体受不住,过来送些被褥。”
而刘家次子则指着河面,大声喊道:“父亲!父亲!鱼,鱼,鱼上钩了!”
刘伯温这才反应过来,扭过头去,果然有鱼上钩。
他急忙站起身来,想把那鱼儿拽上来,这一拽之下发现非常沉,显然是一条大鱼!
刘家次子急忙过来帮忙,就要使劲儿往上猛拽,刘伯温呵斥:“休要用蛮力,鱼竿会断,鱼儿不就跑了吗?”
刘伯温就在河边遛鱼,只是这时候的鱼干都是竹竿,质量并没有那么好。
往上抬高,无法将鱼儿拽出水平面,而即便是往河岸拖,那大鱼在水中疯狂游动,力道非常大,差点把老头给拽到了。
要不是刘家长子一把拽住父亲,真就要一头栽下去了。
刘家次子急了,直接跳到河中,顺着线把那大鱼给拽出水平面。
“父亲!鱼!鱼!”
刘伯温瞪大眼睛,赫然是一条带着黄色金边儿的大鲤鱼。
“嘿!成了!走,回家!陛下该召见我了!”
ps:感谢彦祖的、评价、票票_